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ofo開發新工種:共用創新下的藍領“潮汐工”

北京, 這個擁有2000多萬居民的超級大城市, 正在迎來一場關於產業升級下的就業變革。 共用經濟的獨特模式已經創造出越來越多的新工種, 讓這座擁有千年歷史積澱的古城活力滿滿。

“潮汐工”, 一個源於ofo等共用單車發展而來的新工種, 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向世人展示著中國創新背後產業升級的成果。

從被迫到主動

勢在必行的轉型中尋找契合點

2016年, 以ofo為代表的共用單車出現井噴式的增長。 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街頭瞬間被五彩斑斕的共用單車所佔領。 然而一些品牌單車非理性的激增加劇了資本的消耗, 亂停亂放讓城市交通雪上加霜。 提高運維能力, 一時間成了各家平臺燃眉之急。

作為行業巨擘, ofo在成都“技術+人工”的模式成為典範:ofo不僅通過大資料等技術, 摸清車輛集散的規律和擁堵的點位, 及時調度疏導, 還並採取線上監控和線下檢查相結合的方式,

將成都城區劃為400個網格, 而每個網格配備一到兩名“潮汐工”, 負責在早晚高峰之前將車輛運送到需要的地方, 合規擺放小黃車, 並與政府一起引導用戶文明出行。

一個新的管理模式就此落地, 一份新的藍領職業悄然誕生。

隨後, 包括北京、上海等在內的所有ofo進駐的城市, 都開啟了類似的成都模式。 這種被央視《經濟半小時》稱為“潮汐工”的新工種, 如今已經隨著共用單車的迅猛發展, 而人數增多。

從反感到開心

“潮汐工”中也有曾經的摩的司機

所謂“潮汐工”, 是基於共用單車的模式而產生的新興職業。 他們每天要根據總部的調度, 趕在晚高峰來臨之前, 把路邊客流量不大的小黃車搬運到附近用車輛比較大的地鐵站擺放整齊。

由於逆高峰而動, 且服務于高峰人群的出行, 這一群體被成為“潮汐工”。

值得注意的是, 在記者採訪中發現, 這些“潮汐工”中有不少是下崗職工, 甚至是曾經厭惡共用單車至極的摩的司機。

“我以為我再不會有這麼好的工作了。 ”北京“潮汐工”老張是個下崗職工,

青春都獻給了已經倒閉的工廠, 自己也像是被社會淘汰的人, 只能靠開摩的補貼家用。 但三天兩頭被員警抓, 日子過得總是提心吊膽。

老張說, 雖然“潮汐工”每天要趕在上下班高峰前就把車輛整理好, 風吹日曬的確是個苦活累活, 但他看著別人騎走小黃車, 心裡卻有著說不出的滿足, “現在做這份工作, 感覺自己可以再度實現了個人價值, 這是我最開心的事情。 ”

從落後到新分工

“潮汐工”是產能升級的重要一部分

在互聯網的浪潮下, 產能升級、社會重新分工之勢不可阻擋。 而原來摩的等並不安全、且不合規的交通工具, 便成了城市治理中的“落後產能”, 以科技的力量讓其土崩瓦解再合理不過。

不過, 產能升級並不一定意味著部分人的下崗和實業, 也並不一定讓社會出現“無用人群”。 在讓“落後產能”瓦解之後, 新產能迅速重塑的社會分工要讓落後產能中的百姓“耕者有其田”, 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完成轉型升級。 “潮汐工”便是城市產能升級中的重要印證。

可以預見的是, 未來“潮汐工”或許不止於當下看上去簡單而重複的工擺車、運車的作用。 而隨著ofo等共用單車對科技的研發和不斷發展, “潮汐工”或許將變成城市交通中重要的參與者, 用更加富有科技感的方式, 讓城市的交通出行, 變得更加順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