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靶向藥會耐藥,也會創造奇跡,肺癌晚期戰勝癌症的故事

很多人不知道怎樣應對癌症, 往常忌諱癌症, 不情願瞭解癌症的相關知識, 甚至都不情願談論癌症, 等到癌症真的降臨到家庭,

或求神拜佛、或病急亂投醫, 根本不知道如何科學地對待。

也許, 我爸抗癌成功的經歷會對許多人有用。

一、初診

2013年5月, 就在我大學畢業前夕, 我爸爸拿到了一份例行的體檢報告, 顯示肺部有陰影。 這個消息太不幸了!

我爸爸1958年出生, 從我有記憶末尾, 我爸爸身體強健, 爬山跑步都是常勝將軍, 基本沒有由於生病去醫院, 偶爾感冒發燒也從不吃藥, 喝點熱水晚上睡一覺, 第二天就好了。 55歲的他身體正常沒有肚子, 生活習氣也簡直是安康模範, 往常不抽煙不喝酒, 飲食也很清淡。 直到拿到體檢報告, 我爸也沒覺失掉有任何身體上的不適。

得知肺部出了成果之後, 我爸爸在寧波和上海的醫院做了各種反省, 有的醫院的醫生判別是細菌感染,

有的醫院的醫生則判別是肺癌。 和大多數有類似閱歷的家庭一樣, 期初我們都不相信這一晴天霹靂。 我的爺爺奶奶聽說體檢報告出了, 追問我爸爸是什麼情況, 我爸爸怕爺爺奶奶受不了打擊, 只跟他們說是脂肪肝, 沒啥大成果。 我爺爺奶奶倒也相信了, 由於我爸爸確實和正常的人看起來普通無二。 (時至昔日, 我爸爸依然過著正常人的生活, 爺爺奶奶和其他未被自動走漏病情的人都不知道我爸爸的病情, 也沒有任何狐疑,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後面的治療。 )

二、確診

復旦大學從屬中山醫院的專家判別是肺癌, 建議儘快手術。 2013年8月22日, 我跟公司請了假, 坐我叔叔的車一同到了上海, 我爸爸已經先到了醫院,

當天我爸爸在中山醫院中止了手術, 同時做了病理檢測, 發現是右下肺腺癌並胸腔內分散, 醫院的出院報告說是肺癌第四期。 這已經是癌症晚期了, 假設不拖那麼久, 5月份發現就馬上做手術, 情況可以不會這麼糟糕。

當年3月和4月我的外婆和媽媽相繼去世, 5月我的爸爸拿到肺部出了成果的體檢報告, 8月確診是肺癌晚期。 得知病情的瞬間, 我突然明白了命運是嚴酷的, 別想著扼住命運的喉嚨, 不要抱有任何僥倖, 一切的情況都要做最壞的方案, 命運也不會因你像一隻鴕鳥一樣不願面對真實就放過你。

三、化療......沒什麼效果

手術後20天, 我爸爸末尾在鄞州人民醫院做化療, 吉西他濱結合順鉑, 共4個療程, 3個月完成。 第一次見到我爸爸化療時,

他正在輸液, 是需求避光的藥物, 輸液管上套著不透光的管子。 乍一看我以爲是用這麼粗的管子輸液, 差點就嚇哭了。 我本人原來是談“化療”色變的, 非常排斥化療, 非常懼怕讓我爸爸閱歷化療的痛苦, 但是化療對每集團發作的反響不同。 化療時期我爸爸食欲不振, 飯量減了一半以上, 覺得很累, 體力遭到影響。

噁心和脫髮的症狀比較纖細。 化療的反作用是白細胞降低, 所以運用了兩次升白細胞針, 每次一針, 效果很好, 兩三天后醫生描繪白細胞“爆棚”。 總體來說化療對我爸爸發作的影響並不是那麼可怕, 他甚至有時分並不住院, 輸液完自己開車回家吃飯睡覺, 第二天再開車去醫院輸液。

遺憾的是, 四個療程上去,

化療的效果不怎樣樣。 手術前我爸爸檢測了癌胚抗原(下文簡稱CEA), 這是一個癌症病情的追蹤檢測標誌物, 正常值是5, 我爸爸手術前的結果是15.3, 由於手術切除了部分已經被癌細胞分散的肺, CEA在第一次化療前就降到了9.25 。 但是第二次化療前CEA又升至12.42, 3個月的化療終了時CEA仍有12.05, 可見化療效果並不清楚。

四、靶向治療

化療的同時我們也在思索其它治療方案。 想起在我爸爸做手術確診病情之前, 曾經有個抗癌博主建議靶向藥物特羅凱或易瑞沙, 適宜有EGFR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 這些藥付費吃半年後可懇求中華慈善總會免費贈藥。 聽說靶向藥物雖然貴, 但是和化療相比優勢十分清楚, 化療時期一半以上的時間需求住在醫院, 對化療的反響也不一樣,效果也不一樣,而靶向藥物不需求住院,只需求每天吃一顆藥,反作用只需起疹子拉肚子,比化療的生活品質不知道高到哪裡去。

化療時期已經做了基因突變檢測,發現我爸爸有EGFRE19突變,可以吃特羅凱和易瑞沙。由於化療的效果不清楚,我們決議選擇易瑞沙,但是由於懇求慈善贈藥需求提供化療效果不佳的報告,我爸爸還是堅持做完了四個療程的化療。

特別說一下,易瑞沙是由醫生開處方置辦的,在大約自費服藥五個月後,我爸爸就末尾從中華慈善總會官網下載相關資料,然後提交所需的有關資訊,這樣在吃了六個月付費藥之後就及時懇求到免費贈藥,一切手續都還算順利。

在服用贈藥階段,每兩個月需求有一次隨訪,每個月去寧波華慈醫院取一次贈藥。我爸爸每四個月做一次CT,中間加一次胸片,提供給中華慈善總會。由於CT的結果不是那麼直觀,每個醫生看完片子也是憑自己的判別寫下結果。有的醫生以爲沒有成果,就不把觀察的結果寫上去,有的醫生則會把任何觀察到的結果都寫上去。爲了保險起見每次拍片特別也會做一下CEA反省。

2013年11月底我爸爸末尾服用易瑞沙,20天后CEA數值已經大幅下降至4.75,2014年3月繼續降至2.08,5月至1.4,11月至1.21,這個目的一路向南,都遠遠低於正慣例範5,效果十分分明。

有一個小插曲,大約是2015年末,我爸爸給我看了一個舊事,癌症藥列入醫保,能報銷一半。由於免費贈藥的其中一個緣由是醫保不報銷,這就很爲難了,若因此取消了免費贈藥,那麼原先有免費贈藥的病人可以要因此擔負一半的費用,每年平白會多出10萬的費用。幸而只是虛驚一場,免費贈藥並沒有因此取消。

五、迂回

我爸爸說,每一次看反省結果都像是聽審問,頭頂總是懸著一把利劍,隨時會落下。我本人每次看到我爸爸發來的反省報告時,都會覺得快要窒息,不敢點開圖看。

2016年9月的時分,我爸的CEA值突然末尾降低,至1.49,CT片裡也出現了卻節!自從我爸爸服用易瑞沙CEA降上去之後,反省結果不時堅持在1左右,很長時間甚至只需零點幾,最高的時分也不逾越1.2。如今CEA值突然高到1.49,而且CT片裡也出現了卻節,兩個目的同時出現了成果,我們不得不面對可以出現的耐藥情況。

事前我簡直萬念俱灰!義務的時分我不停地走神,想著想著就掉眼淚,然後偷偷擦掉,懼怕被同事發現。

這時分我也在一個醫藥科普的群裡訊問服用靶向藥物後出現耐藥的對策,在這個群我看法了一些專業的人士,給我提了很多建議,讓我稍稍安心了一點,不再惶恐。我瞭解到目前吃的是第一代靶向藥,假設有了抗藥性,要看能否EGFR出現T790M突變,出現這個突變可以吃第三代靶向藥AZD9291。當然,最關鍵的是要配合醫生的反省,確定能否真的發作了耐藥、能否病情真的出現了進展。

事前AZD9291在中國還沒有正式上市,我的哥哥也在協助尋覓參與臨床實驗的機遇。最後我爸爸決議,先做預備義務,中止基因檢測,同時看CT和CEA的結果,假設確實出現了耐藥,就去香港求醫,假設經濟情況不再允許,再尋覓愈加省錢的方法;假設靶向藥沒有效果就再嘗試化療。

後來的結果是EGFR基因沒有反省到突變,10月份CEA從九月的1.49降到了1.06,11月又繼續降到0.84,12月1.05。看到10月份結果的瞬間可以說是覺得九死終身了,說明耐藥性尚未出現,只是虛驚一場,就像死刑犯聽到改判死緩。再後來這個肺部9月份看到的結節漸漸變淡,CT報告裡也都不再提及。回想起來,出現這個結節之後我爸爸也去慈溪人民醫院看了中山醫院來坐診的專家,她判別這個結節是炎症,後來證明她的判別是對的。

六、小結和感悟

故事到這兒一切的迂回都講完了,但是生活還在繼續,我爸爸依然在活期反省,我依然在關注關於癌症治療的各種資訊,瞭解的越多,預備的越多,懼怕的心境就會稍微減弱。我十分感謝在此時期協助過我的冤家們,也要感謝這個獲取諮詢如此便利的時代,沒有互聯網,也就不會看法他們,沒有他們的意見,我們可以會選擇傳統方法化療,不會選擇服用靶向藥物這樣生活品質高、代價小的途徑。當然,有個必需留意的成果,就是需求找靠譜的專業人士諮詢,否則只會走彎路,還會耽誤治療。

我爸爸身體十分強壯,但癌症不是感冒,抵抗力強不能讓你逃脫癌症的魔爪,身體強壯的人也要活期體檢。並不是說身體安康沒有用,堅持身體安康,就有接受手術的條件,在手術和化療之後也能更快的恢復。另外不管閱歷什麼曲折,也儘量讓自己活得沒心沒肺,暫時抑鬱無疑是癌症的溫床。

癌症暴虐的時代,關於比較幸運的安康人群,我以爲要堅持良好的生活習氣和愉悅的心境,並且活期體檢,尤其是中年之後。家族裡直系或許旁系親屬有兩人或以上的親屬得了同一種癌症,更要注重該類型癌症的反省,有條件的可以做基因篩查。關於反省出有成果的疑似病人,不要當鴕鳥,積極反省,癌症病情瞬息萬變,延誤治療機遇代價龐大。關於已經確診的病人,儘量堅持愉悅的心境積極治療,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資源統一病魔,但是需求找到靠譜的資源。科學研討一日千里,各種先進的治療方法會不時出現,更會不時普及,只需能跑贏時間,也許能等到徹底根治的那一天。

對化療的反響也不一樣,效果也不一樣,而靶向藥物不需求住院,只需求每天吃一顆藥,反作用只需起疹子拉肚子,比化療的生活品質不知道高到哪裡去。

化療時期已經做了基因突變檢測,發現我爸爸有EGFRE19突變,可以吃特羅凱和易瑞沙。由於化療的效果不清楚,我們決議選擇易瑞沙,但是由於懇求慈善贈藥需求提供化療效果不佳的報告,我爸爸還是堅持做完了四個療程的化療。

特別說一下,易瑞沙是由醫生開處方置辦的,在大約自費服藥五個月後,我爸爸就末尾從中華慈善總會官網下載相關資料,然後提交所需的有關資訊,這樣在吃了六個月付費藥之後就及時懇求到免費贈藥,一切手續都還算順利。

在服用贈藥階段,每兩個月需求有一次隨訪,每個月去寧波華慈醫院取一次贈藥。我爸爸每四個月做一次CT,中間加一次胸片,提供給中華慈善總會。由於CT的結果不是那麼直觀,每個醫生看完片子也是憑自己的判別寫下結果。有的醫生以爲沒有成果,就不把觀察的結果寫上去,有的醫生則會把任何觀察到的結果都寫上去。爲了保險起見每次拍片特別也會做一下CEA反省。

2013年11月底我爸爸末尾服用易瑞沙,20天后CEA數值已經大幅下降至4.75,2014年3月繼續降至2.08,5月至1.4,11月至1.21,這個目的一路向南,都遠遠低於正慣例範5,效果十分分明。

有一個小插曲,大約是2015年末,我爸爸給我看了一個舊事,癌症藥列入醫保,能報銷一半。由於免費贈藥的其中一個緣由是醫保不報銷,這就很爲難了,若因此取消了免費贈藥,那麼原先有免費贈藥的病人可以要因此擔負一半的費用,每年平白會多出10萬的費用。幸而只是虛驚一場,免費贈藥並沒有因此取消。

五、迂回

我爸爸說,每一次看反省結果都像是聽審問,頭頂總是懸著一把利劍,隨時會落下。我本人每次看到我爸爸發來的反省報告時,都會覺得快要窒息,不敢點開圖看。

2016年9月的時分,我爸的CEA值突然末尾降低,至1.49,CT片裡也出現了卻節!自從我爸爸服用易瑞沙CEA降上去之後,反省結果不時堅持在1左右,很長時間甚至只需零點幾,最高的時分也不逾越1.2。如今CEA值突然高到1.49,而且CT片裡也出現了卻節,兩個目的同時出現了成果,我們不得不面對可以出現的耐藥情況。

事前我簡直萬念俱灰!義務的時分我不停地走神,想著想著就掉眼淚,然後偷偷擦掉,懼怕被同事發現。

這時分我也在一個醫藥科普的群裡訊問服用靶向藥物後出現耐藥的對策,在這個群我看法了一些專業的人士,給我提了很多建議,讓我稍稍安心了一點,不再惶恐。我瞭解到目前吃的是第一代靶向藥,假設有了抗藥性,要看能否EGFR出現T790M突變,出現這個突變可以吃第三代靶向藥AZD9291。當然,最關鍵的是要配合醫生的反省,確定能否真的發作了耐藥、能否病情真的出現了進展。

事前AZD9291在中國還沒有正式上市,我的哥哥也在協助尋覓參與臨床實驗的機遇。最後我爸爸決議,先做預備義務,中止基因檢測,同時看CT和CEA的結果,假設確實出現了耐藥,就去香港求醫,假設經濟情況不再允許,再尋覓愈加省錢的方法;假設靶向藥沒有效果就再嘗試化療。

後來的結果是EGFR基因沒有反省到突變,10月份CEA從九月的1.49降到了1.06,11月又繼續降到0.84,12月1.05。看到10月份結果的瞬間可以說是覺得九死終身了,說明耐藥性尚未出現,只是虛驚一場,就像死刑犯聽到改判死緩。再後來這個肺部9月份看到的結節漸漸變淡,CT報告裡也都不再提及。回想起來,出現這個結節之後我爸爸也去慈溪人民醫院看了中山醫院來坐診的專家,她判別這個結節是炎症,後來證明她的判別是對的。

六、小結和感悟

故事到這兒一切的迂回都講完了,但是生活還在繼續,我爸爸依然在活期反省,我依然在關注關於癌症治療的各種資訊,瞭解的越多,預備的越多,懼怕的心境就會稍微減弱。我十分感謝在此時期協助過我的冤家們,也要感謝這個獲取諮詢如此便利的時代,沒有互聯網,也就不會看法他們,沒有他們的意見,我們可以會選擇傳統方法化療,不會選擇服用靶向藥物這樣生活品質高、代價小的途徑。當然,有個必需留意的成果,就是需求找靠譜的專業人士諮詢,否則只會走彎路,還會耽誤治療。

我爸爸身體十分強壯,但癌症不是感冒,抵抗力強不能讓你逃脫癌症的魔爪,身體強壯的人也要活期體檢。並不是說身體安康沒有用,堅持身體安康,就有接受手術的條件,在手術和化療之後也能更快的恢復。另外不管閱歷什麼曲折,也儘量讓自己活得沒心沒肺,暫時抑鬱無疑是癌症的溫床。

癌症暴虐的時代,關於比較幸運的安康人群,我以爲要堅持良好的生活習氣和愉悅的心境,並且活期體檢,尤其是中年之後。家族裡直系或許旁系親屬有兩人或以上的親屬得了同一種癌症,更要注重該類型癌症的反省,有條件的可以做基因篩查。關於反省出有成果的疑似病人,不要當鴕鳥,積極反省,癌症病情瞬息萬變,延誤治療機遇代價龐大。關於已經確診的病人,儘量堅持愉悅的心境積極治療,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資源統一病魔,但是需求找到靠譜的資源。科學研討一日千里,各種先進的治療方法會不時出現,更會不時普及,只需能跑贏時間,也許能等到徹底根治的那一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