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波司登二代對看家的羽絨服失去了耐心嗎?

中國羽絨服企業的龍頭——波司登, 今年41歲了!

近一段時間, 中國服裝業掀起了二代接班風潮, “海瀾之家”周建平之子周立宸, 已出任公司總裁,

胡佳佳從父親手上接過“美邦服飾”的董事長、總裁大位。

而今年, 波司登也有加速“二代”接班的動作, 3月, 波司登創始人、集團執行主席、首席執行官高德康之子, 現年41歲的高曉東, 被任命高曉東為集團執行董事。 此舉, 或為高曉東接掌家族企業的前奏, 二代上位後, 41歲的波司登將往何處去, 值得觀察。

風裡來雨裡去, 小裁縫高德康的發家史

“老闆+村老大”, 是江蘇許多家族企業的獨特現象, 這與其發端於20世紀80年代“蘇南模式”的本體有關。 “蘇南模式”是已故的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率先提出來的, 即一些蘇南民營企業依靠發展鄉鎮企業, 借助政府強大的資源組織能力, 使得企業迅速崛起。

(波司登創始人高德康)

如今的高德康, 除了波司登集團董事長的身份外, 還是江蘇常熟市康博村的黨委書記, 康博村是他的家鄉, 他已經擔任了20年的村書記。

高德康帶領波司登穩坐中國羽絨行業“第一把交椅”, 一路走來也是風裡來、雨裡去。 高德康, 1952年出生, 農民出身, 起初是一位小裁縫。

1976年, 他帶領11位農民, 用僅有的8台縫紉機成立了幫人做衣服的小作坊, 從此開始了艱辛的創業之旅。 其實最初就是“來料加工”, 你帶布料來, 我幫你縫紉衣服。

到1983年, 小作坊已帶上鄉鎮企業的“紅帽子”, 當時叫“白茆鎮山涇服裝廠”, 高德康出任廠長。 隨著廠裡規模擴大, 來料加工式的經營很難喂飽工廠, 高德康是個頭腦非常活絡的商人, 開始轉向貼牌制衣。

一次偶然的機會, 他得知上海飛達廠需要代加工羽絨服, 由於當時社會正流行皮夾克, 飛達廠雖是國內第一家做羽絨服的工廠, 但因顏色單調、樣式臃腫、布料粗糙, 不被市場和消費者看好, 加上加工羽絨程式複雜, 很多大廠不願意承攬這單代工生意。

高德康經過市場調研後,

認為羽絨服這種產品儘管季節性強, 但需求量特別大, 只要稍加改進, 一定會爆發出強大的生命力。 1984年, 他將廠名改為“白茆羽絨服裝廠”, 一邊“貼牌”加工服裝, 一邊潛心研究羽絨服市場的未來走勢。

1992年, 高德康註冊了“波司登”商標, 邁出了自主打造品牌羽絨服的第一步;同一年, 他們成立了江蘇康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波司登”剛入市, 就遭遇到一場前所未有的市場寒冬。 冬天快過去了, 13萬件羽絨服積壓在倉庫裡, 銀行又上門催還貸款, 心急如焚的高德康, 整日落枕難眠。 無意之中, 他發現很多百貨公司在搞反季節銷售, 於是, 他在北京的王府井百貨大樓等地, 開始了長達二個多月的“揮淚大拍賣”。

通過反季節降價促銷, 企業最終是前所未有的慘敗,

雖回籠了部分資金, 卻也留下一千多萬元的赤字。 痛定思痛, 高德康找准了病因, 產品不僅臃腫肥大, 笨拙不便, 有時羽毛還會從衣服裡鑽出來, 很不雅觀!

接下來, 高德康大膽嘗試, 讓“波司登”羽絨服變得更輕、更薄、更暖和, 而且還引入了時裝設計, 從色彩、面料到線條上都注入時裝元素, 這次大變革, 被譽為中國羽絨行業的“第一次革命”。

2007年10月, 集團旗下波司登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在著名投行百富勤運作下, 在香港主機板成功上市, 核心品牌產品多年來佔據著國內羽絨服市場的半壁江山。

折戟海外市場, 波司登二代對看家產品還有耐心嗎?

波司登幾乎是高德康一手帶大的, 創始人高德康擔任董事長差不多30年。 波司登之所以取得了羽絨服第一的地位,與其家族管理的顯著特性有關,決策快、干擾少、對市場及環境變化反應迅速,是其客觀上的一大優勢。

另一方面,波司登的董事會及決策管理層,有十幾位是家族成員或親戚關係,他們擰成一股繩,同甘共苦、同心協力,成就了波司登的輝煌。當然了,作為家族企業,波司登也同樣面臨企業傳承問題,尤其是如何面對起家、發家及看家產品——羽絨服,就看能不能繼續堅守下去,將它發揚光大了。

(波司登的少東家——集團執行董事高曉東)

高曉東,生於1974年,是高德康與前妻生的大兒子。2002年,他從美國世紀大學管理專業畢業後,就進入波司登工作。

少東家高曉東得到了一個絕佳的練兵場,他進入集團後,並沒有介入公司主營業務——羽絨服,而是另闢蹊徑,自創自有品牌波司登男裝,並出任集團附屬公司江蘇波司登服裝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目前,高曉東還是父親設立的“The GDK Trust”家族信託的受益人之一,該信託持有波司登集團已發行股份29.94%。

波司登的廣告語上,常以“世界品牌”四個字自許,或與波司登二代高曉東的經營思路有關。一開始,高曉東就把波司登男裝定位成國際化品牌,並將起步放在了英國,定位為“國際化運營”。

2012年盛夏,也就是倫敦奧運會開幕前一天,在倫敦最標誌也是最昂貴的商業地段南莫爾頓街,波司登斥資5500萬美元的首家海外旗艦店開業了。

(波司登位於倫敦的海外旗艦店)

此後,高曉東又在紐約開設時尚體驗店,並現身紐約時裝周等一系列高大上的品牌運作,本想通過海外砸大錢,迅速扭轉消費者對波司登的品牌認知。與海瀾之家和柒牌等男裝品牌相比,波司登反而“冷落”了國內的宣傳力度。

然而,高調挺進歐美等海外市場,多是“賠錢賺吆喝”,今年年初,波司登關閉了倫敦旗艦店及其在英國的商業網站,宣佈退出英國市場,國際化戰略以失敗告終。

一邊是折戟海外市場,另一邊也是內憂不斷。自2013財年後,波司登業績一路下滑,它也未逃脫傳統鞋服行業普遍面臨的“關店潮”。僅2015年,波司登就關閉了5053家零售網點,2016年再關了1328家。

另外,自2012年以來,波司登先後關停或者出售童裝業務,洛卡薇爾、瑞琦女裝業務,並出售旗下休閒男裝品牌摩高。

早在2009年,創始人高德康就提出波司登的轉型戰略,即“四季化、國際化、多品牌化”。從今年的半年財報上看,波司登代表四季化、多品牌化的非羽絨服業務,只占總營收的17.6%,加上折戟海外市場,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三大戰略不理想,其實沒有多少斬獲。

出海不利,從品牌到店鋪,波司登在“瘦身”路上一路狂奔,表面上是快速擴張導致的“消化不良”,多元化品牌的轉型不成功,可這並非其接連失利的癥結所在。

暫時按下高曉東的話題不表,接下來說另一位波司登二代,她就是“羽絨大王”波司登董事長高德康與太太梅冬的女兒——高曉紅。

(波司登二代千金高曉紅)

高曉紅是長江商學院“接力”一期校友,她說父親對自己的影響深遠:“女性一定要有自己的事業,成為一個不依附於任何人的獨立個體。這是父親希望我成就的,也是我自己的目標。”

作為高德康的“掌上明珠”, 高曉紅想給外人一個不拼爹的形象,她和李靜、劉江等人合作,創立了兒童服裝輕奢品牌Harny&son哈尼尚。

無論是兒子高曉東,還是女兒高曉紅,一個主攻男裝,開展國際化運營,另一個自主創業,投資童裝品牌,如此來看,波司登二代即使更願意當“創二代”,但皆未遠離家族事業的服裝業本行,都把家業傳承中的企業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從傳承角度而言,他們接力父輩事業的使命意識,還是很強烈的,是企業長青的要素之一。

家業傳承猶如一場沒有終點的接力賽!既然波司登二代的接班意願這麼強,為何在轉型戰略上交了一筆價格不菲的學費呢?一個最為關鍵的問題,就是波司登二代對看家的羽絨服似乎失去耐心,具體表現出波司登陷入了戰略迷茫,或者說品牌定位的混亂;而這,才是波司登困局的深層原因。

家族企業要發展,固步自封、墨守成規是不可取的,因而要以變革求創新,用創新贏發展。轉型及創新的方式、路徑,當然也非“華山一條路”,但有一個原則,必須圍繞著主業而為,心無旁騖,才能舊貌變新顏。

波司登的三大戰略“四季化、國際化、多品牌化”,從根本上講,並非緊密地圍繞著看家的羽絨服而展開,拉開男裝、女裝、童裝、四季化、國際化這麼大的架勢,本質上是“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思維在作怪,企業攻擊方向多了,力量就會分散,朝思暮想式的運作下,有方向其實等於沒有方向,容易形成戰略迷茫,導致品牌定位的混亂,這可是一個創業大忌。

國際上著名的家族企業,如法國開雲,曾因顛覆主業而取得巨大的成功,但更多的還是圍繞著主要業務“永遠在創新”,除非真的沒有市場前景而非捨棄不可。

(國外羽絨服日趨時尚化)

近幾年波司登面臨業績的持續下滑,難續曾經的輝煌,莫非看家的羽絨服“賣不動”啦?非也!波司登雖貴為國內當之無愧的“羽皇”,卻屢屢遭到加拿大鵝、Moncler等國外羽絨服品牌的衝擊,而後者正大受國人的追捧。

以被譽為羽絨服界的“勞斯萊斯”——“加拿大鵝”為例,近年來風靡全球,自2014財年至今,平均銷售額增長率接近40%,淨利潤更是增長了196%,連俄羅斯總統普京都是它的粉絲。可與之同時,波司登的業績屢屢下挫,接連被曝品質不合格,樣式也老得難以抓住年輕人的心,結果自然是不言自明。

波司登之所以取得了羽絨服第一的地位,與其家族管理的顯著特性有關,決策快、干擾少、對市場及環境變化反應迅速,是其客觀上的一大優勢。

另一方面,波司登的董事會及決策管理層,有十幾位是家族成員或親戚關係,他們擰成一股繩,同甘共苦、同心協力,成就了波司登的輝煌。當然了,作為家族企業,波司登也同樣面臨企業傳承問題,尤其是如何面對起家、發家及看家產品——羽絨服,就看能不能繼續堅守下去,將它發揚光大了。

(波司登的少東家——集團執行董事高曉東)

高曉東,生於1974年,是高德康與前妻生的大兒子。2002年,他從美國世紀大學管理專業畢業後,就進入波司登工作。

少東家高曉東得到了一個絕佳的練兵場,他進入集團後,並沒有介入公司主營業務——羽絨服,而是另闢蹊徑,自創自有品牌波司登男裝,並出任集團附屬公司江蘇波司登服裝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目前,高曉東還是父親設立的“The GDK Trust”家族信託的受益人之一,該信託持有波司登集團已發行股份29.94%。

波司登的廣告語上,常以“世界品牌”四個字自許,或與波司登二代高曉東的經營思路有關。一開始,高曉東就把波司登男裝定位成國際化品牌,並將起步放在了英國,定位為“國際化運營”。

2012年盛夏,也就是倫敦奧運會開幕前一天,在倫敦最標誌也是最昂貴的商業地段南莫爾頓街,波司登斥資5500萬美元的首家海外旗艦店開業了。

(波司登位於倫敦的海外旗艦店)

此後,高曉東又在紐約開設時尚體驗店,並現身紐約時裝周等一系列高大上的品牌運作,本想通過海外砸大錢,迅速扭轉消費者對波司登的品牌認知。與海瀾之家和柒牌等男裝品牌相比,波司登反而“冷落”了國內的宣傳力度。

然而,高調挺進歐美等海外市場,多是“賠錢賺吆喝”,今年年初,波司登關閉了倫敦旗艦店及其在英國的商業網站,宣佈退出英國市場,國際化戰略以失敗告終。

一邊是折戟海外市場,另一邊也是內憂不斷。自2013財年後,波司登業績一路下滑,它也未逃脫傳統鞋服行業普遍面臨的“關店潮”。僅2015年,波司登就關閉了5053家零售網點,2016年再關了1328家。

另外,自2012年以來,波司登先後關停或者出售童裝業務,洛卡薇爾、瑞琦女裝業務,並出售旗下休閒男裝品牌摩高。

早在2009年,創始人高德康就提出波司登的轉型戰略,即“四季化、國際化、多品牌化”。從今年的半年財報上看,波司登代表四季化、多品牌化的非羽絨服業務,只占總營收的17.6%,加上折戟海外市場,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三大戰略不理想,其實沒有多少斬獲。

出海不利,從品牌到店鋪,波司登在“瘦身”路上一路狂奔,表面上是快速擴張導致的“消化不良”,多元化品牌的轉型不成功,可這並非其接連失利的癥結所在。

暫時按下高曉東的話題不表,接下來說另一位波司登二代,她就是“羽絨大王”波司登董事長高德康與太太梅冬的女兒——高曉紅。

(波司登二代千金高曉紅)

高曉紅是長江商學院“接力”一期校友,她說父親對自己的影響深遠:“女性一定要有自己的事業,成為一個不依附於任何人的獨立個體。這是父親希望我成就的,也是我自己的目標。”

作為高德康的“掌上明珠”, 高曉紅想給外人一個不拼爹的形象,她和李靜、劉江等人合作,創立了兒童服裝輕奢品牌Harny&son哈尼尚。

無論是兒子高曉東,還是女兒高曉紅,一個主攻男裝,開展國際化運營,另一個自主創業,投資童裝品牌,如此來看,波司登二代即使更願意當“創二代”,但皆未遠離家族事業的服裝業本行,都把家業傳承中的企業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從傳承角度而言,他們接力父輩事業的使命意識,還是很強烈的,是企業長青的要素之一。

家業傳承猶如一場沒有終點的接力賽!既然波司登二代的接班意願這麼強,為何在轉型戰略上交了一筆價格不菲的學費呢?一個最為關鍵的問題,就是波司登二代對看家的羽絨服似乎失去耐心,具體表現出波司登陷入了戰略迷茫,或者說品牌定位的混亂;而這,才是波司登困局的深層原因。

家族企業要發展,固步自封、墨守成規是不可取的,因而要以變革求創新,用創新贏發展。轉型及創新的方式、路徑,當然也非“華山一條路”,但有一個原則,必須圍繞著主業而為,心無旁騖,才能舊貌變新顏。

波司登的三大戰略“四季化、國際化、多品牌化”,從根本上講,並非緊密地圍繞著看家的羽絨服而展開,拉開男裝、女裝、童裝、四季化、國際化這麼大的架勢,本質上是“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思維在作怪,企業攻擊方向多了,力量就會分散,朝思暮想式的運作下,有方向其實等於沒有方向,容易形成戰略迷茫,導致品牌定位的混亂,這可是一個創業大忌。

國際上著名的家族企業,如法國開雲,曾因顛覆主業而取得巨大的成功,但更多的還是圍繞著主要業務“永遠在創新”,除非真的沒有市場前景而非捨棄不可。

(國外羽絨服日趨時尚化)

近幾年波司登面臨業績的持續下滑,難續曾經的輝煌,莫非看家的羽絨服“賣不動”啦?非也!波司登雖貴為國內當之無愧的“羽皇”,卻屢屢遭到加拿大鵝、Moncler等國外羽絨服品牌的衝擊,而後者正大受國人的追捧。

以被譽為羽絨服界的“勞斯萊斯”——“加拿大鵝”為例,近年來風靡全球,自2014財年至今,平均銷售額增長率接近40%,淨利潤更是增長了196%,連俄羅斯總統普京都是它的粉絲。可與之同時,波司登的業績屢屢下挫,接連被曝品質不合格,樣式也老得難以抓住年輕人的心,結果自然是不言自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