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憶夢」清源山,閩海蓬萊第一山~

自從2015年畢業, 再也沒有回到泉州, 但每每獨處, 總會想念泉州的人人物物, 福建的風景很多, 泉州占了多半, 很多資料都顯示泉州的GDP是不需要操心的, 我們一不注意就會把省會超了, 記得那時感覺特自豪, 就像現在身處華山, 聽到人家讚美華山總是不由得欣喜。

泉州的人很好, 下次去一定再去浦西萬達看看經理和福甯及小夥伴, 一定再吃萬達自己做的爆米花, 如果有朋友們在泉州萬達影城, 強烈推薦萬達爆米花, O(∩_∩)O哈哈~

泉州有許多風景名勝, 我記憶中清源山是很不錯的, 那時我們班級組織、部門組織、老鄉們組織,

去過很多次, 曾經的照片現在看來特別美好, 特別還想登山抒懷, 想念當時的朋友們!

清源山風景名勝區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泉州市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國務院公佈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它地處福建省東南部, 晉江下游東北岸, 位於東經118°30'~118°37', 北緯24°54'~25°0'之間;與發展中的泉州市區三面接壤。 距廈門市106公里, 福州市196公里。

當時我們在校門口乘公交601路、15路、30.28路就直達終點, 很方便呢。

清源山自然景色秀麗, 人文景觀繪萃, 尤以山上泉眼諸多別稱“泉山”, 因山高入雲稱“齊雲山”。 位於城市北郊又稱“北山”,

山上有三峰亦稱“三臺山”。 據《泉州府志》記載, 清源山最早開發于秦代, 中興于唐代, 宋元時期最為鼎盛。 經過了歷代開發, 山上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跡現存完好的有宋、元時期石雕造像7處9尊, 歷代摩崖石刻近600多方, 元、明兩代花崗岩仿木結構的石室多處。 最負盛名的宋代老君造像, 系全國最大的、藝術價值最高的道教石雕;九日山祈風石刻, 是研究我國古代海外交通史和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唐武德年間, 穆罕默德門徒三賢、四賢來泉州傳教, 歿葬於靈山, 稱伊斯蘭聖墓。 其旁有鄭和第五次下西洋的“行香碑”, 為我國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跡。

這裡最負盛名的宋代老君造像,系全國最大的、藝術價值最高的道教石雕。

老君造像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是中國道教石刻中獨一無二的藝術瑰寶。據清代乾隆年間編纂的《泉州府志》記載:“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說明它是一塊形狀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岩,是巧奪天工的民間工匠略施技藝,把它雕刻成春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道教開山鼻祖老子的坐像。漢代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記述“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陽,諡日聃。”故籍為楚地苦縣曆鄉“曲仁裡人”。老君造像原先有一座高大的道觀圍護,規模宏偉的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築頗為壯觀,後來道觀被焚毀,老君岩便露天屹立,與大自然渾為一體,它的健在,足以證實譽稱“世界宗教博物館”的泉州古城,在宋代的道教文化是十分發達興盛的。

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寬8.01米席地面積55平方米。由於它是中國現存最大,雕技最絕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文史界人士戲稱之為“老子天下第一”倒也名符其實。

清源山國家重點風景區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由清源山、九日山、靈山聖墓三大片區組成,總面積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區方圓有四十華里,主峰海拔498米,與泉州市山城相依,吸引了眾多的海外遊客。

自古以來,清源山國家重點風景區就以36洞天,18勝景聞名於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彌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賜恩岩等為勝。

地形地貌

清源山國家重點風景區屬花崗岩地貌的山地丘陵,地勢起伏、岩石突兀,主景區最高海拔498米。地質結構是通過多次構造運動和岩體侵人所形成的,岩體外部呈黑褐色,岩層節理不發達,成土因質以坡積物居多,土壤為溫潤型。

氣候特點

清源山國家重點風景區冬暖夏涼,氣候溫暖濕潤,一年四季均適宜觀光旅遊。年平均氣溫17~21.3℃,年平均降水量1202~1550毫米,全年無霜期358天。

彌陀岩是清源山風景名勝區幽谷梵音意境區內的主要景點之一。1961年5月公佈為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過了千手岩,沿古道拾級布上,經振衣亭即到彌陀岩山門,門柱鐫有明代書法家張瑞圖撰寫的一對楹聯:每慶安瀾堪縱目,時觀膏畝可停驂,可見這裡是登高望遠,把酒臨風的好去處。

這裡巨石峭立,古木參天,近旁的天侶呈瑞,是兩株不同的樹種緊緊地抱在一起,一棵為重陽木、一棵是榕樹,樹根相盤,樹身相抱,樹丫纏繞,如膠如漆,歷經曆300多年,宛如一對忠貞不渝的戀人。

彌陀岩的仿木石構石室,建於元順帝至正二十四年(西元老派1364)。室內的元代石雕阿彌陀佛立像,就天然崖壁雕鑿而成,高5.77米,寬2.5米,頭結螺髻,足踏蓮花,左手平胸,右手下垂,造型端莊大方,慈祥和善。石室的建築特色和佛像服飾,為研究中國垂江以南元代建築和佛教石刻藝術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石室右側的大元至正二十四年告功立石碑文記載:平章三旦八禦史貼木爾不花憲法使孫三寶僉事釋迦如捐財首倡化合眾緣易殿以石建台搭改堂宇再精琢佛相塗金。在此方193個漢字的元代石雕碑文中,出現了13個簡化漢字,這在元代碑刻中實為罕見。

石室的上方,沿尋佛經拾級而上,在陡峭的石壁下,有清乾隆年間福建陸路提督馬負書手書的佛字石刻,被譽之為閩海第一佛。中國著名書畫家黃胄所書的拜觀二字摩崖石刻,更是熠熠生輝,蔚為壯觀。石室前左側的崖壁旁,有一巨石聳立,榕樹攀生,古人鐫有一嘯台、雲穀等石刻。石室的右下方大平臺,原有古刹彌陀岩寺,塌毀于文革期間。

推薦遊覽線路

線路一:朝拜太上老君 攀登智慧天階

主要景點:玄門、西出函谷關、孔子問禮老子、道德經石刻群、老君岩、智慧天階(涵宮、元元洞、見龍台、仙人床、道教摩崖、無塵台、弘一法師塑像、舍利塔)等。

線路二:漫步清幽小道 探尋多元文化

主要景點:勢至岩、千手岩、弘一大師舍利塔、彌陀岩、碧霄岩、瑞像岩等。

線路三:輕車盤山行 采風清源山

主要景點:賜恩岩、清源洞、百丈坪、青牛石、天湖、虎乳泉、南台岩。

有些事說不完,有些景已融在心中,清源山的美好只有親自去體驗才能感受,僅以上述網路文圖為大家做一概述,兩年未遇,她可能已變得更好,祝福期待!泉州 清源山我們2018再相見!

這裡最負盛名的宋代老君造像,系全國最大的、藝術價值最高的道教石雕。

老君造像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是中國道教石刻中獨一無二的藝術瑰寶。據清代乾隆年間編纂的《泉州府志》記載:“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說明它是一塊形狀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岩,是巧奪天工的民間工匠略施技藝,把它雕刻成春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道教開山鼻祖老子的坐像。漢代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記述“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陽,諡日聃。”故籍為楚地苦縣曆鄉“曲仁裡人”。老君造像原先有一座高大的道觀圍護,規模宏偉的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築頗為壯觀,後來道觀被焚毀,老君岩便露天屹立,與大自然渾為一體,它的健在,足以證實譽稱“世界宗教博物館”的泉州古城,在宋代的道教文化是十分發達興盛的。

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寬8.01米席地面積55平方米。由於它是中國現存最大,雕技最絕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文史界人士戲稱之為“老子天下第一”倒也名符其實。

清源山國家重點風景區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由清源山、九日山、靈山聖墓三大片區組成,總面積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區方圓有四十華里,主峰海拔498米,與泉州市山城相依,吸引了眾多的海外遊客。

自古以來,清源山國家重點風景區就以36洞天,18勝景聞名於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彌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賜恩岩等為勝。

地形地貌

清源山國家重點風景區屬花崗岩地貌的山地丘陵,地勢起伏、岩石突兀,主景區最高海拔498米。地質結構是通過多次構造運動和岩體侵人所形成的,岩體外部呈黑褐色,岩層節理不發達,成土因質以坡積物居多,土壤為溫潤型。

氣候特點

清源山國家重點風景區冬暖夏涼,氣候溫暖濕潤,一年四季均適宜觀光旅遊。年平均氣溫17~21.3℃,年平均降水量1202~1550毫米,全年無霜期358天。

彌陀岩是清源山風景名勝區幽谷梵音意境區內的主要景點之一。1961年5月公佈為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過了千手岩,沿古道拾級布上,經振衣亭即到彌陀岩山門,門柱鐫有明代書法家張瑞圖撰寫的一對楹聯:每慶安瀾堪縱目,時觀膏畝可停驂,可見這裡是登高望遠,把酒臨風的好去處。

這裡巨石峭立,古木參天,近旁的天侶呈瑞,是兩株不同的樹種緊緊地抱在一起,一棵為重陽木、一棵是榕樹,樹根相盤,樹身相抱,樹丫纏繞,如膠如漆,歷經曆300多年,宛如一對忠貞不渝的戀人。

彌陀岩的仿木石構石室,建於元順帝至正二十四年(西元老派1364)。室內的元代石雕阿彌陀佛立像,就天然崖壁雕鑿而成,高5.77米,寬2.5米,頭結螺髻,足踏蓮花,左手平胸,右手下垂,造型端莊大方,慈祥和善。石室的建築特色和佛像服飾,為研究中國垂江以南元代建築和佛教石刻藝術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石室右側的大元至正二十四年告功立石碑文記載:平章三旦八禦史貼木爾不花憲法使孫三寶僉事釋迦如捐財首倡化合眾緣易殿以石建台搭改堂宇再精琢佛相塗金。在此方193個漢字的元代石雕碑文中,出現了13個簡化漢字,這在元代碑刻中實為罕見。

石室的上方,沿尋佛經拾級而上,在陡峭的石壁下,有清乾隆年間福建陸路提督馬負書手書的佛字石刻,被譽之為閩海第一佛。中國著名書畫家黃胄所書的拜觀二字摩崖石刻,更是熠熠生輝,蔚為壯觀。石室前左側的崖壁旁,有一巨石聳立,榕樹攀生,古人鐫有一嘯台、雲穀等石刻。石室的右下方大平臺,原有古刹彌陀岩寺,塌毀于文革期間。

推薦遊覽線路

線路一:朝拜太上老君 攀登智慧天階

主要景點:玄門、西出函谷關、孔子問禮老子、道德經石刻群、老君岩、智慧天階(涵宮、元元洞、見龍台、仙人床、道教摩崖、無塵台、弘一法師塑像、舍利塔)等。

線路二:漫步清幽小道 探尋多元文化

主要景點:勢至岩、千手岩、弘一大師舍利塔、彌陀岩、碧霄岩、瑞像岩等。

線路三:輕車盤山行 采風清源山

主要景點:賜恩岩、清源洞、百丈坪、青牛石、天湖、虎乳泉、南台岩。

有些事說不完,有些景已融在心中,清源山的美好只有親自去體驗才能感受,僅以上述網路文圖為大家做一概述,兩年未遇,她可能已變得更好,祝福期待!泉州 清源山我們2018再相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