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考研如何選擇導師?

考研中選導師是個大事情--擇師而師, 不可草草。 然而大部分的導師是大家報考之前不認識、不熟悉的, 怎樣才能選擇適合自己的導師呢?這就要我們提前做足功課, 盡可能多的搜集有關你準備報考的導師的資訊掌握的資訊越多, 能減少以後讀研時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一、選擇導師時間點

經過初試的激烈拼殺, 將會有近一半的人被擋在了複試門外, 剩下的則是命運的寵兒。 然而, 更加激烈的複試正在等待著他們。 一些人認為在複試之前聯繫導師, 可以增加成功的砝碼, 也有人認為複試之前不宜聯繫導師,

擔心那樣會招致導師的厭煩。

聯繫導師當然是可行的, 但是一般不要太早, 除非本科就在目標學校, 或者自己本科的老師可以引薦, 一般成績出來之後再聯繫也不遲。 聯繫導師時要做到禮貌高於一切, 導師一般都很忙, 不可能和你深入交流, 一開始最好是發郵件, 導師一般都會回復, 視回復的情況, 導師希望瞭解可以繼續交流, 如果導師禮貌性地回復, 明顯沒有想繼續下去的意思, 其實已經夠了, 再繼續只會讓人反感。

二、選擇適合的導師

所謂“選擇導師”強調的是選擇合適你的導師, 關鍵的要求是你是否能比較明確的把握住自己的研究興趣。 這是你選擇導師的參考點, 如果對自己的學術興趣沒有清醒的認識,

那麼, 選擇也只會是盲目而輕率的。

對於“候選”導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著力比較和選擇:

❖ 1、人品好的老師

研究生階段, 老師的為人必然對你, 甚至對社會都會有不可估量的影響。 一個好的導師, 一般都很謙虛, 尊重學生, 給研究生一個很寬鬆自由的研究氛圍, 並且很信任你, 知道你一直在努力和刻苦工作。 這個一般要通過學長才能瞭解到, 當然也可以在跟導師的聯繫交往中看出來。

❖ 2、科研能力強的老師

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在導師的指導下形成的, 如果導師的科研能力不行, 完全靠研究生自己摸索的話, 要想在某方面有所建樹就會比較困難。 另外, 報考前應該儘量對導師的科研專案和科研經費有一些瞭解。

看看導師的科研經費是否充足, 科研課題是否比較多, 是否比較前沿。

❖ 3、與自己性格相符的老師

首先要分析自己是什麼性格, 是主動型、外向型, 開朗活潑型的, 還是被動型, 內向型, 沉默少動型的。 不同性格的老師有各自行事的風格, 喜歡不同類型的學生, 而通常你是沒有資格要求老師來遷就你的個性的。

❖ 4、導師科研方向與自己的興趣相符

要盡可能從自己的興趣出發, 深入瞭解導師的研究方向, 選擇那些科研方向與自己興趣一致的導師。 這可以通過導師近期發表的論文以及最近研究的課題來瞭解。

此外, 務必注意以下幾點:看自己是喜歡理論還是喜歡實踐。 如果自己喜歡理論研究, 在選擇導師時就應該偏向於做理論方面的導師,

最好找一個教授級別的老師;而感覺自己適合偏重實踐方面, 在選擇導師時也應有所偏向, 最好找工程項目多一些的導師, 至於導師級別倒不是很重要。

還要看自己今後有沒有出國和讀博的打算。 想出國的話最好選一個有海歸背景的導師, 想讀博的話最好選一個教授級別的導師。 如果想畢業後就業, 導師選擇就相對沒那麼重要。

三、查找導師資訊

對要選什麼類型的導師有個大致的想法以後, 就需要獲得所在專業方向的各位老師的資訊, 根據資訊劃定一些老師, 然後與這些劃定的老師進行郵件或電話聯繫。

四、與導師有效溝通

在選定自己理想的導師以後, 應及時和導師取得聯繫。 如何與老師有效溝通也是考研人很關心的一個問題。

與導師溝通時請牢記以下兩點:

1)實事求是。

不說假話, 自己有什麼就說什麼, 不要掩飾自己的不足之處。 能力差, 背景差一點都沒有關係, 關鍵是要誠懇、虛心、上進、勤於學習、勇於挑戰, 大膽改變自己的命運。

2)大膽嘗試。

確實有一些導師會對學生詢問考研事情表現出冷淡的傾向, 因為他不瞭解你, 也不知道你能否考上, 也可能他們自己的工作很繁忙。 這個時候你不要氣餒, 不要灰心。 只要大膽嘗試, 多試幾次, 總有可能遇到熱心的老師的。 即使萬一遇不到, 你努力了, 也可以安心了, 因為其他考生也會受到相同的待遇。 複試時當面找老師談可能就容易得多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