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殺人案鎖定7名嫌犯,倆問題“揪出”真凶!聽測謊儀背後的讀心秘事

一個黑色手提箱, 裡面裝著呼吸感測器、血壓感測器、皮電感測器、指脈感測器四大部件, 這便是哈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四大隊測謊員李雪飛的“秘密武器”——測謊儀。 借助這個“讀心利器”, 李雪飛大約為600起大案要案圈定了犯罪嫌疑人, 辨別他們供詞的真偽, 更幫助警方尋找有力物證。 由於出色地破獲多起大案要案, 去年他還被省公安廳聘為全省刑偵專家, 20位專家中僅有兩位專業測謊員。

近日, 記者走近這位元“讀心神探”, 聽他講述16年來的測謊故事。

殺人案鎖定7名嫌疑人倆問題“揪出”真凶

從2001年末至今, 李雪飛從事測謊工作已經16年了, 粗略統計, 他已經測試約600起案件、共計2000餘人, 其中多以大案要案為主。

去年夏天的一個深夜, 在我省一個小縣城的苞米地裡, 一位老人意外身亡。 大家都以為老人是突發疾病去世的, 所以就組織村裡人往外抬遺體, 當把老人的遺體抬到有燈光的地方時,

才發現其身上有血跡。 在這期間, 現場被嚴重破壞, 留下了很多人的足跡。 警方經過大量的走訪和調查, 將作案動機認定為仇殺, 並將犯罪嫌疑人圈定在7位嫌疑人身上。 他們當中誰是真凶?當地警方找到李雪飛, 對這7個人逐一測謊。

第一個被測試的人, 是被害老人的同鄉, 已經60多歲了, 測試時神態比較平靜。 “你家種地是機械還是人工?”“半機械。 ”“這件事是你做的嗎?”“當然不是。 ”雖然被測試者這樣回答, 但李雪飛心裡已有了答案:這件事一定是他做的。 “回答這個問題時, 他的圖譜反應顯示心裡波動最大。 ”李雪飛說, 測謊是心理變化反映到生理變化的過程, 通過儀器把它記錄下來, 來判斷一個人是否說謊。

果然, 後來那個被測者供述了殺人的犯罪事實。

失手還是故意殺人三輪測謊佐證案發過程

對於測謊技術, 有些人質疑, 如果心理素質好, 圖譜上沒有明顯反應, 或者心理素質太差, 圖譜反應變化過大, 那認定的嫌疑人是不是會不準確呀?李雪飛解釋說, 所以測謊員的經驗更重要!

李雪飛給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案件:在某縣城發現一男子受傷死亡, 當地警方通過排查找到了7名嫌疑人, 可是無法確定重點嫌疑人, 於是他帶著測謊儀來到當地協助辦案。 測試中, 李雪飛發現其中一位姓李的嫌疑人, 對案件情況特別瞭解。 “你是否打過被害人?”李某否認, 但圖譜顯示有明顯異常反映, 可確定此案是他所為。 在接下來的兩輪測試中,

李雪飛通過測謊很快發現, 李某的作案動機不是故意殺人, 而是失手將被害人打死。 “測謊不但可以鎖定嫌疑人, 而且可以為案發過程還原提供很多佐證。 ”李雪飛說。 果然, 後來的審訊結果顯示:李某因為撿廢品和被害人發生口角, 進而發生身體衝突, 一怒之下, 一棍子打在被害人的頭上, 致其死亡。

李雪飛說, 測謊的可信度與測謊員的素質、經驗有直接關係, 每次測試前, 他都要和被測人員談很長時間, 充分瞭解對方的家庭背景、性格特點、受教育水準、個人喜好等, 也給被測試人一個放鬆的環境, 然後再設置8到10個相關問題。 其間, 還要關注被測試人的呼吸、停頓、坐姿等問題。

尋找物證定罪量刑測謊技術也能“顯威力”

測謊不僅是鎖定嫌疑人, 有時嫌疑人抓到了, 但警方一直沒有找到有力的證據, 這時公安機關也會請出李雪飛和他的“秘密武器”。

今年年初, 一名犯罪嫌疑人交代了拋棄作案工具的地點, 但是由於時過境遷, 很多地點和環境都發生了改變, 按法律規定, 找不到物證將無法定罪量刑。 犯罪嫌疑人交代的是否屬實?是不是在故意干擾警方視線?帶著這些疑問, 李雪飛對犯罪嫌疑人進行了測試。 在經過一系列準備後開始測謊, 通過提問, 測謊員對具體拋棄物證的位置進行了肯定的判斷。 按照這個地點, 警方很快找到了物證, 從而使案件很快進入訴訟程式。

李雪飛表示, 對於“你是否殺了人?”這樣直接的問題, 心理素質再好的犯罪嫌疑人, 只要他做過,一般很難抵得過三輪的測試,因為那時的心理壓力實在是太大了。曾有一個不滿20周歲的嫌疑人,在測謊進行到一半時就崩潰到哇哇大哭,承認了犯罪事實。

記者體驗:

說那句假話時圖譜很“激動”

採訪中了記者解到,目前哈爾濱市公安局正在籌建更現代化、更完善的心理測試中心,讓測謊技術更好地發揮作用。那麼,測謊究竟是怎樣一種體驗呢?故作鎮定能否擾亂測謊儀的判斷?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親身體驗了一次。

按流程,李雪飛讓記者在一張白紙上寫下一個顏色,記者寫了“白”字,並把紙張放在一邊,不讓李雪飛看到。隨後,李雪飛給記者帶上這套“裝備”,在臨測試前記者努力讓自己心態放鬆,呼吸調勻,但手指上的儀器“砰砰”直跳,李雪飛笑著說:“這就是你的心跳,每個人都會緊張,儘量放鬆,不要動。”

測試開始,記者努力讓呼吸平穩。按照李雪飛的要求,記者要對他所有提問回答“不是”。

“現在是白天嗎?”

“不是”

“你寫下的是白色嗎?”

“不是。”

“你寫下的是紅色嗎?”

“不是。”

“你寫下的是藍色嗎?”

“不是。”

……

李雪飛一共向記者提了7個問題。除了第1個問題“現在是白天嗎?”以及後面涉及的第7個問題是無關問題外,從第2個問題“你寫下的是白色嗎?”到後面第6個問題,都是涉及顏色的。經過這些問題測試後,李雪飛輕鬆得出了答案:“你寫的顏色是白色,來看看你的圖譜吧!”李雪飛指著電腦說。記者發現1、2兩個問題的指數特別高,呈波峰狀,之後開始逐漸下降。“你在回答1、2兩個問題時反應是較強的,其中第1個問題是無關的,只是為了排除心理緊張造成的波動,只有在第2個問題上出現的波動最大,形成一個波峰,之後就沒有反應了,說明你的注意力就集中到第2個問題上,之後就開始放鬆,對其他的問題基本就不在意了。”李雪飛解釋說。果然,這些波動在圖譜上一目了然。

只要他做過,一般很難抵得過三輪的測試,因為那時的心理壓力實在是太大了。曾有一個不滿20周歲的嫌疑人,在測謊進行到一半時就崩潰到哇哇大哭,承認了犯罪事實。

記者體驗:

說那句假話時圖譜很“激動”

採訪中了記者解到,目前哈爾濱市公安局正在籌建更現代化、更完善的心理測試中心,讓測謊技術更好地發揮作用。那麼,測謊究竟是怎樣一種體驗呢?故作鎮定能否擾亂測謊儀的判斷?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親身體驗了一次。

按流程,李雪飛讓記者在一張白紙上寫下一個顏色,記者寫了“白”字,並把紙張放在一邊,不讓李雪飛看到。隨後,李雪飛給記者帶上這套“裝備”,在臨測試前記者努力讓自己心態放鬆,呼吸調勻,但手指上的儀器“砰砰”直跳,李雪飛笑著說:“這就是你的心跳,每個人都會緊張,儘量放鬆,不要動。”

測試開始,記者努力讓呼吸平穩。按照李雪飛的要求,記者要對他所有提問回答“不是”。

“現在是白天嗎?”

“不是”

“你寫下的是白色嗎?”

“不是。”

“你寫下的是紅色嗎?”

“不是。”

“你寫下的是藍色嗎?”

“不是。”

……

李雪飛一共向記者提了7個問題。除了第1個問題“現在是白天嗎?”以及後面涉及的第7個問題是無關問題外,從第2個問題“你寫下的是白色嗎?”到後面第6個問題,都是涉及顏色的。經過這些問題測試後,李雪飛輕鬆得出了答案:“你寫的顏色是白色,來看看你的圖譜吧!”李雪飛指著電腦說。記者發現1、2兩個問題的指數特別高,呈波峰狀,之後開始逐漸下降。“你在回答1、2兩個問題時反應是較強的,其中第1個問題是無關的,只是為了排除心理緊張造成的波動,只有在第2個問題上出現的波動最大,形成一個波峰,之後就沒有反應了,說明你的注意力就集中到第2個問題上,之後就開始放鬆,對其他的問題基本就不在意了。”李雪飛解釋說。果然,這些波動在圖譜上一目了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