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江歌之殤:嫌犯即將伏法,我們本該欣慰 人性與太陽一樣無法直視

留日女學生江歌遇害案已經過去一年, 事件中心的劉鑫怎會想到, 一年了, 輿論仍在反復折磨著她。

也許冷漠如她, 這輩子也無法理解, 為了守住道德底線, 公眾會有怎樣自發的力量。

法律背後, 脆弱的良善, 總要有人去守護。

2016年11月, 中國留學生江歌在日本被殺的新聞曾經引發關注。 事發後, 兇手(江歌室友劉鑫的前男友)已經被日本警方抓捕, 劉鑫遲遲沒有面對媒體以及江歌的母親, 甚至在網上雙方發生隔空衝突;而江歌母親則在網上公開劉鑫的全部個人資訊, 引發了大規模人肉與騷擾。

近日, 新京報《局面》發佈了視頻, 記錄了江歌母親與劉鑫事件發生後300多天來的首次見面。 一邊是江歌母親對劉鑫的詰問與指責, 一邊則是劉鑫的痛哭與辯解。 江歌生前最親近的兩個人, 在這一幕中都很狼狽。

劉鑫試圖解釋:第一, 她對兇手是誰全不知情;第二, 她沒有將門反鎖, 也試圖開門出來, 但不知為何門打不開;最後, 她視江歌為親人。

看了視頻, 網友們更加無法抑制憤怒。 劉鑫的回避、辯解, 又一次觸到了公眾的逆鱗。 越來越多的人站出來指責她, “你還算是人嗎”、“你到底有沒有良心”……依然是網路暴力, 然而這次人們偏向了“暴力”的一邊。

在案件卷宗公佈之前, 很多細節沒有明確, 不好在此妄下評論。 網路上的很多議論, 在某種程度上混淆了“事實”與“觀點”, 使得網友們的憤怒情緒被推向高潮, 好像所有的申辯在“死者為大”的痛苦面前都不堪一擊。

悲傷的母親率領網路大軍索要她的一切權利, 她要為死去的女兒尋求懲罰, 包括對行兇者的, 也包括對作為悲劇導因者的, 包括法律之內的和法律之外的。

法律說, 你不能這麼幹;道德說, 你應該這麼做。

法律是理性的對話。 人不是劉鑫殺的, 法律不會追究她的責任。

在道德層面, 劉鑫的做法無疑是令人不齒的。 最好的朋友因你喪命, 你卻一再逃避, 不作證、不解釋, 甚至威脅、謾駡她絕望的老母親,

直到輿論逼你現身。

很遺憾, 道德只是用來約束自己的而不是指責別人的。

對於劉鑫來說, 她的道德認知是:你洩露了我的個人資訊, 我們一家因此遭受了那麼多痛苦, 江歌是因我而死, 但我也受到很大影響了呀, 還要我怎樣!

她只知道殺人者不是她,

而沒有“自己應該為江歌的死表示愧疚”這一認知。 也可以說, 她甚至很坦蕩, 不需要求得江歌媽媽的原諒, 她早就原諒了自己。

在她心裡, 更多看到的是自身的痛苦, 也許忘了江歌為她丟的, 是一條命。

回顧事件始末, 即使犯罪嫌疑人已經被逮捕, 我們仍要質問劉鑫, “對於江歌的死, 你沒有什麼要說的嗎”?

在事情發生之後, 劉鑫做法更多的是保全自己, 盡一切努力當這件事情沒發生過, 從而做出了一系列簡直稱得上是喪盡天良的冷漠行為。 相對於此, 更多的人選擇去原諒她當場的關門、躲避, 儘管間接加劇了悲劇發生的可能。

我們可以接受一時的恐懼、自私, 但無法接受劉鑫一再的劃清界限。 人在極端狀況下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 這無可厚非;但這之後,正面回應,真誠道歉,承認悲劇因自己而起,協助警方辦案才是正確的。

江歌的母親心痛不已,一直在四處奔走為女兒討一個說法。為了呼籲法庭判處嫌疑人陳世峰死刑,江秋蓮已經在國內徵集了14萬名網友的簽名,並且近日在日本東京池袋舉行簽名請願活動,要求判處嫌疑人陳世峰死刑。

雖然有過先例,但還沒開庭審理,誰也不知道日本法院是否會因輿論的壓力加重審判,讓殺人者償命。有人認為這是輿論在試圖裹挾司法,但我認為這樣說言重了。

社會公眾有表達意見的權利,而司法判決要在一定程度上兼顧社會可接受程度,從這個角度講,我認為對江歌媽媽發起的簽名活動評價其實不必太過苛刻。

法律之外,網路上對劉鑫的譴責仍有增無減。事實上,此事掀起如此的軒然大波,皆由劉鑫撒的第一個謊開始。

也許風波過去,時間抹去江歌母親的傷痛,劉鑫在輿論的壓力下學會了忍耐,在沉寂裡失去了年華,但她的生活,應該再也無法理直氣壯地抬頭。

當道德不是為了安撫心裡的傷痕,當法律不是為了維護社會的安寧,那麼破例一次也罷,江歌母親的堅持,劉鑫的自私,可能也都能幫著他們扛住這世間的紛議。

嫌犯由法律制裁,我們本該欣慰。但當劉鑫真正後悔,道歉,當江歌母親覺得終於能夠抒發一些情感,才是最好的結局吧。

最後,還是希望每一個人,都能直視自己的內心,和呐喊的靈魂。畢竟,無論法律還是道德,最終都取決於你的內心。生而為人,還是應捍衛做人的驕傲。

圖來源於網路

這無可厚非;但這之後,正面回應,真誠道歉,承認悲劇因自己而起,協助警方辦案才是正確的。

江歌的母親心痛不已,一直在四處奔走為女兒討一個說法。為了呼籲法庭判處嫌疑人陳世峰死刑,江秋蓮已經在國內徵集了14萬名網友的簽名,並且近日在日本東京池袋舉行簽名請願活動,要求判處嫌疑人陳世峰死刑。

雖然有過先例,但還沒開庭審理,誰也不知道日本法院是否會因輿論的壓力加重審判,讓殺人者償命。有人認為這是輿論在試圖裹挾司法,但我認為這樣說言重了。

社會公眾有表達意見的權利,而司法判決要在一定程度上兼顧社會可接受程度,從這個角度講,我認為對江歌媽媽發起的簽名活動評價其實不必太過苛刻。

法律之外,網路上對劉鑫的譴責仍有增無減。事實上,此事掀起如此的軒然大波,皆由劉鑫撒的第一個謊開始。

也許風波過去,時間抹去江歌母親的傷痛,劉鑫在輿論的壓力下學會了忍耐,在沉寂裡失去了年華,但她的生活,應該再也無法理直氣壯地抬頭。

當道德不是為了安撫心裡的傷痕,當法律不是為了維護社會的安寧,那麼破例一次也罷,江歌母親的堅持,劉鑫的自私,可能也都能幫著他們扛住這世間的紛議。

嫌犯由法律制裁,我們本該欣慰。但當劉鑫真正後悔,道歉,當江歌母親覺得終於能夠抒發一些情感,才是最好的結局吧。

最後,還是希望每一個人,都能直視自己的內心,和呐喊的靈魂。畢竟,無論法律還是道德,最終都取決於你的內心。生而為人,還是應捍衛做人的驕傲。

圖來源於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