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仍然有人偷捕“魚子魚孫”!管理沒有“休漁期”,漁政部門出動查獲“絕戶網”!

最近《今日》連續關注了島城部分碼頭漁民售賣“魚子魚孫”的新聞, 很多被打撈上來的小魚只有兩三釐米, 根本還是魚苗。 這樣的小魚小蝦顯然無人問津, 大部分都直接被當做垃圾處理掉了。

●新聞重播:

△市場上的“魚子魚孫”

△市場上的“魚子魚孫”, 只有手指那麼粗。

△嶗山區南薑碼頭

最近記者探訪鼇山灣附近的一處碼頭發現, 這樣的情況仍然十分嚴重……

14號下午, 隨著漁船陸續回港, 這處碼頭上的海鮮攤位開始熱鬧起來。 然而走近一看, 卻讓記者著實吃了一驚, 只見幾十個攤位上, 除了個頭較大可以正常售賣的海鮮外, 幾乎每個攤位後都有一堆甚至幾堆小魚小蝦, 有的直接傾倒在地上, 還有的撞在網兜裡, 網兜網眼還沒有一塊錢的硬幣大。

△鼇山灣附近的一處碼頭

△鼇山灣附近的一處碼頭

△鼇山灣附近的一處碼頭

△鼇山灣附近的一處碼頭

△鼇山灣附近的一處碼頭

這些魚是什麼品種,會如此袖珍呢?

在這堆小魚小蝦中,光記者認識的就有鰻鱗、舌頭魚等,顯然是還沒長大就被撈了上來。另外,連裝在盒子裡的螃蟹,個頭還不到半個手掌大。而在整個碼頭上,成堆的魚子魚孫幾乎難以計數,這些魚蝦中最大的不過手掌長短,小的只有兩三釐米。更有甚者,竟然開著貨車售賣小魚小蝦。

這麼一車魚蝦,全賣了不過幾百元錢,可如果能等到它們長大,無論是對海洋資源還是對漁民收入的貢獻,又豈止是幾百塊錢?!除此之外,不少魚蝦因為太小,來回搬運中已經被擠成了漿糊狀,乾脆被就地丟棄。

那麼這些魚子魚孫又是怎麼來的呢?

記者繼續向碼頭裡邊逛去,此時不少回港的漁船還在卸貨,只見很多漁船上都堆放著這樣的小魚蝦,用來捕魚的漁網放在一旁,幾乎所有的漁網網眼都只有不到兩釐米。

按照相關規定,這種漁船使用的拖網網目尺寸應不小於5.4釐米,然而記者在現場看到的這些拖網顯然不符合規定。而在南薑碼頭,這種小尺寸的漁網也很普遍,此外,記者更是見到了一串串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地籠網。這些網每個側門的開口方向都不一樣,小魚小蝦一旦鑽進去就仿佛進了迷魂陣,有來無回。

市民:“蟹子什麼也抓,地籠子一串一串,什麼進去也出不來,跟個蚊帳布似的。魚類繁殖就在近海繁殖,沒什麼吃了,我整天釣魚,那個魚很瘦很瘦,都被搗弄淨了,有什麼吃的。”

為了保護近海漁業資源,今天上午,市海洋與漁業執法支隊開展海上執法行動。上午8點半,10多名漁政執法人員從西海岸新區的魯海豐碼頭出發,對膠州灣及前海一線進行巡查。執法船航行至石老人外部海域時,發現海面上漂著十幾艘漁船。

聽到執法人員喊話後,這些漁船不但不配合,反而四處逃竄。由於執法船個頭太大,不方便停靠,執法人員立即放下一艘衝鋒艇,前去追趕編號為魯城漁62256的漁船。

登上這艘漁船後,執法人員並沒有發現海貨。漁船老闆稱,自己剛剛到達作業海域,還沒有開始捕撈。

面對詢問,漁船老闆表現得很淡定。不過,當執法人員對船上的網具進行檢查時,卻發現這艘40馬力的漁船,網孔比規定的小了整整一半。

市海洋與漁業執法支隊執法員劉林 :“農業部規定的最小尺寸,這種船的網,最小網目是54毫米,它這個現在是24毫米,肯定是不符合規定的,危害就是對幼魚,幼蝦會一下都打上來,這些苗種打上來後,危害海洋資源也破壞海洋資源。”

在執法人員對這艘船檢查的同時,衝鋒艇帶著其他執法人員,去追趕另外一艘標誌為“魯嶗漁”的漁船。

這艘船剛剛下網不久,打上來的都是一些小個頭的魚,有舌頭魚、黃花魚,個頭僅比人的手指頭略大。由於數量太少,並未達到處罰的標準。經檢查,這艘30馬力的漁船,網具網孔只有20毫米,同樣不符合要求。面對執法人員,漁船老闆還一直在為自己找藉口。

漁船老闆:“以前就用這種網,現在延續下來,還用這種網,那種大口網打不著貨,就像立蝦,大口的根本就打不著,咱們近海不就指望打點蝦。”

因為網具不符合規定,這兩艘漁船老闆將面臨2000元和800元的處罰。除了違規拖網,地籠網也是也是經常被查出的一種網具,這種網具俗稱絕戶網,是一種絕對禁用的網具。地籠網的內部是一個迷魂陣,魚蝦一旦進入,將不可能逃生。陳隊長表示,他們執法支隊今年查獲的違規網具,從年初到現在,一共有4000多套。

市海洋與漁業執法支隊副支隊長陳大河:“按照規定,小魚小蝦,應該放歸大海,或者運到岸上後做無害化處理。有些漁民捨不得,抱著能賣多少算多少的目的,就進入了小攤,小市場。”

漁政執法人員表示,他們只能在海上對漁民的違規行為進行查處,這些小魚小蝦一旦上岸,則不在他們的管轄範圍。所以,要想對這種現場進行綜合整治,還需要工商、城管等部門共同行動。

漁民們使用違規網具和海洋資源日益枯竭,其實是一種互為因果的關係,如何打破這種惡性循環,則考驗著相關部門的智慧。漁政部門的處罰,或許能在短期內起到威懾作用,但要想徹底改善近海漁業資源,則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除了海洋牧場、遠洋捕撈、以及漁民轉業等工作,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

青島電視臺今日

微信公眾號“青島電視臺今日”

微信公眾號ID : qtvtoday

△鼇山灣附近的一處碼頭

這些魚是什麼品種,會如此袖珍呢?

在這堆小魚小蝦中,光記者認識的就有鰻鱗、舌頭魚等,顯然是還沒長大就被撈了上來。另外,連裝在盒子裡的螃蟹,個頭還不到半個手掌大。而在整個碼頭上,成堆的魚子魚孫幾乎難以計數,這些魚蝦中最大的不過手掌長短,小的只有兩三釐米。更有甚者,竟然開著貨車售賣小魚小蝦。

這麼一車魚蝦,全賣了不過幾百元錢,可如果能等到它們長大,無論是對海洋資源還是對漁民收入的貢獻,又豈止是幾百塊錢?!除此之外,不少魚蝦因為太小,來回搬運中已經被擠成了漿糊狀,乾脆被就地丟棄。

那麼這些魚子魚孫又是怎麼來的呢?

記者繼續向碼頭裡邊逛去,此時不少回港的漁船還在卸貨,只見很多漁船上都堆放著這樣的小魚蝦,用來捕魚的漁網放在一旁,幾乎所有的漁網網眼都只有不到兩釐米。

按照相關規定,這種漁船使用的拖網網目尺寸應不小於5.4釐米,然而記者在現場看到的這些拖網顯然不符合規定。而在南薑碼頭,這種小尺寸的漁網也很普遍,此外,記者更是見到了一串串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地籠網。這些網每個側門的開口方向都不一樣,小魚小蝦一旦鑽進去就仿佛進了迷魂陣,有來無回。

市民:“蟹子什麼也抓,地籠子一串一串,什麼進去也出不來,跟個蚊帳布似的。魚類繁殖就在近海繁殖,沒什麼吃了,我整天釣魚,那個魚很瘦很瘦,都被搗弄淨了,有什麼吃的。”

為了保護近海漁業資源,今天上午,市海洋與漁業執法支隊開展海上執法行動。上午8點半,10多名漁政執法人員從西海岸新區的魯海豐碼頭出發,對膠州灣及前海一線進行巡查。執法船航行至石老人外部海域時,發現海面上漂著十幾艘漁船。

聽到執法人員喊話後,這些漁船不但不配合,反而四處逃竄。由於執法船個頭太大,不方便停靠,執法人員立即放下一艘衝鋒艇,前去追趕編號為魯城漁62256的漁船。

登上這艘漁船後,執法人員並沒有發現海貨。漁船老闆稱,自己剛剛到達作業海域,還沒有開始捕撈。

面對詢問,漁船老闆表現得很淡定。不過,當執法人員對船上的網具進行檢查時,卻發現這艘40馬力的漁船,網孔比規定的小了整整一半。

市海洋與漁業執法支隊執法員劉林 :“農業部規定的最小尺寸,這種船的網,最小網目是54毫米,它這個現在是24毫米,肯定是不符合規定的,危害就是對幼魚,幼蝦會一下都打上來,這些苗種打上來後,危害海洋資源也破壞海洋資源。”

在執法人員對這艘船檢查的同時,衝鋒艇帶著其他執法人員,去追趕另外一艘標誌為“魯嶗漁”的漁船。

這艘船剛剛下網不久,打上來的都是一些小個頭的魚,有舌頭魚、黃花魚,個頭僅比人的手指頭略大。由於數量太少,並未達到處罰的標準。經檢查,這艘30馬力的漁船,網具網孔只有20毫米,同樣不符合要求。面對執法人員,漁船老闆還一直在為自己找藉口。

漁船老闆:“以前就用這種網,現在延續下來,還用這種網,那種大口網打不著貨,就像立蝦,大口的根本就打不著,咱們近海不就指望打點蝦。”

因為網具不符合規定,這兩艘漁船老闆將面臨2000元和800元的處罰。除了違規拖網,地籠網也是也是經常被查出的一種網具,這種網具俗稱絕戶網,是一種絕對禁用的網具。地籠網的內部是一個迷魂陣,魚蝦一旦進入,將不可能逃生。陳隊長表示,他們執法支隊今年查獲的違規網具,從年初到現在,一共有4000多套。

市海洋與漁業執法支隊副支隊長陳大河:“按照規定,小魚小蝦,應該放歸大海,或者運到岸上後做無害化處理。有些漁民捨不得,抱著能賣多少算多少的目的,就進入了小攤,小市場。”

漁政執法人員表示,他們只能在海上對漁民的違規行為進行查處,這些小魚小蝦一旦上岸,則不在他們的管轄範圍。所以,要想對這種現場進行綜合整治,還需要工商、城管等部門共同行動。

漁民們使用違規網具和海洋資源日益枯竭,其實是一種互為因果的關係,如何打破這種惡性循環,則考驗著相關部門的智慧。漁政部門的處罰,或許能在短期內起到威懾作用,但要想徹底改善近海漁業資源,則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除了海洋牧場、遠洋捕撈、以及漁民轉業等工作,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

青島電視臺今日

微信公眾號“青島電視臺今日”

微信公眾號ID : qtvtoday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