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腦梗死的主要元兇之一——頸動脈狹窄

腦梗死的主要元兇之一——頸動脈狹窄

腦梗死又稱缺血性腦卒中, 是指因腦部血液供應障礙, 缺血、缺氧導致的局限性腦組織缺血性壞死或軟化。 腦梗死患者可以出現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偏盲、失語等症狀, 嚴重者可出現意識障礙、昏迷, 甚至死亡。 腦梗死不僅給人類健康和生命造成極大威脅, 而且給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極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負擔。

供應人腦的血管就像大樹的樹幹, 腦組織就像樹葉, 需要樹幹提供養分。 只有血管暢通, 才能保證腦組織有充足的營養, 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如果樹幹不能提供足夠的養分,

樹葉就會枯萎。 腦組織也一樣, 如果供血血管堵塞, 就會造成腦組織缺血壞死。

哈醫大四院神經外科三病房張偉光醫生介紹, 供應人腦的主幹血管有四根, 兩根頸內動脈和兩根椎動脈。 頸內動脈的管徑相對較粗, 為3/4的腦組織提供養分。 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會造成頸動脈狹窄, 造成腦組織供血不足, 進而發展成為腦梗死。

對於嚴重的頸動脈狹窄, 單純藥物治療難以解決, 往往需要外科手術治療。 目前治療重度頸動脈狹窄主要有兩種方法: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和介入頸動脈支架植入成形術。 其中介入療法操作簡單, 創傷小, 成功率高, 受到越來越多患者的青睞。

病例1: 男患, 62歲。 因陣發性言語不清、左側肢體無力入院。

腦血管造影顯示右側頸內動脈重度狹窄。 行介入頸動脈支架植入術, 術後患者再未出現神經功能缺失症狀。

病例2:男患, 74歲。 因左側肢體無力, 走路不穩入院。 頭MRI顯示右側大腦半球多發梗死灶。 腦血管造影顯示右側頸內動脈重度狹窄, 經內科保守治療, 病情平穩後行右頸動脈支架植入術。 術後患者恢復良好, 痊癒出院。

張偉光醫生介紹, 定期體檢, 對頸動脈狹窄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腦梗死的發生是可以避免的。 對於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高危人群應注意控制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 保持良好的養生習慣, 控制血壓、血脂, 戒煙限酒, 飲食偏素, 適當運動, 保持良好的心態。 有過腦卒中發作的患者可長期服用腸溶阿司匹林預防血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