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讓你的教育堵住了孩子求助的嘴!

攜程親子園事件發生以後, 朋友圈不少媽媽們都在糾結, 要不要把孩子晚一點送去幼稚園, 或者有的乾脆不想送幼稚園了。

大家確實是被這種頻繁爆出的老師虐待孩子的新聞嚇到了, 不過我們真的沒資本說自己在家教孩子不送去幼稚園了, 即使不送去幼稚園, 難道以後小學也不送了?我們不可能把孩子留在身邊保護一輩子, 我們需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或者說, 學習如何不破壞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保護自己是每個人刻在基因裡的本能。 大家可以回憶一下新生兒期的寶寶,

有任何一點點的不舒服就會嚎啕大哭, 如果你沒有把他安撫好他就會一直哭下去, 直到舒服了為止。 那會兒的孩子是不會管你會不會心情不好, 會不會因為哭鬧導致你不喜歡他, 他有不愉快就要表達。

慢慢的孩子開始和媽媽磨合和這個世界磨合, 發現這個世界更歡迎乖寶寶, 或者媽媽有的時候確實不在, 孩子就會發展出來一些自己安慰自己的方式, 吃手啊, 遊戲啊這些都可以使寶寶安撫自己的手段。

但是凡事都有個度, 如果一個孩子過分乖巧、不會表達自己的需要可能就會讓他更容易受傷害。 我曾經聽到一個案例, 因為孩子父母顧不上管孩子, 孩子慢慢變得越來越少哭鬧, 甚至餵奶都需要媽媽定鬧鐘來喂,

因為他即使餓了也不會哭。

所以今天就聊聊我們在養育孩子過程裡可能會因為哪些行為導致孩子慢慢的不會自我保護了, 不會求救了。

家長對“乖”過分執著

很多新手媽媽問我:我家寶寶為什麼老是哭?我會回答:因為他不會說話呀。 哭是嬰兒最有利的溝通手段,

而且新生兒的哭會引起媽媽的身體內分泌的特殊變化:加速分泌乳汁。 這是對別人都沒有的效果。

如果一個新媽媽大體上知道孩子哭是正常的, 雖然她可能也會因為孩子哭鬧很頭疼很心煩, 但她不把哭劃分為不正常的行為, 那麼這個孩子的情感表達就是基本被允許了的。

但是有的家長會覺得孩子哭就是有問題, 尤其是在孩子看起來吃飽了睡好了的情況下, 為什麼還要哭, 他們會為此很焦慮, 甚至多次跑去向醫生求證, 在得知孩子身體一切正常的情況下就更加覺得這個孩子有問題了。

這兩種心態上的區別傳遞給嬰兒的就是:你可以表達你的不愉快和你不可以表達你的不愉快。 後者可能也未必忽視孩子或者虐待孩子,

但是他們傳遞出來的“不接納感”就會慢慢讓孩子越來越不會表達。

而對於大一些的孩子來說, 調皮搗蛋就更是家常便飯了。 兩歲左右的孩子需要規則需要約束, 但約束不能太緊, 懲罰不能太嚴厲。 如果孩子在家裡已經習慣了家長的打罵訓斥甚至人身攻擊,

那麼等他上幼稚園以後老師打他罵他他也會覺得是正常的了。

在孩子受到別人傷害的時候, 你的態度

我想每一個寶寶都接受過社區大媽的“調戲”。 可哥一歲多的時候特別喜歡打人臉, 一言不合就是一巴掌, 為此姥姥每次帶他出去都是心驚膽戰的。

因為逗他的人大部分是我媽的朋友, 所以每次那些叔叔阿姨因為調戲可哥被打以後我媽都是一臉尷尬, 趕忙教育可哥說這樣不行, 這樣不對。 等那些人離開以後我會告訴可哥:“他們那樣逗你是他們不對, 下次你可以躲開, 或者給他們搖搖手。 ”

如果是我自己帶著可哥出門我壓根就不會給別人調戲他的機會了。 慢慢的姥姥也說:“這孩子看人特別有自己的主見, 喜歡的就是可喜歡,不喜歡的就是不喜歡。”於是姥姥也會在可哥打人以後和對方解釋一下孩子最近就是喜歡打人,而不會再去第一步就訓斥可哥了。

我們教育孩子適應成人世界規則的時候其實就是教孩子“逆來順受”。在這個過程裡家長很容易就忽視了孩子自己的感受,而只顧著“正確”。而孩子是不能區分被媽媽的好朋友戲弄和被戀童癖戲弄有什麼區別,也不能區分被爸媽打和被老師打有什麼區別。

如果你一直要求孩子有不愉快不許表達,而是要囫圇吞下,並且承認自己錯了,那麼孩子慢慢就會喪失掉他天然的自我保護意識,而會以大人的滿意與否作為自己行為好壞的判斷標準。大白話就是:如果你一直告訴他你打他罵他是為他好,那當別人打了他並且一直告訴他這是因為他不對他有問題,活該被打,他就會真的認為自己被打是活該的,以此為恥,也就根本不會告訴你自己被打了。

寫這篇文章並不是要求父母做聖人,包容孩子的一切情緒,接納孩子的一切情緒。說實話,我也做不到完全的接納和包容。但是做父母貴在有自知之明,你知道你今天吼了孩子是因為你壓力大心情不好,你事後去和孩子坦白承認就好,然後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再去引導他表達一下自己的委屈和憤怒,對於小寶寶就允許他哭鬧一陣,安靜的抱著他,安撫他,這就可以了。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孩子不要扭曲自己的感受,不要把受傷害的感覺扭曲為“我錯了”的感覺。

我想很多成年人,包括我自己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會覺得:如果我受到了不好的對待,那一定是我哪裡還做得不夠好。這樣想可能確實會幫助我們進步,但是也讓我們成為了別人可以隨意欺負的包子。

希望大家都可以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多和孩子學習一下如何捍衛自己的邊界,如何表達憤怒如何表達愛。

喜歡的就是可喜歡,不喜歡的就是不喜歡。”於是姥姥也會在可哥打人以後和對方解釋一下孩子最近就是喜歡打人,而不會再去第一步就訓斥可哥了。

我們教育孩子適應成人世界規則的時候其實就是教孩子“逆來順受”。在這個過程裡家長很容易就忽視了孩子自己的感受,而只顧著“正確”。而孩子是不能區分被媽媽的好朋友戲弄和被戀童癖戲弄有什麼區別,也不能區分被爸媽打和被老師打有什麼區別。

如果你一直要求孩子有不愉快不許表達,而是要囫圇吞下,並且承認自己錯了,那麼孩子慢慢就會喪失掉他天然的自我保護意識,而會以大人的滿意與否作為自己行為好壞的判斷標準。大白話就是:如果你一直告訴他你打他罵他是為他好,那當別人打了他並且一直告訴他這是因為他不對他有問題,活該被打,他就會真的認為自己被打是活該的,以此為恥,也就根本不會告訴你自己被打了。

寫這篇文章並不是要求父母做聖人,包容孩子的一切情緒,接納孩子的一切情緒。說實話,我也做不到完全的接納和包容。但是做父母貴在有自知之明,你知道你今天吼了孩子是因為你壓力大心情不好,你事後去和孩子坦白承認就好,然後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再去引導他表達一下自己的委屈和憤怒,對於小寶寶就允許他哭鬧一陣,安靜的抱著他,安撫他,這就可以了。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孩子不要扭曲自己的感受,不要把受傷害的感覺扭曲為“我錯了”的感覺。

我想很多成年人,包括我自己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會覺得:如果我受到了不好的對待,那一定是我哪裡還做得不夠好。這樣想可能確實會幫助我們進步,但是也讓我們成為了別人可以隨意欺負的包子。

希望大家都可以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多和孩子學習一下如何捍衛自己的邊界,如何表達憤怒如何表達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