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成立至今,虧損至今,馬雲的阿裡影業依然玩不轉電影!

11月13日上午, 各路媒體開始報導稱:阿裡巴巴文化娛樂集團董事長俞永福即將離職創業, 並已獲得阿裡巴巴董事長馬雲、CEO張勇的批准, 前百度副總裁陸複斌或接任。

很顯然, 這次烏龍並非空穴來風。 有媒體稱:早在兩三個月前就已經有了俞永福即將離開阿裡的傳言, 而在這期間, 包括阿裡影業在內的阿裡大文娛公司的重要職位都被阿裡系的元老替代。

阿裡影業成立至今, 也虧損至今, 三年不到的時間內, 高層頻繁變動、業務重心頻繁變動、內容業績不堪……

阿裡影業各種頻繁的變動其實也是前幾年從其他行業瘋狂進入影視行業的公司的縮影,

有的就這樣把自己變沒了, 有的還在苟延殘喘。 如今的中國電影行業, 已經從混亂時期逐漸進入了淘汰升級時期, 那些從互聯網、科技、地產、重工業等各種行業進入影視行業的公司都過得怎樣了呢?

一、阿裡影業頻繁變動的高層

阿裡影業從2014年下半年成立至今, 掌門人換了三波, 而中層以及下面的執行人員換了多少相信大家也都略有所耳聞。

成立之初, 阿裡影業從中影集團挖來了在中國影視傳媒行業有超過25年經驗, 原中影集團的副總張強。 進入阿裡影業後, 張強擔任CEO, 負責內容研發和製作業務。

張強任職期間, 阿裡影業經歷了連續兩年的虧損和內容空窗, 2016年12月5日, 為了扭轉阿裡影業頹勢, 阿裡文娛董事長兼CEO俞永福臨危受命出任阿裡影業董事局主席, 同時兼任影業CEO, 原CEO張強降格為聯席總裁。

此消息被宣佈之前, 張強被架空的消息也層出不窮, 曾在業界被廣為討論。

而俞永福的就任, 是為了“反省”阿裡影業之前的路徑和戰略, 重新梳理阿裡影業的各條業務線, 快速整合調整, 並為阿裡影業的頹勢制定新的方向。 任期的半年多, 阿裡影業依然持續虧損, 但是俞永福為阿裡影業制定了淡化內容加強電影基礎設施建設的戰略方向。

整合完成後, 俞永福就卸任阿裡影業“垂簾聽政”了。

2017年8月2日, 阿裡影業宣佈最新的人事調整, 幾乎沒有任何文娛背景的阿裡巴巴合夥人樊路遠將任阿裡影業CEO, 同時加入阿裡大文娛大班委, 出任新成立的大文娛遊戲業務領導小組組長, 分管電影產業相關工作, 直接向俞永福回報。

10月13日, 阿裡影業最終宣佈, 樊路遠接任俞永福擔任阿裡影業董事長兼CEO。

為支付寶搞出了快捷支付和餘額寶的頂級“產品經理”樊路遠的接任意圖很明顯, 那就是要執行俞永福指定的電影基礎設施建設的戰略方向, 這也是樊路遠的強項。

至此, 阿裡影業已經換帥三次, 變得越來越阿裡也似乎離電影越來越遠。

最新消息中, 傳言中即將離職創業的阿裡大文娛掌門人俞永福也最終離開阿裡大文娛, 全力負責阿裡巴巴集團的eWTP(世界電子貿易平臺)建設。

二、頻繁變動的業務重心

靠巨額資本開路, 高起點的阿裡影業成立至今都在不斷燒錢試錯, 在內容製作、對外投資、線下發行、線上票務平臺、線下影院、娛樂電商等各個環節不斷燒錢試錯。

也正因為不斷試錯不斷錯,阿裡影業的業務重心在成立的三年中也變動頻繁。

當初阿裡影業挖來中影副總張強,就是想依靠其豐富的行業經驗讓阿裡影業從起步開始就扛起內容大旗,但成立一年之後,內容上沒有建樹的阿裡影業業務重心開始發散。

張強執掌阿裡影業期間,阿裡影業的定義變換了數次說法:從互聯網娛樂公司到互聯網娛樂生態的構建者,從內容提供者到平臺提供商,從一年投資8-10部電影、3-5部大中型電視連續劇以及3-5部網路連續劇,變為一年拍3部帶有阿裡影業動態LOGO的影片。

主營業務顆粒無收又連年虧損之後,俞永福“臨危受命”,開始了對阿裡影業和阿裡大文娛的整合,內容搞不好,就得回到自己的阿裡基因上發力建設電影基礎設施平臺。

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俞永福正式提出了阿裡影業不要做傳統意義上的電影公司,而是將成為為行業提供基礎設施的公司的論調。

因此樊路遠接棒阿裡影業後,未來還會繼續往作為阿裡影業重要基礎設施之一的淘票票裡扔錢。

至此,阿裡影業擺正了自己的位置,反正內容是花了大把錢也沒搞好的,業務重心去影視化後阿裡影業變得越來越阿裡,阿裡影業最終或將變成“阿裡電影基建”。

阿裡影業2014年虧損4.15億,2015年靠著吃銀行利息和匯兌收入等非主營業務勉強扭虧為盈,2016年虧損9.59億,2017年上半年淨虧損4.85億。

阿裡影業不堪的業績,是阿裡影業不斷試錯,不斷變換著自身業務重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其他亂入者活得怎樣了?

阿裡影業的現狀和頻繁變動,是很多其他行業亂入影視行業的公司的縮影,只不過有的變著變著把自己給變沒了,有的還在苟延殘喘,也有伺機進入的“新貴”。

說起來,阿裡影業的影視血統也不並不只是因為電商而不純正,其前身是文化中國,而文化中國的前身是上海聯合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在前兩年影視行業的混亂時期,各種熱錢從互聯網、電商、科技、地產、重工業、金融基金等行業瘋狂湧入,各類影業、影視公司如蝗蟲過境般呼嘯而來。

這些公司的進入,為電影行業帶來一些弊多利少的玩法和規則,在一定程度上攪亂了市場和人心,也花了大把的錢證明電影行業他們是玩不轉的。現在他們都活得怎樣了呢?

文 / 果子狸

請尊重勞動成果,任何形式的轉載,均需聯繫微信公眾號“有我斷片(ID:youwoduanpian)”,未經許可轉載甚至刪改的,將視作侵權!(關注“有我斷片”,回復關鍵字“轉載”即可獲取轉載須知)

也正因為不斷試錯不斷錯,阿裡影業的業務重心在成立的三年中也變動頻繁。

當初阿裡影業挖來中影副總張強,就是想依靠其豐富的行業經驗讓阿裡影業從起步開始就扛起內容大旗,但成立一年之後,內容上沒有建樹的阿裡影業業務重心開始發散。

張強執掌阿裡影業期間,阿裡影業的定義變換了數次說法:從互聯網娛樂公司到互聯網娛樂生態的構建者,從內容提供者到平臺提供商,從一年投資8-10部電影、3-5部大中型電視連續劇以及3-5部網路連續劇,變為一年拍3部帶有阿裡影業動態LOGO的影片。

主營業務顆粒無收又連年虧損之後,俞永福“臨危受命”,開始了對阿裡影業和阿裡大文娛的整合,內容搞不好,就得回到自己的阿裡基因上發力建設電影基礎設施平臺。

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俞永福正式提出了阿裡影業不要做傳統意義上的電影公司,而是將成為為行業提供基礎設施的公司的論調。

因此樊路遠接棒阿裡影業後,未來還會繼續往作為阿裡影業重要基礎設施之一的淘票票裡扔錢。

至此,阿裡影業擺正了自己的位置,反正內容是花了大把錢也沒搞好的,業務重心去影視化後阿裡影業變得越來越阿裡,阿裡影業最終或將變成“阿裡電影基建”。

阿裡影業2014年虧損4.15億,2015年靠著吃銀行利息和匯兌收入等非主營業務勉強扭虧為盈,2016年虧損9.59億,2017年上半年淨虧損4.85億。

阿裡影業不堪的業績,是阿裡影業不斷試錯,不斷變換著自身業務重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其他亂入者活得怎樣了?

阿裡影業的現狀和頻繁變動,是很多其他行業亂入影視行業的公司的縮影,只不過有的變著變著把自己給變沒了,有的還在苟延殘喘,也有伺機進入的“新貴”。

說起來,阿裡影業的影視血統也不並不只是因為電商而不純正,其前身是文化中國,而文化中國的前身是上海聯合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在前兩年影視行業的混亂時期,各種熱錢從互聯網、電商、科技、地產、重工業、金融基金等行業瘋狂湧入,各類影業、影視公司如蝗蟲過境般呼嘯而來。

這些公司的進入,為電影行業帶來一些弊多利少的玩法和規則,在一定程度上攪亂了市場和人心,也花了大把的錢證明電影行業他們是玩不轉的。現在他們都活得怎樣了呢?

文 / 果子狸

請尊重勞動成果,任何形式的轉載,均需聯繫微信公眾號“有我斷片(ID:youwoduanpian)”,未經許可轉載甚至刪改的,將視作侵權!(關注“有我斷片”,回復關鍵字“轉載”即可獲取轉載須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