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古韻水鄉,情有獨鍾于同裡古鎮

很多人都對江南古鎮情有獨鍾, 對於古韻水鄉、流水人家都有自己的期待。

同裡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典型水鄉風格的古鎮。 距蘇州市市區18公里, 距上海80公里 。 古鎮風景優美, 為五個湖泊環抱, 由網狀河流將鎮區分割成七個島。 鎮外四面環水, 鎮內由15條河流縱橫分割為7個小島, 由49座橋連接。 鎮內家家臨水, 戶戶通舟;明清民居, 鱗次櫛比;宋元明清橋保存完好。 小橋流水人家的格局贏得“東方小威尼斯”的美譽,

以“醇正水鄉, 舊時江南”的特色聞名於海內外, 著名景點“退思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明清街

古鎮重要商業街之一。 1996年始辟建“明清一條街”, 街長160余米, 為明清建築風格, 較完整保留了江南特有的上街、下街, 兩街道平行的格局。 明清街可欣賞到富遮繁盛的古鎮商市, 街道石板鋪地, 兩側商店毗連, 街上很多古玩店、刺繡工藝、絲綢商店、傳統飲食, 更有很多特產:雞頭米、豬油年糕、醬蹄等。

耕樂堂

位於西柳圩, 陸家埭中段, 朝東面河, 系明代處士朱祥所建。 朱祥, 字廷瑞, 號耕樂。 堂名取其號。 傳統的前宅後園佈局, 前宅由門廳、正廳、堂樓, 後園由荷花池、三曲橋、三友亭、曲廊、鴛鴦廳、燕翼樓、古松軒、環秀閣和墨香閣組成, 園西還有西牆門, 可通郊外, 是典型的明清宅第。 初建時, 共有五進52間, 後歷代興廢, 已非原制。 現有三進41間, 有樓、園、齋、榭、廳、堂、樓、閣。

同裡濕地公園

位於同裡鎮東北部。東南與著名的江南水鄉古鎮周莊為鄰,西與千年文明古鎮同裡相連,北面和南面傍依千頃碧波的澄湖和白蜆湖,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交通便利,是同裡與周莊旅遊線路的必經之地。園內已建成水杉林、池杉林、枇杷園、香樟園、銀杏園、桃園、藥草園、翠梨園、竹林園、苗圃、魚塘等旅遊觀光區。

王紹鏊紀念館

座落在同裡鎮富觀街35號,紀念館以弘揚王紹鏊精神為主題,以王紹鏊革命戰鬥的一生為主線,通過實物、繪畫、圖片等手段再現王紹鏊同志生前的光輝業績。其中,一樓為專館,陳列有關王紹鏊文獻、實物、圖片、文字等十二個部分,分別展示了王紹鏊同志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經歷,做到既統籌兼顧,又突出重點;二樓為附館,介紹同裡的其它歷史文物。

退思園

建於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西元1885-1887年)。園主任蘭生,字畹香,號南雲。退思園佈局獨特,亭、台、樓、閣、廊、坊、橋、榭、廳、堂、房、軒一應俱全,並以池為中心,諸建築如浮水上。既簡樸無華,又素靜淡雅,具晚清江南園林建築風格。

三橋

指太平橋、吉利橋和長慶橋。太平橋,跨于東柳、漆字兩圩。橋為梁式,小巧玲瓏,橋上有聯一副,落成嘉慶廿三年。吉利橋跨漆字、兩圩,處太平橋、長慶橋中間。橋型為拱形橋,南北兩側都有橋聯。長慶橋,俗名謝家橋,跨東柳、兩圩,舊名福建橋,又稱廣利橋。橋上有橋聯一副。三橋呈“品”字型,跨於三河交匯處,自然形成環行街道,已成為古鎮一道獨特的風景。

陳去病故居

建於1920年,是一處古樸平常的清代居名,門楣上方原有“孝友舊業”匾額,進門見有半亭、家祠舊跡,百尺樓、浩歌堂等建築。浩歌堂面闊三間。浩歌堂是陳去病會客之所,堂中原懸有“女宗共仰”及“浩歌堂”橫匾。百尺樓是陳去病藏書和寫作的地方,一樓一底,十分簡樸。他所編著的《百尺樓叢書》,即以此樓而定名。

羅星洲

是一塊集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的聖地,位於同裡鎮東,是浮現在湖面上的一個小島,只須乘小船前往數分鐘便抵達。沿途可欣賞同裡湖煙波浩渺、魚帆點點的水鄉景色。羅星洲上有城隍殿、文昌閣、鬥姆閣、旱船、曲橋、遊廟、荷池、魚樂池等,建築佈局緊湊,集廟宇、園林於一身。

崇本堂

位於富觀街長慶橋北堍,坐北朝南,面水而築,東與嘉蔭堂隔河相望,西與長慶橋等三橋相連,整齊的石駁岸護衛著這座古樸的宅第。整個建築群體沿中軸線向縱深發展,共五進,由門廳、正廳、前樓、後樓、廚房等組成,該堂雖不足一畝,建築體量不大,但非常緊湊和精緻。

嘉蔭堂

位於竹行街尤家弄口,建于民國初年,有四進,門窗梁棟皆雕刻精美。主建築系仿明代結構,俗稱“紗帽廳”。因梁頭棹木像明代官帽的帽翅,故名。該庭院高大寬敞,肅穆莊重。

南園茶社

位於鎮區最南端,歷史上著名的前八景之一—“南市曉煙”景致之中,與陳去病故居隔河相望。茶社的初名是“福安茶社”,建於清末初期,門面是清代風格的木雕裝飾,上下兩層。茶社別有一番風味,可以品嘗各種檔次的紅茶、綠茶、花茶以外,還供應熏青豆、羅蔔乾等各種茶點。樓下輔面店堂設有帳房和泡水用的“老虎灶”;樓上還有一個“曲苑班”,茶客可聆聽幾段江南絲竹、宣卷、評彈、戲曲、小調等曲子。

松石悟園

簡稱“悟園”,即“同裡鎮松屏石展館”所在地,古鎮區石皮弄中,毗鄰吉利、太平、長慶三橋,與珍珠塔景區一牆之隔,由富觀橋南行百步即抵。園內草木茂盛,竹影搖曳,水彬林陰交織,百年銀杏挺拔巍峨,猶如傘蓋置白色辦公小樓于綠陰之中,錯落有致的粉牆黛瓦,更襯托出女兒牆的端莊靈秀,園景典雅清靜,是一處極佳的藏石、賞石的洞天別院。

穿心弄

穿心弄是我在鎮上散步時無意發現的一條小巷子,窄而狹長,只能容得一人通行。巷子兩邊的牆有三米來高,灰白斑駁,仔細看看就會發現牆壁上刻著許多文字,恐怕也是遊人散落在這裡的故事。

北聯村位於同裡鎮北部,清明時節村裡的油菜花開得漫山遍野。

同裡影視基地

作為千年文化小鎮,更是素以“小橋流水人家”而聞名的小鎮,自然吸引了無數導演爭先來為影視劇取景。《紅樓夢》黛玉葬花的花園,《林沖》中林沖 魯智深飲酒的小樓,《家》《春》《秋》裡森嚴的高府,《董小宛》中的董宅,都可以在同裡找到。

得天獨厚的水鄉風貌,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築,不愧有“天然攝影棚”之稱。

《戲說乾隆》處處可見同裡風光。

《杉杉來了》中杉杉的家鄉就是這裡。《何以笙簫默》中作為蕭筱的家鄉,並取名為西山鄉。

周邊民宿推薦

位於同裡鎮東北部。東南與著名的江南水鄉古鎮周莊為鄰,西與千年文明古鎮同裡相連,北面和南面傍依千頃碧波的澄湖和白蜆湖,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交通便利,是同裡與周莊旅遊線路的必經之地。園內已建成水杉林、池杉林、枇杷園、香樟園、銀杏園、桃園、藥草園、翠梨園、竹林園、苗圃、魚塘等旅遊觀光區。

王紹鏊紀念館

座落在同裡鎮富觀街35號,紀念館以弘揚王紹鏊精神為主題,以王紹鏊革命戰鬥的一生為主線,通過實物、繪畫、圖片等手段再現王紹鏊同志生前的光輝業績。其中,一樓為專館,陳列有關王紹鏊文獻、實物、圖片、文字等十二個部分,分別展示了王紹鏊同志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經歷,做到既統籌兼顧,又突出重點;二樓為附館,介紹同裡的其它歷史文物。

退思園

建於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西元1885-1887年)。園主任蘭生,字畹香,號南雲。退思園佈局獨特,亭、台、樓、閣、廊、坊、橋、榭、廳、堂、房、軒一應俱全,並以池為中心,諸建築如浮水上。既簡樸無華,又素靜淡雅,具晚清江南園林建築風格。

三橋

指太平橋、吉利橋和長慶橋。太平橋,跨于東柳、漆字兩圩。橋為梁式,小巧玲瓏,橋上有聯一副,落成嘉慶廿三年。吉利橋跨漆字、兩圩,處太平橋、長慶橋中間。橋型為拱形橋,南北兩側都有橋聯。長慶橋,俗名謝家橋,跨東柳、兩圩,舊名福建橋,又稱廣利橋。橋上有橋聯一副。三橋呈“品”字型,跨於三河交匯處,自然形成環行街道,已成為古鎮一道獨特的風景。

陳去病故居

建於1920年,是一處古樸平常的清代居名,門楣上方原有“孝友舊業”匾額,進門見有半亭、家祠舊跡,百尺樓、浩歌堂等建築。浩歌堂面闊三間。浩歌堂是陳去病會客之所,堂中原懸有“女宗共仰”及“浩歌堂”橫匾。百尺樓是陳去病藏書和寫作的地方,一樓一底,十分簡樸。他所編著的《百尺樓叢書》,即以此樓而定名。

羅星洲

是一塊集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的聖地,位於同裡鎮東,是浮現在湖面上的一個小島,只須乘小船前往數分鐘便抵達。沿途可欣賞同裡湖煙波浩渺、魚帆點點的水鄉景色。羅星洲上有城隍殿、文昌閣、鬥姆閣、旱船、曲橋、遊廟、荷池、魚樂池等,建築佈局緊湊,集廟宇、園林於一身。

崇本堂

位於富觀街長慶橋北堍,坐北朝南,面水而築,東與嘉蔭堂隔河相望,西與長慶橋等三橋相連,整齊的石駁岸護衛著這座古樸的宅第。整個建築群體沿中軸線向縱深發展,共五進,由門廳、正廳、前樓、後樓、廚房等組成,該堂雖不足一畝,建築體量不大,但非常緊湊和精緻。

嘉蔭堂

位於竹行街尤家弄口,建于民國初年,有四進,門窗梁棟皆雕刻精美。主建築系仿明代結構,俗稱“紗帽廳”。因梁頭棹木像明代官帽的帽翅,故名。該庭院高大寬敞,肅穆莊重。

南園茶社

位於鎮區最南端,歷史上著名的前八景之一—“南市曉煙”景致之中,與陳去病故居隔河相望。茶社的初名是“福安茶社”,建於清末初期,門面是清代風格的木雕裝飾,上下兩層。茶社別有一番風味,可以品嘗各種檔次的紅茶、綠茶、花茶以外,還供應熏青豆、羅蔔乾等各種茶點。樓下輔面店堂設有帳房和泡水用的“老虎灶”;樓上還有一個“曲苑班”,茶客可聆聽幾段江南絲竹、宣卷、評彈、戲曲、小調等曲子。

松石悟園

簡稱“悟園”,即“同裡鎮松屏石展館”所在地,古鎮區石皮弄中,毗鄰吉利、太平、長慶三橋,與珍珠塔景區一牆之隔,由富觀橋南行百步即抵。園內草木茂盛,竹影搖曳,水彬林陰交織,百年銀杏挺拔巍峨,猶如傘蓋置白色辦公小樓于綠陰之中,錯落有致的粉牆黛瓦,更襯托出女兒牆的端莊靈秀,園景典雅清靜,是一處極佳的藏石、賞石的洞天別院。

穿心弄

穿心弄是我在鎮上散步時無意發現的一條小巷子,窄而狹長,只能容得一人通行。巷子兩邊的牆有三米來高,灰白斑駁,仔細看看就會發現牆壁上刻著許多文字,恐怕也是遊人散落在這裡的故事。

北聯村位於同裡鎮北部,清明時節村裡的油菜花開得漫山遍野。

同裡影視基地

作為千年文化小鎮,更是素以“小橋流水人家”而聞名的小鎮,自然吸引了無數導演爭先來為影視劇取景。《紅樓夢》黛玉葬花的花園,《林沖》中林沖 魯智深飲酒的小樓,《家》《春》《秋》裡森嚴的高府,《董小宛》中的董宅,都可以在同裡找到。

得天獨厚的水鄉風貌,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築,不愧有“天然攝影棚”之稱。

《戲說乾隆》處處可見同裡風光。

《杉杉來了》中杉杉的家鄉就是這裡。《何以笙簫默》中作為蕭筱的家鄉,並取名為西山鄉。

周邊民宿推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