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祈福吉祥 夢想騰飛——義縣(萬佛堂石窟)第二屆風箏文化節開幕式側記

王飛 李東 本報記者 馮保良 清風托紙鳶, 扶搖上青天。 在這春回大地, 草長鶯飛的美好季節, 人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清明小長假, 也迎來了義縣(萬佛堂石窟)第二屆風箏文化節。 大淩河畔, 風光旖旎。 4月2日, 在擁有1500多年歷史、東北地區佛教文化的發源地——萬佛堂石窟景區, 在義縣福山腳下, 2017年義縣第二屆風箏文化節盛裝啟幕。 我市文化、旅遊部門的領導, 義縣縣委書記張智明、縣長蘇貴宏等四大班子領導犧牲節假日的難得時光, 前來為這屆風箏節助興, 增添人氣。 數以萬計的遊客, 大清早就從四面八方趕到萬佛堂石窟景區,

盡享風箏節文化旅遊盛宴。 淩水、石窟、彩球、風箏、鼓樂、人流……彙聚成了歡騰的海洋! 4月2日上午10時, 主持人宣佈:義縣(萬佛堂石窟)第二屆風箏文化節開幕! 義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丹丹在開幕式上致辭。 她說, 義縣是遼西故道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自然景觀渾然天成, 人文景觀別具特色。 如今的義縣, 已建設了眾多擁有國家級水準的文化旅遊景觀, 山、水、石、城, 亮點紛呈。 有醫巫閭山國家森林公園, 攀岩基地獲評為中國體育旅遊精品景區;有大淩河國家濕地公園, 以大淩河為軸線的旅遊經濟帶正在崛起;有古生物化石國家地質公園, “中國觀賞石之鄉”的美譽傳遍四方;有即將迎來千年慶典、正在全力衝刺世界文化遺產的奉國寺,
一批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閃耀著新的光芒。 博古通今的文化滋潤了義縣, 打造出了廣為人知的“遼西故道, 神奇義縣”的文化旅遊品牌。 習總書記說:“要留得住青山綠水, 記得住鄉愁。 ”自古以來, 放風箏就是中華民族的一項傳統娛樂活動, 是每一個中國人都記得住的鄉愁。 王丹丹說:“萬佛堂石窟景區, 是義縣人首選的放風箏寶地。 這裡視野開闊, 空氣清新, 悠悠淩水蜿蜒而過, 石窟造像栩栩如生。 今天, 我們全力打造以‘祈福吉祥, 放飛夢想’為主題的第二屆風箏文化節, 正是為了進一步提升義縣及萬佛堂石窟景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打造2017春季旅遊的良好開端, 也是為義縣民俗文化節慶活動推波助瀾,
增光添彩。 ” 佳節逢盛世, 紙鳶載豪情。 淳樸友好的義縣人民真誠期待更多的朋友走進義縣, 切身感受義縣神奇的自然風光, 領略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 義縣人民將以更加開放的胸襟, 更加寬廣的視野, 與天南地北的遊客一道, 扮靚“遼西故道, 神奇義縣”的旅遊品牌! …… …… 藍天白雲下的風箏, 色彩各異, 直刺蒼穹, 帶給遊客們一種別樣的驚喜。 2017義縣(萬佛堂石窟)第二屆風箏文化節大幕就此拉開。 攝影:記者許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