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慢新聞雄安特稿丨小兵張嘎的老鄉變新區市民 拆遷沒開始已有鄉愁

“遙看白洋水, 帆開遠樹叢。 流平波不動, 翠色滿湖中。 ”這就是風景秀麗的“華北明珠”白洋澱, 雄安新區則圍著白洋澱“畫了一個圈”。

(空中俯瞰大張莊)

號稱北方最大的羽絨集散地——大張莊, 靜靜地座落在白洋澱畔, 當地村民也不知村莊已有多少年月。 4月5日, 慢新聞—重慶晚報特派雄安新區採訪團隊, 深入到了這個被時代眷顧的冀中平原村莊。 村民們說得更多的一句話是:“從此請叫我們新區市民。 ”

“電三輪”的心情

我們站在安新縣城清晨的街道上, 像南方城市喊計程車一樣, 手一招, 一輛“電三輪”立馬就停在了面前。 駕駛“電三輪”的安衛東, 熟練地拉開了車後排座的門。

老安今年50歲, 已經在安新縣城開了4年“電三輪”, 每天能掙100元左右。

“我現在是新區市民了喲!”我們剛上車, 老安就冒出這樣一句明顯帶著自豪感的話, 隨著也打開了話匣子。 老安是大張莊土生土長的原住民,

得知我們要到他家鄉探訪, 主動請纓開車當嚮導。

(安衛東主動請纓開車當嚮導)

當“電三輪”駛進大張莊地界時, 這個曾經以小兵張嘎而聞名的革命老區, 首先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遍佈的羽絨廠。

老安家在大張莊13號, 房屋面積有100多平方米。

大女兒出嫁以後進入縣城生活, 家中只有他和老婆帶著正在石家莊上大學的小女兒居住。

“我們這幾天談得最多的就是成了新區市民。 ”老安說, 4月1日, 他正在看新聞聯播, 突然就從新聞中聽到了自己家鄉成為了雄安新區的一部分。

老安坦言, 這幾天來, 他的心情經過了幾起幾落——先是非常興奮, 家鄉馬上要大變樣了;接著就是忐忑:拆遷、征地等怎樣補償, 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再下來就是有些小憂傷, 他可能要搬離自己土生土長的村莊, 家未搬走卻已經有了淡淡的鄉愁。

“很多鄉親都有些不舍。 ”老安說, 大家也知道這是國家大事, 是好事, 必須鼎力支持。 “如果要搬離大張莊, 希望不要搬得太遠。 這樣我們可以偶爾回來看一看。

老安看著村裡密佈的羽絨廠說, 羽絨廠多了污染環境, 成為新區以後也不用擔心環境污染了。

我們在大張莊走訪時發現, 很多羽絨廠已經大門緊閉。 村民們說, 政府對羽絨廠的環保要求提高了, 一些達不到標準的廠子只有主動關閉。

正如老安的希望一樣, 成為新區的大張莊, 必將一改現在的污染狀況, 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綠色智慧新城, 將充滿國際、綠色、現代的氣息。

“船老闆”的喜憂

在白洋澱內划船穿梭了十六七年的楊俊紅, 見到我們時, 正看著自己剛建好、還沒來得及裝修的樓房發愣。

(清明小長假過後, 旅遊的人大幅減少, 少量遊客在白洋澱碼頭玩耍。 )

今年58歲的老楊屬於大張莊村比較有頭腦的村民。 看著前往白洋澱遊玩的人增多, 老楊10年前便花2萬多元買了2條船, 在自家老房子前修了一個簡易碼頭, 用船載遊客到白洋澱的蘆葦蕩、荷花叢中遊玩。

(楊俊紅去年年底花費全部積蓄20多萬修建了一棟兩層樓的新房)

這10多年來,老楊也有了些積蓄。眼看著兒子兒媳拉扯著2個孫女、1個孫子,老楊拿出自己幾十萬元積蓄,2016年開始修建房子。我們看到,老楊家的新房子已經修好,只是還沒來得及裝修。“現在成立了新區,也不知道我家房子拆不拆,所以不敢花錢裝修了。”

老楊說,現在兒子也“子承父業”,和他一起在白洋澱划船。“旺季的時候,每天可以掙300元左右,淡季的時候可以掙200元左右。”

“我看了新聞以後,知道我們村莊成了新區。”老楊說,他們都覺得這是非常好的事情,也感到非常高興。

老楊也有自己的擔憂,“新區開發完成以後,政府還准不准村民經營船舶?如果不准,今後的生活怎麼辦?自己剛修好的房子,一旦被拆遷,補償能不能達到自己修房時的成本?”

對於老楊的擔憂,也有村民這樣開導:國家要把新區“打造優美生態環境,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 。到時來新區旅遊的人肯定會更多,相信對船工的需求也會更大。

(大張莊的村民過著平靜的生活)

“漁家人”的期盼

從老楊家出來,我們在村莊內步行了約20分鐘,來到白洋澱邊漁民陳福城家。陳福城的家人正在理剛從澱裡收回來的魚網。

(陳福城一大家子在白洋澱湖邊留影)

(長期靠打漁為生的陳福城對白洋澱十分留戀)

陳福城說,他家中有12個人,全家主要靠在白洋澱裡面打魚為生。每個人也有2分土地。2008年,他家修了一棟300多平方米的房子。

“我們在白洋澱當漁民的,都是晚出早歸。”陳福城說,他們一般是晚上進到白洋澱深入下網,淩晨三四點的時候再收網。“我們下網的地方,距家裡的船行時間1個小時左右”。

在陳福城眼中,當漁民收入並不高。“我們每年打漁的收入,在3萬元到4萬元。”

“我們覺得還是建設新區好。”陳福城說,他同時也感到有些迷茫,不知道建設新區以後,自己熟悉的漁民生活還能不能繼續。

儘管有些許迷茫,但是陳福城堅信:新區建設一定會讓他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我們與陳福城結束交流時,他把家人很多都喊了出來,請我們為他拍張家庭合影,作為新區開發前的紀念,當多年以後再翻閱這張照時,還能記得自家當年在白洋澱旁的打魚生活。

“老司機”的懊悔

從白洋澱畔的大張莊來到安新汽車站,我們遇到了自稱安新、容城、雄縣“老司機”的劉小輝。

(黑車司機劉小輝十分想在開上自己的計程車)

劉小輝駕駛一輛五菱宏光麵包車,多年來主要在安新縣、容城縣、雄縣、保定等區域內從事婚慶用車,算得上地道的“原住民+老司機”。

得知我們的下一程是容城縣,劉小輝主動要求送我們到容城,看一看被國內熟知的雄安新區臨時黨委辦公駐地——奧威國際大酒店。

(雄安新區臨時黨委辦公駐地設置在容城奧威國際大酒店)

說起自己成了新區市民,劉小輝自豪之餘則表示“懊悔”。為什麼會“懊悔”呢?劉小輝道出了內心的秘密:由於他對跑車比較熟悉,所以對當地的計程車市場比較關心。如果年前從安新縣的計程車老闆手中承接計程車經營權,每輛車只需要9.5萬元,現在要承接一輛計程車經營權,至少需要35萬元,而且別人還不願意出手。

劉小輝進一步吐槽:“春節前,我就和家裡面的人商量,準備去承接計程車經營權,結果提議遭到了家人反對,當時也就只好放棄,誰想到短時間內竟然漲了這麼多。”

奧威國際大酒店位於容城縣奧威路100號,新設立的河北雄安新區籌備工作委員會及臨時黨委辦公地點就位於該酒店內。劉小輝將我們送到該酒店大門前,又停下車靜靜地等著送我們到容城的下一個地方。

在奧威國際大酒店,我們見到,大門口放置著醒目的提示牌——“非本單位車輛,禁止入內”。酒店大門的柵欄緊閉,院內有穿著制服的人員巡邏。

與劉小輝道別時,他邀請我們再到雄安新區時一定與他聯繫,但不知道自己那時是否實現了經營計程車的願望。

看著劉小輝離去的背影,我們知道,這位新區市民的願意應該能夠實現,在雄安新區“構建快捷高效交通網,打造綠色交通體系”的過程中,一定會給像劉小輝這樣的新區市民帶來好機會。

(空中俯瞰大張莊)

從大張莊來到容城,我們深深地明白,在白洋澱的村莊中,大張莊也只是一個縮影。眾多“大張莊們”在千年大計的國家大事中,正在經歷著變與不變:變的是村民們的生活環境、生活水準會更好更高,不變的是村民們對家鄉深深的熱愛。

——END——

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張彬 首席記者 冉文 河北雄安現場報導

(楊俊紅去年年底花費全部積蓄20多萬修建了一棟兩層樓的新房)

這10多年來,老楊也有了些積蓄。眼看著兒子兒媳拉扯著2個孫女、1個孫子,老楊拿出自己幾十萬元積蓄,2016年開始修建房子。我們看到,老楊家的新房子已經修好,只是還沒來得及裝修。“現在成立了新區,也不知道我家房子拆不拆,所以不敢花錢裝修了。”

老楊說,現在兒子也“子承父業”,和他一起在白洋澱划船。“旺季的時候,每天可以掙300元左右,淡季的時候可以掙200元左右。”

“我看了新聞以後,知道我們村莊成了新區。”老楊說,他們都覺得這是非常好的事情,也感到非常高興。

老楊也有自己的擔憂,“新區開發完成以後,政府還准不准村民經營船舶?如果不准,今後的生活怎麼辦?自己剛修好的房子,一旦被拆遷,補償能不能達到自己修房時的成本?”

對於老楊的擔憂,也有村民這樣開導:國家要把新區“打造優美生態環境,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 。到時來新區旅遊的人肯定會更多,相信對船工的需求也會更大。

(大張莊的村民過著平靜的生活)

“漁家人”的期盼

從老楊家出來,我們在村莊內步行了約20分鐘,來到白洋澱邊漁民陳福城家。陳福城的家人正在理剛從澱裡收回來的魚網。

(陳福城一大家子在白洋澱湖邊留影)

(長期靠打漁為生的陳福城對白洋澱十分留戀)

陳福城說,他家中有12個人,全家主要靠在白洋澱裡面打魚為生。每個人也有2分土地。2008年,他家修了一棟300多平方米的房子。

“我們在白洋澱當漁民的,都是晚出早歸。”陳福城說,他們一般是晚上進到白洋澱深入下網,淩晨三四點的時候再收網。“我們下網的地方,距家裡的船行時間1個小時左右”。

在陳福城眼中,當漁民收入並不高。“我們每年打漁的收入,在3萬元到4萬元。”

“我們覺得還是建設新區好。”陳福城說,他同時也感到有些迷茫,不知道建設新區以後,自己熟悉的漁民生活還能不能繼續。

儘管有些許迷茫,但是陳福城堅信:新區建設一定會讓他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我們與陳福城結束交流時,他把家人很多都喊了出來,請我們為他拍張家庭合影,作為新區開發前的紀念,當多年以後再翻閱這張照時,還能記得自家當年在白洋澱旁的打魚生活。

“老司機”的懊悔

從白洋澱畔的大張莊來到安新汽車站,我們遇到了自稱安新、容城、雄縣“老司機”的劉小輝。

(黑車司機劉小輝十分想在開上自己的計程車)

劉小輝駕駛一輛五菱宏光麵包車,多年來主要在安新縣、容城縣、雄縣、保定等區域內從事婚慶用車,算得上地道的“原住民+老司機”。

得知我們的下一程是容城縣,劉小輝主動要求送我們到容城,看一看被國內熟知的雄安新區臨時黨委辦公駐地——奧威國際大酒店。

(雄安新區臨時黨委辦公駐地設置在容城奧威國際大酒店)

說起自己成了新區市民,劉小輝自豪之餘則表示“懊悔”。為什麼會“懊悔”呢?劉小輝道出了內心的秘密:由於他對跑車比較熟悉,所以對當地的計程車市場比較關心。如果年前從安新縣的計程車老闆手中承接計程車經營權,每輛車只需要9.5萬元,現在要承接一輛計程車經營權,至少需要35萬元,而且別人還不願意出手。

劉小輝進一步吐槽:“春節前,我就和家裡面的人商量,準備去承接計程車經營權,結果提議遭到了家人反對,當時也就只好放棄,誰想到短時間內竟然漲了這麼多。”

奧威國際大酒店位於容城縣奧威路100號,新設立的河北雄安新區籌備工作委員會及臨時黨委辦公地點就位於該酒店內。劉小輝將我們送到該酒店大門前,又停下車靜靜地等著送我們到容城的下一個地方。

在奧威國際大酒店,我們見到,大門口放置著醒目的提示牌——“非本單位車輛,禁止入內”。酒店大門的柵欄緊閉,院內有穿著制服的人員巡邏。

與劉小輝道別時,他邀請我們再到雄安新區時一定與他聯繫,但不知道自己那時是否實現了經營計程車的願望。

看著劉小輝離去的背影,我們知道,這位新區市民的願意應該能夠實現,在雄安新區“構建快捷高效交通網,打造綠色交通體系”的過程中,一定會給像劉小輝這樣的新區市民帶來好機會。

(空中俯瞰大張莊)

從大張莊來到容城,我們深深地明白,在白洋澱的村莊中,大張莊也只是一個縮影。眾多“大張莊們”在千年大計的國家大事中,正在經歷著變與不變:變的是村民們的生活環境、生活水準會更好更高,不變的是村民們對家鄉深深的熱愛。

——END——

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張彬 首席記者 冉文 河北雄安現場報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