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用中國韻味傳播中國文化

黨的十九大報告鮮明指出, 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 講好中國故事, 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我國有著優秀燦爛的文化, 在中國日漸來到世界舞臺中央的今天, 如何實施更加有效的策略, 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 與世界優秀文化交流互鑒, 與世界各國人民加深理解, 考驗著每一個文化工作者。

前不久, 我作為“中華文化講堂”主講者, 以“東方戲韻——中國京劇藝術之美”為題, 分別在哈薩克阿拉木圖及阿斯坦納、俄羅斯聖彼德堡、瑞典法爾雪平及斯德哥爾摩連續進行多場講座, 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觀眾評價:“整個會場就是美, 主講者的演唱有如天籟, 直接滲透到了聽者的心裡。 ”

“中華文化講堂”是“一帶一路”建設框架下的重要文化交流活動, 旨在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及相關國家講好中國故事, 傳播好中國聲音, 為“一帶一路”建設夯實民意基礎。 我很榮幸通過這個廣闊的平臺, 可以讓中國京劇藝術為世界不同國度與民族所共用。

此次受眾之所以有如此強烈的回饋, 主要是講座以更加貼近異國審美者的方式, 近距離地展現了京劇藝術之美。 在講座中, 我通過常識介紹、視頻解說、演唱示範、現場互動相結合的方式, 將中國京劇的藝術常識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宣講, 將完整的舞臺藝術通過聲像手段呈現,

將特定的表演技法現身說法展示, 並且還讓現場的聽眾親身體驗臉譜、化妝和表演等。

這也啟發我對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途徑與方式的思考。 此次這種立體綜合的傳播形式, 是借助藝術的、而不是口號式的方法, 春風化雨般地表達我們的文化底蘊和核心價值觀, 這是文化走出去的正確方式, 也是戲曲在漫長的發展史上形成的教化功能。 通過這種方式, 外國人充分感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 進而對中國人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中國駐瑞典大使桂從友說:“京劇走出國門來到瑞典, 讓當地受眾更好地瞭解了我們的國粹, 瞭解了中國的文化和藝術, 以及中國人的高尚品德, 更好地促進了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與合作。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 而民之親則在於藝相通。 通過對藝術的理解促進國家之間的和諧交往, 這正是文藝工作者的使命和榮光所在。

由此, 我愈發感受到中國傳統戲曲文化在世界範圍內的生存空間。 近年來, 中國文化有了更廣闊的國際舞臺可以展示, 包括京劇等戲曲在內的民族藝術的傳承者們, 應該乘勢而上, 推廣自己的藝術, 讓戲曲藝術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 戲曲的聲音就是中國韻味, 戲曲的故事裡滿是中國精神, 而戲曲人的多元化傳播, 就是講述中國故事的生動方式。

推動戲曲文化走出去, 首先要更重視藝術創新。 京劇、昆曲、粵劇、藏戲、皮影等戲曲藝術, 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同時也可以表現中國持續不斷的現代創造。

藝術工作者應深入實踐、錘煉藝術, 創造出更具時代精神的作品, 為文化走出去準備好豐富多彩的“菜單”。

推動戲曲文化走出去, 應格外重視傳播手段的運用。 戲曲走出去需要多元化的傳播形式, 在單純的舞臺演出之外, 還可以通過講座、演講等形式進行推廣。 戲曲推廣更側重文化體驗, 文化隔閡來自于文化陌生, 充滿體驗感的講座更容易消除文化距離, 讓體驗者在興趣盎然中完成文化的瞭解與認同。

推動戲曲文化走出去, 要充分發揮藝術家的作用。 藝術家是藝術的創造者, 也是藝術的傳播者。 要體現中國精神、講好中國故事, 就要創造機會讓德藝雙馨的戲曲藝術家走出去, 用自己的舞臺創作心得和藝術理解來講解中國戲曲,

從而產生更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全國政協委員 袁慧琴)

《 人民日報 》( 2017年11月15日 20 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