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生存家族》,世界末日來臨,這部日本電影把親情展現得淋漓盡致

災難片, 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2012》、《後天》那樣的大型災難片, 用驚人的視覺衝擊警告觀眾世界末日時的景象。

但如果沒有那些驚人的場面, 還算是災難片麼?比如, 只是全球停電了呢?

這是生活在東京的一家四口, 父親是個公司職員, 每天公司家裡兩點一線, 家裡他最大, 透著深深的大男子主義。

母親是個膽小怕事的家庭主婦, 一天到晚為了家忙碌。

女兒愛美, 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 整天埋怨父母。 兒子則是個“技術宅”, 搗鼓自己的電子產品, 暗戀自己喜歡的女孩。

這個家沒什麼不正常, 唯一缺少的就是家人之間溫馨的親情, 家裡四個人疏遠了對方。

突然有一天, 一覺醒來, 停電了, 而且是整個東京的停電。 不僅僅是電子產品, 連帶電池的物品都用不了。

本來一家四口還想堅持著撐到電來, 可持續了整整一個禮拜後, 人類的生活好像全部癱瘓了。

電梯沒法使用, 只能爬樓梯;超市不能用信用卡, 只能打算盤;電車開不了, 自行車成了唯一的交通工具。 公司放假, 學校停課, 超市停運。 所有的食物和水都被搶購一空, 它們成了唯一的硬通貨。

是不是沒想到電對於社會會如此重要, 停了電一下子變成了世界末日。

這一家四口從來沒有這麼團結和默契過, 他們本來打算騎自行車到機場, 然後坐飛機飛往外公家, 可機場也停運了。

聽說大阪似乎還有電, 四個人開始了前往大阪的騎行, 結果到了大阪, 還是一片荒涼。

這時候所有的家庭矛盾都爆發了出來:孩子對父親大男子主義的抱怨;母親對生活的無奈;女兒養尊處優的嬌氣。 其實這部電影並不是講述末日來臨時的災難, 而是在災難時普通人對曾經生活的態度。

家庭, 一直是日本文化中重要的一環。 導演用家庭來反映問題, 才是對災難片的最好理解。

生活就如同他們騎行跨越大半個日本的道路, 坎坷但充滿陪伴。

影片的最後, 他們來到了住在海邊的外公家裡, 樸實而平淡。

這才是生活的意義, 畢竟親情才是永遠割不斷的羈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