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厲害!聽一個人的聲音,就知曉他的病症!

文章來源/網路整理

導讀:

《難經》曰:望而知之謂之神, 聞而知之謂之聖, 問而知之謂之工, 切而知之謂之巧。 中醫的技法教您如何聽一個人的聲音,

就知曉他的病症。

聞“五聲”觀五臟

中醫聞“五聲”觀五臟。 我們經常說, 聲音是表達情感的, 而情感又是從身體裡發出來的。 如果是高明的醫生, 他就能夠聽出人的哪一個臟腑出現了問題。

比如“五聲”。 如果人肝氣虛, 就會狂呼亂喊, 因為“肝在聲為呼”, 呼是舒解的象。 如果是被壓抑的, 在辦公室裡挨訓了, 肯定不能狂呼亂喊, 只能輕經地噓口氣而已。 現在在日本, 有一些專門供人發洩的地方, 在那裡面, 人可以沖著另外一個人拼命地扔標槍、摔東西或者說一些罵人的話, 這個時候人肯定是發出“啊”的聲音, 或者是說一些罵人的話。 這些其實都是人自己在疏解。

心在聲為笑, 如果人老呵呵笑, 就是心神將散。

脾的正氣是唱歌嘹亮,

邪氣是“登高而歌”, 就像有精神症狀的人一樣。 我們經常會發現有精神症狀的人力大無窮、本領高強, 不管多高的牆, 他們“噌”一下子就能上去, 然後在上面發瘋。 一般正常人如果要想爆發, 除非有武功, 才會突然一下躥到牆上, 否則做不到。 而有精神症狀的人能做到, 就是因為身體內部陽邪盛。

肺在聲為哭, 如果一個人總是哭哭啼啼, 或者他的聲音裡老帶著悲氣, 就是肺有毛病。

腎在聲為呻, 如果人總是哼哼唧唧, 腎肯定不好。

臨床上的一些判斷標準

比如肺咳, 一個人總咳嗽, 如果是實證, 就是“膨膨而喘咳”, 咳聲特別響亮;如果肺氣特別虛, 叫做“少氣不足以息”, 咳嗽起來特別弱, 而且氣下不去, 總在上面虛咳, 一小聲一小聲的。

有的人會認為, 咳得響亮的人比咳得微弱的人病得厲害, 其實恰恰相反, 咳聲響亮, 說明人還有勁兒咳, 如果咳嗽時都沒勁兒、很弱, 反而更糟糕。

再比如小腸病, 小腸循經兩頰到鼻孔, 所以, 假如有的人聲音很磁性, 鼻音很重, 說話很好聽, 很吸引人, 那麼他很可能小腸有病。 有的人有鼻炎, 說話的時候“囔囔”的, 聲音很好聽, 其實是肺氣上鬱。

脾生病的人“善噫”, 經常打嗝。 脾經生病是嗝, 聲音比較低沉。

胃生病的人總是呵欠連天。 呵欠也是一種聲音, 說明人胃氣虛、胃寒, 通過打呵欠, 胃可以舒展。

腎咳更加厲害, 唾裡邊會有血絲, 有點像哮喘, 說明腎不納氣。

膽經生病的人, 總是唉聲歎氣。 為什麼會唉聲歎氣?因為他生髮不起來, 他就總想生髮起來,

所以他特別愛歎氣或者是喜歡出長氣。 像這種人, 在現實生活當中要怎麼辦?可以多做做手臂運動, 抻拉膽經, 最關鍵的是要調整好自己的睡眠, 讓膽氣能夠按時生髮起來。

肝經生病是“呃逆”, 就是胸脹滿感, 一聲一聲打嗝那樣的呃逆之症。

以上都是通過聲音來聞診, 通過聽人的聲音、聽人說話時表達的情感, 知道他目前最強烈表現的那個臟器的病變到底是什麼, 這是中醫的聞診裡面, 最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在《扁鵲倉公列傳》裡面, 扁鵲問完三個問題之後, 跟中庶子說他能夠治好虢太子的病, 中庶子不相信扁鵲, 扁鵲就說“聞得其陽, 斷得其內”, 只要聽說了他外部的表現, 就知道他內部的表現是什麼, 就能治好虢太子的病。

所以中醫在聞診方面, 也是非常有效果的。

現在有些人認為聞診就是聞味, 其實聞味不是聞診的主要內容。 不過也有人聞味, 之前講過“五臭”, 就是五臟對應人體的時候有五種味道。 比如得腎病的人, 身上可能帶著一種腐氣, 就是腐爛的東西化漚的那種味道。 但是這個並不是中醫聞診裡很重要的東西。 在中醫聞診裡, 最重要的就是聽聲音。

聽五聲, 如何保養五臟

中醫看病講究望、聞、問、切, 其中聞不僅指聞氣味, 還包括聽聲音。 《黃帝內經》提出, 呼、笑、歌、哭、呻為五聲, 分別對應肝、心、脾、肺、腎這五臟, 仔細傾聽五聲, 便能大概瞭解五臟的情況, 可以說五聲是臟器健康的視窗。

01 養肝法

肝, 在志為怒, 在聲為呼。 如果一個人動不動就發脾氣, 還大呼小叫,可能是肝出了問題,一般是肝火太盛,可以適當吃些有助於清火的寒涼食物,菊花茶、薺菜、絲瓜都有利於疏肝解毒。平常習慣“長籲短歎”的人,可能為肝氣鬱結,柴胡、薄荷、蘇葉可以疏肝鬱、防氣結。吐納養生法“六字訣”中提到,常發“噓”字音,對肝火旺、肝虛、眼疾都有保健作用。馬上就要發怒的人多念幾遍噓字,也有助於自己調節情緒,保持內心的平和,以免怒氣傷肝。

02 養心法

心,在志為喜,在聲為笑。心氣足的人就會愛笑,笑聲聽上去也很爽朗,適度的笑可以疏通心氣。如果一個人經常不明原因地狂笑不止,就有可能是心出現了問題。同時,過多、過度的笑會耗傷心氣。如果多笑一會兒、多說一點話,就覺得心慌,氣不夠用,多為心氣虛,就要注意保養心氣了。養心的關鍵是學會慢生活,工作時間特別緊張,下班了就要刻意放慢節奏。食補方面,桂圓、蓮子、百合、黑木耳,都能益心氣養心陰。六字訣中,常讀“呵”字音可以補心氣,對治療心悸、失眠、健忘也有好處。情緒波動、喜怒無常時可以吃些山楂幹,酸味的東西有收斂作用,能阻止心氣太過渙散,保護心臟,又能疏肝解鬱,讓心情平靜下裡。

03 養脾法

脾,在志為思,在聲為歌。因此,如果一個人歌聲洪亮,脾就應該比較健康。相反,如果一個人脾胃有病,唱起歌來就會聲音低微,沒有底氣。生活中,飲食不規律會把脾氣打亂。養脾的關鍵時期在長夏(7月初~8月初),結合健脾、祛暑、化濕等方法進行調補,可以吃些綠豆、蓮子、絲瓜、陳皮等。六字訣中,常讀“呼”字音可以培養脾氣,對脾虛、腹脹、脾胃不和、食欲不振都有好處。

04 養肺法

肺,在志為憂,在聲為哭。和脾類似,如果一個人哭聲洪亮,說明肺氣強盛。相反,如果總是聲音很小地哭哭啼啼,就可能是肺氣虛弱的表現,《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就是如此。另外,即使哭能宣洩情緒,但還是不要經常哭,哭得涕淚交加會傷肺氣,哭得渾身是汗會動了心氣,就連流眼淚本身都會動肝氣。養肺的首要工作是保持情緒開朗,別像林黛玉那樣悲悲淒淒。另外,每天早晚細細嚼食核桃仁1~2枚,生薑2片,也能養肺氣。六字訣中,常讀“四”字音有助於外感傷風、發熱咳嗽、呼吸急促而氣短等症狀的治療。

05 養腎法

腎,在志為恐,在聲為呻。一個人如果總是哼哼唧唧,可能是腎出了問題,由於元氣藏於腎,人的總體健康狀況也不會太好。不過,人在極度痛苦或快樂時呻吟,是身體在調元氣的表現。補腎要注意腰的保養,久坐傷肉,上班族要勤活動,伸個懶腰,搓搓腰背,都助於養腎。補腎的食物有韭菜、龍眼、山藥等。六字訣中,常念“吹”字音可以緩解腰腿無力、潮熱盜汗、頭暈耳鳴、陽痿早洩等症狀。

——END——

推薦閱讀

簡便易行的補氣大法!看了終生受益!

樊代明院士激情演講:現在中國的指南96%是從外國人抄的,你拿這個看病能行嗎?

血栓致癱甚至致死!一道古方,清血溶栓,血液暢通無阻

你以為是在養生,其實你在養病!再這麼做,太危險了

徐文兵 | 我眼中的“魂”與“魄"

✎版權申明:轉載僅作觀點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郵箱:tougao@yichengyoudao.com

還大呼小叫,可能是肝出了問題,一般是肝火太盛,可以適當吃些有助於清火的寒涼食物,菊花茶、薺菜、絲瓜都有利於疏肝解毒。平常習慣“長籲短歎”的人,可能為肝氣鬱結,柴胡、薄荷、蘇葉可以疏肝鬱、防氣結。吐納養生法“六字訣”中提到,常發“噓”字音,對肝火旺、肝虛、眼疾都有保健作用。馬上就要發怒的人多念幾遍噓字,也有助於自己調節情緒,保持內心的平和,以免怒氣傷肝。

02 養心法

心,在志為喜,在聲為笑。心氣足的人就會愛笑,笑聲聽上去也很爽朗,適度的笑可以疏通心氣。如果一個人經常不明原因地狂笑不止,就有可能是心出現了問題。同時,過多、過度的笑會耗傷心氣。如果多笑一會兒、多說一點話,就覺得心慌,氣不夠用,多為心氣虛,就要注意保養心氣了。養心的關鍵是學會慢生活,工作時間特別緊張,下班了就要刻意放慢節奏。食補方面,桂圓、蓮子、百合、黑木耳,都能益心氣養心陰。六字訣中,常讀“呵”字音可以補心氣,對治療心悸、失眠、健忘也有好處。情緒波動、喜怒無常時可以吃些山楂幹,酸味的東西有收斂作用,能阻止心氣太過渙散,保護心臟,又能疏肝解鬱,讓心情平靜下裡。

03 養脾法

脾,在志為思,在聲為歌。因此,如果一個人歌聲洪亮,脾就應該比較健康。相反,如果一個人脾胃有病,唱起歌來就會聲音低微,沒有底氣。生活中,飲食不規律會把脾氣打亂。養脾的關鍵時期在長夏(7月初~8月初),結合健脾、祛暑、化濕等方法進行調補,可以吃些綠豆、蓮子、絲瓜、陳皮等。六字訣中,常讀“呼”字音可以培養脾氣,對脾虛、腹脹、脾胃不和、食欲不振都有好處。

04 養肺法

肺,在志為憂,在聲為哭。和脾類似,如果一個人哭聲洪亮,說明肺氣強盛。相反,如果總是聲音很小地哭哭啼啼,就可能是肺氣虛弱的表現,《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就是如此。另外,即使哭能宣洩情緒,但還是不要經常哭,哭得涕淚交加會傷肺氣,哭得渾身是汗會動了心氣,就連流眼淚本身都會動肝氣。養肺的首要工作是保持情緒開朗,別像林黛玉那樣悲悲淒淒。另外,每天早晚細細嚼食核桃仁1~2枚,生薑2片,也能養肺氣。六字訣中,常讀“四”字音有助於外感傷風、發熱咳嗽、呼吸急促而氣短等症狀的治療。

05 養腎法

腎,在志為恐,在聲為呻。一個人如果總是哼哼唧唧,可能是腎出了問題,由於元氣藏於腎,人的總體健康狀況也不會太好。不過,人在極度痛苦或快樂時呻吟,是身體在調元氣的表現。補腎要注意腰的保養,久坐傷肉,上班族要勤活動,伸個懶腰,搓搓腰背,都助於養腎。補腎的食物有韭菜、龍眼、山藥等。六字訣中,常念“吹”字音可以緩解腰腿無力、潮熱盜汗、頭暈耳鳴、陽痿早洩等症狀。

——END——

推薦閱讀

簡便易行的補氣大法!看了終生受益!

樊代明院士激情演講:現在中國的指南96%是從外國人抄的,你拿這個看病能行嗎?

血栓致癱甚至致死!一道古方,清血溶栓,血液暢通無阻

你以為是在養生,其實你在養病!再這麼做,太危險了

徐文兵 | 我眼中的“魂”與“魄"

✎版權申明:轉載僅作觀點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郵箱:tougao@yichengyoudao.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