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又一引爆朋友圈公益話題,《果洛遇見你》公益行銷打Call背後

▲“紀錄片《果洛遇見你》, 讓人感悟生活共通的底色”

從“螞蟻森林”到“1元購畫”, 公益爆款產品逐漸湧現, 這與公益理念的轉變息息相關。

通過互聯網的低門檻、場景化與連線性, 公益項目正變得越來越大眾化。 之前單向輸出的公益屬性, 也增強了回饋機制, 使公益物件和普通人之間產生更直接的聯繫。

然而, 公益的運作始終有其固定的流程架構。 對於一些小型的、傳統的項目而言, 既無法看到公益的即時回饋, 也不呈現更多的色彩與藝術品位, 如何使這樣的公益更加互聯網化?如何不玩“1元購畫”的噱頭, 也能為公益項目做愛心續航?

最近, 一部名為《果洛遇見你》的紀錄短片在某知名公眾號上一經發佈, 閱讀量迅速破10萬+, 朋友圈也被一波刷屏, 不少網友深受感動。 記者得知, 在這部短片之前, 該幕後團隊已圍繞果洛公益事件執行了組合式的運作計畫。

對那些直接面對不發達地區、疾病、困境的基層公益而言, 這種新的形式無疑具有開創與啟發的意義。

果洛加思呼寄校三年級小女孩艱辛的上學路。

據瞭解, 《果洛遇見你》所記錄的鏡頭是在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的一次公益活動中拍攝得來, 這次公益活動屬於中華兒慈會“希望之履”項目的一部分。

“希望之履”專案從2010年開始, 由籌委會帶領志願者團隊在全國範圍開展針對“穿鞋難”的不發達地區兒童的資助工作。 來自杭州的協力廠商支付公司——連連支付, 是該項目的主要合作企業, 數年來走進寧夏、甘肅、青海等省份的多個區縣, 為數千名家庭條件欠佳的學子送去運動鞋或棉靴。 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是希望之履“黃河計畫”的重要一站, 本次公益之行的籌備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開始, 也開拓了公益生態互聯網化的嶄新形式。

以公益者為主體, 定制你的公益

“專屬感”是連連支付總結本次公益活動的關鍵字之一。 目前, 更多年輕人的公益意願被互聯網真實豐富的資訊所帶動,

當遇到一個專屬感較強的公益管道時, 更多人將樂於嘗試。

線上認捐的網友都能收到這樣充滿愛的感謝卡片。

在這次果洛捐鞋的公益活動中, 連連支付一開始就著眼區別于傳統公益的“徵集祝福-現場展示”形式, 利用“以你之名, 為藏區孩子送上棉靴”的H5破題,

網友只需動動手指, 即可在頁面上選擇希望捐助的某位藏區孩子, 而連連支付將代網友將一雙棉靴親自交到這位孩子的手上。 作為活動的回饋, 在孩子收到鞋後, 網友會在微信上收到一張認捐孩子與帶有網友名字的新棉靴的合影, 轉發出去, 即可分享自己的愛心與公益信念。 這樣極其簡單而直接的設計和互動方式, 使得此次活動在短短5個小時內就募集到了1026雙鞋, 並有近萬名網友為果洛的孩子送出祝福。

為愛心續航, 遠比互聯網爆款重要

孩子們面對鏡頭表達興奮。

互聯網讓更多的人參與公益,但公益更重要在於物件群體是否能被持續關注。不管是漸凍人還是自閉症患者,關注度隨著病毒性傳播的冷卻而直線下降。多年來,連連支付一直聯合中華兒慈會努力鞏固“希望之履”現有成果,讓社會目光投向偏遠地區孩子的足部健康。此次,連連支付更是借助影像記錄一種絕對的真實,調動受眾情緒,深化慈善認同感。

通過鏡頭,兩地孩子在不同時空裡互動。

在紀錄片《果洛遇見你》裡,西部一處神秘的藏區,在與繁華城市鏡頭的拼接式對照下,可以看到遠山向雪山、城市文明向宗教文明的伸展與交匯,看到兩地孩子在生活中、人性裡的契合與共通,匱乏相對于豐富也因理解而消融。生活的底色是共通的,連連支付希望改變公益以往貧困黯淡的基調,通過與藏區孩子們深入的互動遊戲、交換禮物、同走數公里的崎嶇上學路等形式,傳達一種樂觀互助、平等相愛的新型公益精神。

“互聯網+”時代,公益有更多玩法

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積極推動社會責任體系的升級。基於對國內的社會背景和群體的分析,社會責任的踐行變得豐富多元,且務實高效。連連支付副總裁鄭箭認為:“公益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很好的切入點,對慈善形式的創新關乎企業個性的輸出,也關乎品牌差異化的建立。”連連支付近期一系列的慈善舉措,既是對互聯網時代公益的擁抱,也為社會樹立了一種可供參考的模式。

歡迎關注我的大魚號:公關界的007

孩子們面對鏡頭表達興奮。

互聯網讓更多的人參與公益,但公益更重要在於物件群體是否能被持續關注。不管是漸凍人還是自閉症患者,關注度隨著病毒性傳播的冷卻而直線下降。多年來,連連支付一直聯合中華兒慈會努力鞏固“希望之履”現有成果,讓社會目光投向偏遠地區孩子的足部健康。此次,連連支付更是借助影像記錄一種絕對的真實,調動受眾情緒,深化慈善認同感。

通過鏡頭,兩地孩子在不同時空裡互動。

在紀錄片《果洛遇見你》裡,西部一處神秘的藏區,在與繁華城市鏡頭的拼接式對照下,可以看到遠山向雪山、城市文明向宗教文明的伸展與交匯,看到兩地孩子在生活中、人性裡的契合與共通,匱乏相對于豐富也因理解而消融。生活的底色是共通的,連連支付希望改變公益以往貧困黯淡的基調,通過與藏區孩子們深入的互動遊戲、交換禮物、同走數公里的崎嶇上學路等形式,傳達一種樂觀互助、平等相愛的新型公益精神。

“互聯網+”時代,公益有更多玩法

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積極推動社會責任體系的升級。基於對國內的社會背景和群體的分析,社會責任的踐行變得豐富多元,且務實高效。連連支付副總裁鄭箭認為:“公益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很好的切入點,對慈善形式的創新關乎企業個性的輸出,也關乎品牌差異化的建立。”連連支付近期一系列的慈善舉措,既是對互聯網時代公益的擁抱,也為社會樹立了一種可供參考的模式。

歡迎關注我的大魚號:公關界的007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