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田歌:藍翔技校改名,先別忙著“群嘲”

“挖掘機技術哪家強?中國山東找藍翔。 ”對於這句廣告語, 不少人都已耳熟能詳。 伴隨著廣告語的傳播, 藍翔技校也爆得大名。 不過, 藍翔技校要改名了, 不再叫藍翔技校, 而是改叫山東藍翔技師學院了。 (11月15日新華網)

高校改名並不少見, 近6年來, 中國就共有 472 所高校改名或申請改名, 但像藍翔技校一樣, 引發全社會“群嘲”的卻不多。

不難發現, 我國高校想改名的多為二本、三本、專科高校, 也就是實力不強的地方性大學, 並且普通的市屬居多。 這些高校沒有省屬、部署大學那樣的財政支持、人才支持和教育資源,

也沒有那樣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光環聚集。 受限於這些客觀條件, 這些高校招進的學生品質不高, 它們的教學條件和實力也無法讓他們的人才教育培養有多大成就, 而且社會認可度不高, 其自身實力和教育人才的能力提升空間不大, 發展前景渺茫。

名稱的“升級”之後, 高校可以獲得更多的教育資源和更有力的財政支持。 而且以目前中國家長和學生的心理來看, 大多把高校的名字看的很重, 認為大學比學院好, 省名掛頭比市名掛頭要好, 其實這一定程度上也是目前我國高校現狀的反映。 根據這種情況, 高校改名之後也有利於招生品質的提升, 給其新發展開了好頭。 以上來看, 改名確實給這些高校的發展窘境撕開了一個口子,

解決了燃眉之急, 從而有利於提升它們的自身實力。 往深度看, 這也是促進我國教育資源合理分配的一種手段, 有助於改善我國教育發展的不均衡現象。

可以說, 改名是其實力增強和提升發展空間的捷徑, 儘管這條捷徑在很多人眼裡是嘩眾取寵, 我們也不否認其存在功利化的傾向, 但是改名確實能給一些高校帶來生機, 迎來發展紅利。 而且這也可能是它們為數不多的探索之路, 並且這條路是它們自己在走, 自力更生, 沒有過多的幫助和扶持, 也經歷了不平凡的艱難路程。

面對“高校改名熱”, 公眾要善於明辨, 理解一些高校現實生存的艱難, 發展中的不易, 莫把個別學校過度追求改名的畸形心理引申到那些靠自身努力發展,

並且用實力轉型改名的高校身上。 試想, 如果靠實力的高校水準達到新的高度, 不給予符合其實力水準的新名字, 既不利於其自身發展, 也是對教育資源的極度浪費。 所以, 對於那些靠實力的高校, 公眾應該支持, 因為有實力做保障的新名字, 也應該得到相應的名聲。

稿源:荊楚網

作者:田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