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韓國冬奧帳單誰來買單?無人願做冤大頭

一百多年歷史的奧運會, 到了今天好像玩不轉了。 先是數座城市宣佈退出申奧佇列, 以至於國際奧組委給剩下的兩名選手都發了糖;前不久札幌再次申請舉辦2016冬奧會, 就讓奧組委欣喜若狂。

然而, 眼下的2018平昌冬奧會, 問題都還沒有解決。

奧運會可以帶來方方面面的影響力, 然而在目前的國際形勢下, 仍然逃不脫要算一筆經濟賬。 如果辦奧運會造成財政虧損, 那麼當地市民自然是不願意的——狂歡是全世界人民的, 留下的債務卻得咱們來背, 誰願意?

以至於荒廢的奧運場館一再登報, 讓很多國家的人民, 都患上了“奧運恐懼症”——奧運會雖好, 別在我家門前舉辦就好。

回到只剩下兩個多月時間的2018平昌冬奧會——在有諸多前車之鑒的情況下, 韓國還能自信滿滿申請冬奧會舉辦, 自然是有多底氣的。 一則韓國國內的民族自信心向來高昂乃至一定程度膨脹, 當事韓國奧組委和冬奧會籌備組對國民觀賽熱情過分樂觀;另一方面韓國邊上具有中國和日本兩個巨大的消費市場, 對於海外觀眾助推韓國奧運經濟抱有很高的期望。

表面上看確實如此, 但一方面他們低估了支出——韓國的人力成本太高, 又不願意把承建工作轉包給中國, 以至於場館建設費用嚴重超支, 只能向國際奧組委、韓國政府、企業和社會伸手。

另一方面, 韓國又高估了海外觀眾對冬奧會的熱情——尤其是對在韓國舉辦的冬奧會的熱情。 然而實際上, 很多西方觀眾對韓國人的競技精神和體育道德不抱期望,

這方面名聲太差;而中國遊客也漸漸對韓國失去興趣, 未必能有海量的中國遊客前往觀戰。

但韓國仍然沒有放棄從中盈利的打算——他們並不打算在冬奧會舉辦城市興建為遊客服務的設施, 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則希望藉由城際列車和快速鐵路將平昌的奧運遊客分流至首爾,

拉長路線以創造更多的消費機會。

但是, 在國內售票不順利, 對內免費贈票的情況下, 平昌冬奧會想要獲得盈利, 恐怕, 只能在剩下的國外遊客身上, 搙更多的羊毛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