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聚焦|“臺灣眼”看“湖南智造”——第十四屆海峽兩岸媒體來湘聯合採訪活動側記

從領先全球的高端地下工程裝備到個性化定制的工業3D列印技術, 從現代化的工業4.0生產線到工業機械智慧雲服務平臺…… 11月13日至16日, 以“科技創新, 智造湖南”為主題的第十四屆海峽兩岸媒體來湘聯合採訪活動在長沙舉行, 來自海峽兩岸30餘家媒體的記者參加聯合採訪。 其中, 來自中天電視臺、工商時報等17家媒體的20多名臺灣媒體人, 走進長沙工業園區、工廠車間, 實地感受了一把“湖南智造”的魅力。

鐵建重工海外部總經理朱漢軍接受兩岸媒體採訪。

兩岸媒體聯合採訪團在盾構機前合影。

驚豔:智慧型機器人、3D列印,

“湖南智造”超乎想像

“只需一個工人輕按按鈕, 機器人便可有條不紊地搬運、組裝、焊接, 將一堆散亂的零部件變成完美成品;像電影《機器姬》裡面善解人意的機器人女僕艾娃一樣, 你隨時可以挑一個送餐、引導、講解、導遊的機器‘幫老倌’回家……今後, 有了長沙智慧型機器人研究院強大的智力支持, 這一幕很快就能在長沙變為現實。 ” 11月16日上午, 採訪團參訪位於長沙市雨花區的長沙智慧型機器人研究院, 各種不同功能的智慧型機器人應用產品引發臺灣媒體記者搶拍。 這是由台南古都廣播公司供稿、臺灣樂上新聞網當日發出的一則報導。

台南古都廣播公司總經理蘇恩恩告訴記者, 截至16日傍晚, 古都廣播已經播出4則現場新聞, 同時向其他合作媒體供稿33則。

“個人覺得在日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 製造業的智慧化水準, 某種程度上代表著城市之競爭力, 只有搶先佈局, 搶佔制高點, 打造核心競爭力, 才能在新一輪的產業革新中贏得先機。 ”蘇恩恩稱讚說, 長沙智慧型機器人硏究院從培養、引進、孵化技術人才, 到推廣機器人和智慧裝備技術的整合與應用, 將引領長沙乃至整個中部地區的智慧製造和創新科技產業提檔升級。

11月15日上午, 華曙高科的3D列印展廳裡精美絕倫的展品, 讓採訪團駐足稱奇。 在這裡,

牙齒、燈具、運動鞋、儀錶盤等, 都可以通過3D列印出來, 還可以實現個性化定制。 “‘湖南智造’超乎想像。 ”臺灣中天電視臺記者張卉林說, 回到臺灣將製作專題片介紹湖南的智慧智造, 讓臺灣的同胞也瞭解當今大陸的智慧化產業發展現狀。

驚歎:“魚米之鄉”造出“大國重器”,

科技創新提升傳統產業

11月14日, 站在鐵建重工盾構機車間內。 一台即將奔赴前線的9米級土壓平衡盾構機, 讓採訪團的媒體記者們第一次近距離感受盾構機的磅礴氣勢。

傳統“魚米之鄉”造出的“大國重器”, 無疑讓記者們興奮。 不少記者紛紛拿起手中的長槍短炮, 選好角度, 記錄下眼中盾構機最美的畫面。 盾構機背後的故事更勾起了記者們的挖掘欲望。

“2017年鐵建重工生產的盾構機率先出口俄羅斯、土耳其,

在聞名遐邇的‘地鐵之都’莫斯科挑戰世界極寒環境……”被記者們團團圍住的鐵建重工海外部總經理朱漢軍, 為大家講述起鐵建重工的“一帶一路”探索之旅。 他介紹的鐵建重工進軍臺灣市場的情況, 更是引發了一輪提問熱潮。

採訪結束後, 臺灣指傳媒社長游勝鈞以《鐵建重工技術領先國際, 臺灣交通發展貢獻良多》為題, 發出了一則報導。 他說, 鐵建重工的盾構機從無到有, 再到關鍵技術趕超德、美, 領先世界, 讓他感受到湖南在技術創新上的爆發力。

一台機械裝備出現故障, 駕駛員還沒來得及打報修電話, 維修分隊已經趕到了現場, 進行及時維修;用戶可以通過手機上的App及時查看裝備的地理位置, 性能及運行情況…… 11月15日上午,在中聯重科的展廳中,智慧雲服務平臺提供的智慧化服務水準令臺灣媒體記者驚歎。工作人員的現場演示,讓大家深切感受到科技創新給湖南傳統產業帶來的升級與發展,紛紛為之豎起大拇指。

點贊:從人文山水到科技創新,

“湖南面孔”日新月異

這次的聯合採訪團中,有不少臺灣媒體人都是湖南的老朋友。自由新聞社社長袁天明就已經是第五次來湖南了。“每次來都能感受到湖南各方面的發展變化實在是太快了!”袁天明說,以前來湖南,看的是湖南的雜交水稻、人文山水,這次來湖南之前,收到聯合採訪的行程安排,“科技創新、智造湖南”這個主題讓他對採訪行程充滿期待,幾天的實地參訪,湖南智慧製造的發展速度和發展成果更是讓他倍感驚豔。在袁天明看來,這些成果的取得,是湖南地方政府和民眾上下一心,共同努力的結果。他表示,今後會更積極促成兩地記者協會間的交流交往活動,促進臺灣民眾對湖南的深入瞭解。

採訪團中,還有一位資深臺灣媒體人曠湘霞,更是與湖南淵源深厚。曠湘霞祖籍湖南,雖然在臺灣出生長大,但對湖南充滿感情,尤其對湖南菜情有獨鍾。以前在電視臺工作期間,曾經多次前來湖南,親眼見證了湖南這些年日新月異的變化。

“以前只知道電視湘軍厲害,沒想到湖南的智慧製造也這麼厲害。”曠湘霞更是為湖南經濟飛速發展背後的推動力點贊,她說,這說明湖南省委省政府決策清晰,有遠見有目標。作為一名湖南的“女兒”,她言語中倍感驕傲和自豪。

來源 | 湖南日報、華夏經緯網

編輯 | 彭可心

性能及運行情況…… 11月15日上午,在中聯重科的展廳中,智慧雲服務平臺提供的智慧化服務水準令臺灣媒體記者驚歎。工作人員的現場演示,讓大家深切感受到科技創新給湖南傳統產業帶來的升級與發展,紛紛為之豎起大拇指。

點贊:從人文山水到科技創新,

“湖南面孔”日新月異

這次的聯合採訪團中,有不少臺灣媒體人都是湖南的老朋友。自由新聞社社長袁天明就已經是第五次來湖南了。“每次來都能感受到湖南各方面的發展變化實在是太快了!”袁天明說,以前來湖南,看的是湖南的雜交水稻、人文山水,這次來湖南之前,收到聯合採訪的行程安排,“科技創新、智造湖南”這個主題讓他對採訪行程充滿期待,幾天的實地參訪,湖南智慧製造的發展速度和發展成果更是讓他倍感驚豔。在袁天明看來,這些成果的取得,是湖南地方政府和民眾上下一心,共同努力的結果。他表示,今後會更積極促成兩地記者協會間的交流交往活動,促進臺灣民眾對湖南的深入瞭解。

採訪團中,還有一位資深臺灣媒體人曠湘霞,更是與湖南淵源深厚。曠湘霞祖籍湖南,雖然在臺灣出生長大,但對湖南充滿感情,尤其對湖南菜情有獨鍾。以前在電視臺工作期間,曾經多次前來湖南,親眼見證了湖南這些年日新月異的變化。

“以前只知道電視湘軍厲害,沒想到湖南的智慧製造也這麼厲害。”曠湘霞更是為湖南經濟飛速發展背後的推動力點贊,她說,這說明湖南省委省政府決策清晰,有遠見有目標。作為一名湖南的“女兒”,她言語中倍感驕傲和自豪。

來源 | 湖南日報、華夏經緯網

編輯 | 彭可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