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人頭痛的“顯然”,其中有教育規律

提起大學老師,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顯然”老現鄭老師。 “顯然”是這位老師的口頭禪。 而老師這個“顯然”口頭禪, 讓我們頭痛不已。

我就讀的大學是一所普通師範院校, 而學的專業則是大家公認最乏味最頭痛的數學專業。 說老實話, 我們班上除了兩三個胸懷大志准備考研究生的同學外, 其餘都不是學高等數學的這塊料。 因此, 我們在學習數學專業課程時感覺相當吃力, 當然更談不上有什麼興趣, 學習的目標就是“分不在高, 及格就行”, 只要不被抓到補考就萬事大吉。 即使是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 我們也要硬著頭皮勉為其難地苦讀才行。

在大三這年, 鄭老師教我們的《複變函數》。 第一堂課, 鄭老師在自我介紹的時說自己是北京大學數學博士, 讓我們坐在下面的同學嚇了一跳, 因為根據我們以往的經驗, 一般自己對高等數學半通不通的老師, 對學生的要求也就不嚴;本身數學水準高的老師, 對學生的要求也高。

果然, 鄭老師在講課的時候, 常常會說到“顯然”一詞, 也就是說在演算過程的中間跳過幾步, 而輕描淡定地說“顯然”會得出這樣的結果。 我們的數學水準本來就不高, 按部就班地一步一步推算有時還跟不上思路, 中間跳過幾步的那個“顯然”, 對我們來說就更聽不懂了。

這樣的“顯然”, 讓我們如聽天書一般, 搞得班上的同學一頭霧水。 開始, 我們還能容忍, 後來他每節課時不時來個“顯然”, 讓我們越來越覺得害怕。 你想, 碰上這樣一位實力派老師, 上課時一口一個“顯然”, “顯然”是高估了我們的接受能力和數學水準。

於是, 我們一致推舉班長向鄭老師提出交涉, 說他上課時的“顯然”,

“顯然”讓大家都聽不懂, 請他今後上課不要再“顯然”了。 鄭老師聽後若有所思地沉默了一會, 然後幽默地說:“看來我是以學霸之心度同學之腹了, 以你們的接受能力學習《複變函數》可能是有點勉為其難。 ”

接著鄭老師一臉深沉地說:“你們將來也是要當老師的人, 從這裡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啟示, 老師對待學生僅僅用‘將心比心’是不夠的, 特別是你們將來對待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 千萬不能以自己的接受能力和知識水準想當然地去衡量和要求學生。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