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市僑辦主任尹明琴接受專訪 多舉措為僑服務

半島網11月15日消息 今天下午, 市政府僑辦召開新一代歸僑僑眷證頒發暨為僑服務法律顧問團換屆會議, 市僑辦主任尹明琴接受了中新社、鳳凰網、半島網等新聞媒體的聯合專訪。

記者:尹主任, 您好, 剛剛我看到很多歸僑僑眷拿到了新的歸僑僑眷證, 和我們的身份證很像, 請問一下新版歸僑僑眷證和舊版的區別在哪裡, 辦理歸僑僑眷證的意義和作用是什麼?

尹明琴:歸僑僑眷證是歸僑僑眷的身份證件, 在《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實施辦法》中也明確規定僑務部門負責依申請審核認定歸僑、僑眷的身份。

2015年底, 根據國家“放管服”工作要求, 歸僑僑眷的身份認定和證件制發工作由省僑辦下放至市政府僑辦。 市政府僑辦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 從申報材料、辦理流程等多個方面, 從便民的角度重新進行了梳理。 我們發現原有的紙質證件攜帶不方便, 資訊保密性差, 真假鑒別難度大, 有一些歸僑僑眷在需要證明身份時會被要求再到僑辦重複開具證明。 現在已經進入數位化時代, 電子卡, 二維碼遍佈我們的生活, 去市場買菜都可以掃二維碼付款了。 所以我們決定必須對我市的歸僑僑眷證進行升級換代。

新版的證件採用IC卡, 與舊證相比存儲容量大、保密性好、仿偽技術強。 前期通過市場調研, 赴北京、上海、廣東等僑鄉學習考察,

以及專家諮詢, 我們發現IC卡已在多個公共服務領域得到普及應用, 比如說我們的身份證、公交卡、社保卡等等, 效果都很好。 所以我們最終採取了IC卡。

對應著新版歸僑僑眷證我們還建立了數位化的歸僑僑眷資訊管理系統, 充分利用現代資訊技術數位化、視覺化、全程留痕的特點提高我們依法行政工作的便利化和透明度;運用大資料技術, 突破人工局限, 對海量的歸僑僑眷資料進行精准的分析研究, 為不同的僑胞提供個性化服務。 同時在技術上又為以後與公安、民政等有關政府部門的聯網做了鋪墊, 相信有了新技術的助力, 我們的為僑服務工作在未來將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記者:為什麼要成立“為僑服務法律顧問團”這樣一個面向特定群體的法律顧問團,

有什麼實際的意義和作用?

尹明琴:根據國務院僑辦資料統計, 現在我國在海外的華僑華人達到了6000萬, 歸僑僑眷是3000萬, 我市現在有歸僑僑眷30萬人, 海外華僑華人20萬人, 這個群體非常龐大, 而且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影響力。 隨著我市改革開放和國際化步伐的加快, 這一群體與我市的聯繫也是越來越緊密。 比如說, 我們身邊的親戚、朋友、鄰居出國留學, 留在國外工作, 過了幾年掌握了世界上比較先進的技術, 為了回報家鄉也為了給自己更好地發展機會, 又回到青島創新創業, 這種情況現在應該說是比比皆是。

不論是海外華僑華人還是歸僑僑眷, 他們在我市的日常工作生活交流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困難和問題。

如何維護廣大僑胞的合法權益是僑務部門依法行政的重要工作內容, 建立一支專業為僑服務法律團隊, 搭建平臺, 構築為僑法律服務網路, 是市僑辦積極推動的工作。

我們與市司法局聯手組建成立了為僑服務法律顧問團, 優選了22名特邀律師, 針對僑胞來青投資經營、工作、生活全方位提供法律服務, 尤其是在金融、投資領域, 提振了僑胞來青發展的信心, 也改善了我市創業發展的環境。

新一屆的法律顧問團我們吸納了更多全方位、多領域的年輕優秀律師, 建立了覆蓋全市的為僑服務法律網路, 為廣大僑胞提供法律前置服務, 推出了更多惠僑法律服務政策,

希望能為廣大僑胞帶來真實惠, 解決真問題。

記者:尹主任, 您講話中多次提到為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請介紹一下目前我市為僑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情況, 以及具體能為僑胞提供哪些服務?

尹明琴:我市的為僑公共服務體系從整體上說是一個包含為僑行政服務平臺、為僑服務網路平臺、為僑服務綜合平臺的綜合統籌協調體系。

為僑行政服務平臺方面, 青島市僑辦是山東省僑務系統首家進駐市級行政審批大廳的僑務部門。 2015年底, 根據國務院“放管服”工作精神, 山東省僑辦將涉僑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事項全部下放至市級僑務部門。 我們無縫承接, 將華僑回國定居、歸僑僑眷身份認定、“三僑子女”中高考升學照顧身份確認等六項與僑胞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事項全部納入行政審批大廳視窗一站式辦理。 加強與公安、教育、人社等部門的銜接工作,變“僑胞來回跑”為“部門協同辦”。

為僑服務網路平臺方面,我們借助僑寶APP,青島僑網,微信等技術平臺,主動做好政府資訊公開,及時發佈有關僑務工作動態和政策資訊,便利僑胞查詢,不斷豐富拓展線上線下為僑服務功能。

為僑服務綜合平臺方面我們依託歸僑僑眷聚集的社區、校區、園區,建立了各類符合國家、省、市標準的基層為僑服務示範單位20餘家,如我們在中德生態園、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建立了國家級的為僑服務示範單位,在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建立了 “僑之家”,在市南、市北、城陽、平度等區市建立了社區僑務工作示範單位。在社區裡,我們通過各種文體交流聯誼、暖僑敬老、共建共用活動,密切聯繫僑界群體,更好地將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懷送到他們身邊,使他們有更多的獲得感。在校區、園區,我們著重于打造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為僑界專業人士就業創業提供政策支援、事業扶持、生活保障等公共服務,以優質的服務環境,營造引得進、留得住、能發展的良好氛圍,服務國家人才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記者:尹主任,近年來,我市推進僑務法治建設,依法護僑方面有哪些成效?

尹明琴: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將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作為基本方略,近年來,市政府僑辦不斷強化僑務工作法治建設,與相關職能部門共同努力,維護好、實現好僑胞正當合法權益。

一是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

護法》和《山東省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條例》。我市每年組織全市涉僑部門開展“僑法宣傳月”、“集中宣傳日”等活動,定期舉辦僑法知識培訓班和法律大講堂,積極推動僑法進社區、校區和園區,在僑務門戶網站開展涉僑法律知識問答,充分利用網路優勢開展僑法宣傳。堅持法制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學法與用法相結合,普法與依法維權相結合,切實提高了全社會依法行政、保護歸僑僑眷合法權益的意識,營造了依法護僑的良好氛圍。目前,我市僑法宣傳示範點共20個,其中國務院僑辦授牌的“僑法宣傳示範點”6個。

二是完善涉僑政策法規,我們結合青島實際,適時出臺涉僑政策規定。我們聯合市教育局制定下發了《關於華僑子女來青接受義務教育相關問題的規定》,明確華僑子女在我市就讀義務教育,應視同當地居民子女辦理入學手續,免繳學費和雜費,從而有效解決了華僑子女在青上學難、上學貴的實際問題。

我們聯合市財政局出臺了《關於調整歸僑生活困難補貼標準的通知》,將早期退休歸僑職工每人每月生活補貼由30元提高至200元;將無退休金收入的困難歸僑每人每月生活困難補助由150元提高至300元,資金全部由財政負擔,按月發放,使他們充分感受到黨和政府對廣大歸僑的關懷、愛護,共同分享了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的成果。2013年以來,全市共辦理涉僑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事項680餘件次。

三是強化依法護僑工作。我們組織開展了僑務政策法規檢查活動,全面梳理了華僑和歸僑僑眷權益保護中存在的問題,針對華僑出入境、依法平等參加社會保障、辦理民商事務、慈善捐贈管理等體制性、政策性、程式性障礙;研究提出了解決方案,推動有關職能部門解決。建立健全維護僑益工作協調機制,開展涉僑政策法規實施的協調會商和監督檢查,依法解決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遇到的侵權問題。我們組建了專業的為僑服務法律團隊,設立了“僑務法律諮詢中心”,搭建了為僑法律服務平臺,為廣大僑胞提供法律服務,引導廣大僑胞學法,用法,依法維護自身權益。

記者 王君莉

[編輯: 王君莉]

加強與公安、教育、人社等部門的銜接工作,變“僑胞來回跑”為“部門協同辦”。

為僑服務網路平臺方面,我們借助僑寶APP,青島僑網,微信等技術平臺,主動做好政府資訊公開,及時發佈有關僑務工作動態和政策資訊,便利僑胞查詢,不斷豐富拓展線上線下為僑服務功能。

為僑服務綜合平臺方面我們依託歸僑僑眷聚集的社區、校區、園區,建立了各類符合國家、省、市標準的基層為僑服務示範單位20餘家,如我們在中德生態園、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建立了國家級的為僑服務示範單位,在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建立了 “僑之家”,在市南、市北、城陽、平度等區市建立了社區僑務工作示範單位。在社區裡,我們通過各種文體交流聯誼、暖僑敬老、共建共用活動,密切聯繫僑界群體,更好地將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懷送到他們身邊,使他們有更多的獲得感。在校區、園區,我們著重于打造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為僑界專業人士就業創業提供政策支援、事業扶持、生活保障等公共服務,以優質的服務環境,營造引得進、留得住、能發展的良好氛圍,服務國家人才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記者:尹主任,近年來,我市推進僑務法治建設,依法護僑方面有哪些成效?

尹明琴: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將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作為基本方略,近年來,市政府僑辦不斷強化僑務工作法治建設,與相關職能部門共同努力,維護好、實現好僑胞正當合法權益。

一是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

護法》和《山東省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條例》。我市每年組織全市涉僑部門開展“僑法宣傳月”、“集中宣傳日”等活動,定期舉辦僑法知識培訓班和法律大講堂,積極推動僑法進社區、校區和園區,在僑務門戶網站開展涉僑法律知識問答,充分利用網路優勢開展僑法宣傳。堅持法制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學法與用法相結合,普法與依法維權相結合,切實提高了全社會依法行政、保護歸僑僑眷合法權益的意識,營造了依法護僑的良好氛圍。目前,我市僑法宣傳示範點共20個,其中國務院僑辦授牌的“僑法宣傳示範點”6個。

二是完善涉僑政策法規,我們結合青島實際,適時出臺涉僑政策規定。我們聯合市教育局制定下發了《關於華僑子女來青接受義務教育相關問題的規定》,明確華僑子女在我市就讀義務教育,應視同當地居民子女辦理入學手續,免繳學費和雜費,從而有效解決了華僑子女在青上學難、上學貴的實際問題。

我們聯合市財政局出臺了《關於調整歸僑生活困難補貼標準的通知》,將早期退休歸僑職工每人每月生活補貼由30元提高至200元;將無退休金收入的困難歸僑每人每月生活困難補助由150元提高至300元,資金全部由財政負擔,按月發放,使他們充分感受到黨和政府對廣大歸僑的關懷、愛護,共同分享了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的成果。2013年以來,全市共辦理涉僑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事項680餘件次。

三是強化依法護僑工作。我們組織開展了僑務政策法規檢查活動,全面梳理了華僑和歸僑僑眷權益保護中存在的問題,針對華僑出入境、依法平等參加社會保障、辦理民商事務、慈善捐贈管理等體制性、政策性、程式性障礙;研究提出了解決方案,推動有關職能部門解決。建立健全維護僑益工作協調機制,開展涉僑政策法規實施的協調會商和監督檢查,依法解決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遇到的侵權問題。我們組建了專業的為僑服務法律團隊,設立了“僑務法律諮詢中心”,搭建了為僑法律服務平臺,為廣大僑胞提供法律服務,引導廣大僑胞學法,用法,依法維護自身權益。

記者 王君莉

[編輯: 王君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