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糖尿病 “餓得慌”有妙招:一日多餐,時間固定

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 我國糖尿病控制狀況不容樂觀, 資料顯示, 5年糖尿病患者人數增長近20%,

預計2025年我國糖尿病患者將達到3.8億。 生活中, 有些不起眼的症狀其實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狀, 而糖尿病患者面對“餓得慌”的難題時, 又該怎樣科學進餐呢?

早期症狀要注意

口腔問題:糖尿病的初期症狀還會表現在患者的口腔方面, 比如牙齒的鬆動脫落等,

牙周炎牙齦炎等等都屬於糖尿病初期症狀的範疇。

四肢麻痹:倘若經常出現手腳麻痹或者陣痛就有可能是屬於糖尿病初期症狀了。 另外還有一些患者的初期症狀表現為夜間小腿抽筋。

時常饑餓:饑餓感是糖尿病初期症狀的一大特色, 且這種症狀會一直伴隨糖尿病患者。 當一個正常人突然表現出食欲大增, 並且喜好吃甜食時, 我們就要留意, 可能這就是糖尿病初期症狀的表現之一。

體重減輕:當你沒有運動, 沒有吃減肥藥, 什麼都沒做的時候, 體重突然減輕。 千萬不要欣喜若狂, 因為這很可能就是糖尿病初期症狀。 因為在糖尿病初期症狀時, 血液內的葡萄糖不能被充分利用, 從而使得糖尿病初期患者的體重突然減輕。

口舌乾燥:口渴是糖尿病初期症狀的典型表現。 一般平時不怎麼喝水的人, 現在突然間水杯不離手, 這時就要當心, 有可能就是糖尿病初期症狀的表現了。

定時加餐有講究

很多”糖友“, 平時不喜歡吃零食, 一吃飯就狠勁吃, 造成血糖持續升高,

尤其是餐後血糖升高更為明顯, 對病情控制不利。 不但降糖藥用量越來越大, 還合併了動脈硬化、冠心病、腦中風等疾病。 如果一日三餐分為五餐或六餐來吃, 即可解決血糖迅速增高的問題, 也可避免低血糖的發生, 使病情穩定, 並能減輕胰島B細胞的負擔, 減少降糖藥的用量, 更好地控制血糖。

堅持總量控制的原則:在維持原來熱量不變的基礎上增加餐次, 也就是“加餐不加量”。 如把早餐分為四等份, 早餐吃掉三份, 留一份上午10點做加餐。

時間最好固定:最好在進餐3小時以後加, 因為2型糖尿病有胰島素分泌滯後的問題, 在進餐3小時以後血糖會加速下降, 易造成下一餐前低血糖, 選擇這個點加餐, 既避免加餐引起高血糖,

又預防了餐前的低血糖。 如上午10點、下午4點、晚上10點。 如有體力勞動增加時加餐也可提前, 至於一天需加餐幾次, 可根據病情靈活決定。

加餐食物的選擇

選擇低升糖指數、低脂肪、高膳食纖維的健康小食品, 也可選擇含糖量低的水果和堅果, 但要掌握小量的原則。消瘦的糖尿病人,夜間的加餐則應品種豐富一些,除少量主食外,最好配合一些動物蛋白豐富的食物,如雞蛋、瘦肉、魚蝦等。(健康網)

但要掌握小量的原則。消瘦的糖尿病人,夜間的加餐則應品種豐富一些,除少量主食外,最好配合一些動物蛋白豐富的食物,如雞蛋、瘦肉、魚蝦等。(健康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