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陝西大荔縣聯姻馬拉松 自信結出“洋氣果”

去年(2016年), 全國馬拉松賽事數量和參賽人數實現了井噴式增長。 在中國田徑協會註冊備案的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賽事達到了328場, 較去年相比增長了近1.5倍。 280萬的參賽總人次再創歷史新高, 較2015年增長130萬, 全年參加比賽總人次是2011年參賽人次的近7倍。

​也就是說, 按照2016年的資料, 平均每一天在中國, 都可能有一場萬人參與的馬拉松比賽在舉行, 可見, 馬拉松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中國最受歡迎、最具影響力的群眾性品牌賽事。

處於西部地區的陝西省, 今年也有些迎頭趕上的意味, 2017年11月12日, 位於陝西關中渭北平原東部, 黃、洛、渭三河匯流地區的大荔縣, 迎來了第二次的國際馬拉松比賽, 來自全球各地的上萬名跑者開啟了“舌尖上的馬拉松”。

和其他城市一樣, 這場比賽的到來成為當地群眾的自發狂歡活動, 人們扛著五顏六色的旗幟, 穿著盛裝, 甚至扮演喜歡的角色,

亮相到這場盛會當中。

值得注意的是, 早在去年, 大荔舉行的比賽就已經是全國第一個在縣級城市舉辦的國際性馬拉松賽事, 全縣人口只有73萬人的大荔縣, 卻選擇了舉辦馬拉松這樣洋氣的活動, 不禁讓人好奇。

到底是馬拉松改變了大荔, 還是大荔改變了馬拉松?2016年的統計資料顯示, “大馬”活動的成功舉辦, 為大荔帶來旅遊綜合收入3.2億元, 各旅遊景點共接待遊客65萬人次, 舉辦馬拉松活動, 體育加旅遊的模式, 似乎成了陝西大荔縣撈金的法寶。

​從今年馬拉松賽事的現場更是可以看出, “水果+馬拉松”的模式更是耳目一新, 在長達42.195公里的賽道長度內, 沿途都分佈了水果補給點, 主辦方在水果補給點上共準備了700斤冬棗、2000個香梨、10000個蘋果、4100根香蕉和1070斤聖女果。 而賽事的獎牌更是“秀色可餐”, 一個全金色的水果籃子象徵著豐收, 籃子裡面裝滿了栩栩如生的蘋果、冬棗、香蕉、聖女果、香梨等, 專門送給那些在賽道上沒有吃過癮的選手們。 而將“水果籃子”作為獎牌, 是對完賽選手們最好的嘉獎與鼓勵,
讓選手們“吃不了兜著走”。 這與其他城市的馬拉松相比, 有著非常明顯的“大荔特色”。

​​眾所周知, 大荔縣是陝西有名的水果之鄉, 水果種類豐富, 當地農民早已靠種植水果過上好日子, 尤其是冬棗, 不僅享譽省內, 更是遠銷海內外。

而實際從旅遊資源來分析, 大荔縣在歷史文化資源豐厚的陝西各地區中, 並不占明顯的優勢, 但是, 利用體育賽事活動吸引來人氣, 在滿足基本的吃住行等旅遊需求之外, 當地的水果和特產當然是賣點之一。

在大荔縣, 洋氣的馬拉松和土氣的水果卻如此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 算的上是絕無僅有的創新,這也許才是體育行銷新的創新點,當體育能跟水果結合的時候,是不是還可以跟其他更多的元素結合?機會從來只青睞有準備的人,沒有一種創新是天上掉餡餅式的碰運氣,而是“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肉”的蓄勢待發。“水果當家、土洋結合”,這種混搭風所呈現的“水果馬拉松”,詮釋出一種彌足可貴的經驗:小演員照樣可以唱大戲、小角色也可以成就大夢想。這種成功助推縣域發展的自信,而這種自信將給大荔未來的發展打開無限的想像空間。

很多城市裡舉行的馬拉松賽事實際上是和原住民是不發生關係,即使參與的選手眾多,又能有多少個真正本土的選手?唯一有關係的也許只有圍觀看熱鬧。

然而對於縣級城市大荔縣來說,嫁接“鄉村旅遊”卻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從賽程的路線安排也可以看出,這一路簡直就是大荔縣“鄉村旅遊”的步行版,幾乎所有的精華都涵蓋在裡面了。

11月12日在陝西大荔縣舉行的的國際馬拉松更是堪稱環保,在長達40多公里的沿途賽程,選手們可以隨意進出路邊開放的家裡廁所即“家庭洗手間”的居民屋內,以解燃眉之急,在方便比賽的同時,更節省了賽事開支,達到了環保的目的。

​行走在大荔縣街頭,人們為了這一次馬拉松全城動員,不光是提供了家裡的廁所,還是當地產的水果,還是問路時候的熱情解答以及餐廳服務員們的耐心服務,這一切都讓人感覺是在家熱情招待客人的感覺,大荔人把馬拉松當成自己家開了一個熱鬧集市,所有人都從中受益。

​當原住民成為馬拉松比賽活動的一份子的時候,城市的榮譽和自信感自然油然而生,這也是馬拉松比賽所帶來積極的衍生意義,這也是為什麼一個小小的陝西大荔縣要連續舉辦這樣的國際性賽事,大荔縣縣長王青峰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我們就是要探索‘敢吃螃蟹’這麼一種精神,縣也能辦大事,辦國際賽事。今後我們還要辦更多、更大的體育比賽,以此帶動全縣各項事業的發展,特別是旅遊業的發展,以‘旅遊+體育’拉動全縣經濟發展。

看來,大荔縣已經嘗到了“旅遊+體育”的甜頭,小小的一個大荔縣,將一個國際馬拉松比賽弄成了水果馬拉松,環保馬拉松,更是經濟的馬拉松,從中獲益的同時,更成為當地原住民們翹首以盼一年一度的歡樂大聚會,這樣的局面,當然就不只是為了場面的噱頭,而是打開了思路:給水果一個支點,它們也能撬動地球;給廁所一個機會,共用比獨佔更能雙贏;給體育一個夢想,健康產業大有可為。這種收益從近處講是立竿見影的經濟收益、影響力收益,從長遠著眼,那是思維的躍升、思路的擴展、思想的提升,這筆財富無異於“點石成金”之術。

陝西大荔縣從馬拉松比賽中受益了,大荔人更是從中收穫了城市自信,那麼,下一個會是誰?

算的上是絕無僅有的創新,這也許才是體育行銷新的創新點,當體育能跟水果結合的時候,是不是還可以跟其他更多的元素結合?機會從來只青睞有準備的人,沒有一種創新是天上掉餡餅式的碰運氣,而是“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肉”的蓄勢待發。“水果當家、土洋結合”,這種混搭風所呈現的“水果馬拉松”,詮釋出一種彌足可貴的經驗:小演員照樣可以唱大戲、小角色也可以成就大夢想。這種成功助推縣域發展的自信,而這種自信將給大荔未來的發展打開無限的想像空間。

很多城市裡舉行的馬拉松賽事實際上是和原住民是不發生關係,即使參與的選手眾多,又能有多少個真正本土的選手?唯一有關係的也許只有圍觀看熱鬧。

然而對於縣級城市大荔縣來說,嫁接“鄉村旅遊”卻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從賽程的路線安排也可以看出,這一路簡直就是大荔縣“鄉村旅遊”的步行版,幾乎所有的精華都涵蓋在裡面了。

11月12日在陝西大荔縣舉行的的國際馬拉松更是堪稱環保,在長達40多公里的沿途賽程,選手們可以隨意進出路邊開放的家裡廁所即“家庭洗手間”的居民屋內,以解燃眉之急,在方便比賽的同時,更節省了賽事開支,達到了環保的目的。

​行走在大荔縣街頭,人們為了這一次馬拉松全城動員,不光是提供了家裡的廁所,還是當地產的水果,還是問路時候的熱情解答以及餐廳服務員們的耐心服務,這一切都讓人感覺是在家熱情招待客人的感覺,大荔人把馬拉松當成自己家開了一個熱鬧集市,所有人都從中受益。

​當原住民成為馬拉松比賽活動的一份子的時候,城市的榮譽和自信感自然油然而生,這也是馬拉松比賽所帶來積極的衍生意義,這也是為什麼一個小小的陝西大荔縣要連續舉辦這樣的國際性賽事,大荔縣縣長王青峰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我們就是要探索‘敢吃螃蟹’這麼一種精神,縣也能辦大事,辦國際賽事。今後我們還要辦更多、更大的體育比賽,以此帶動全縣各項事業的發展,特別是旅遊業的發展,以‘旅遊+體育’拉動全縣經濟發展。

看來,大荔縣已經嘗到了“旅遊+體育”的甜頭,小小的一個大荔縣,將一個國際馬拉松比賽弄成了水果馬拉松,環保馬拉松,更是經濟的馬拉松,從中獲益的同時,更成為當地原住民們翹首以盼一年一度的歡樂大聚會,這樣的局面,當然就不只是為了場面的噱頭,而是打開了思路:給水果一個支點,它們也能撬動地球;給廁所一個機會,共用比獨佔更能雙贏;給體育一個夢想,健康產業大有可為。這種收益從近處講是立竿見影的經濟收益、影響力收益,從長遠著眼,那是思維的躍升、思路的擴展、思想的提升,這筆財富無異於“點石成金”之術。

陝西大荔縣從馬拉松比賽中受益了,大荔人更是從中收穫了城市自信,那麼,下一個會是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