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風雲三號”D星成功發射 可更早獲知未來天氣狀況 服務生態文明建設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報導11月15日2時35分, 我國“風雲三號”D星搭乘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 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作為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系列的第4位元成員, “風雲三號”D星將幫助人們更早獲知未來天氣狀況, 降低自然災害對經濟社會的影響。 它所具備的對氣溶膠、溫室氣體探測能力, 將在應對氣候變化, 服務生態文明建設、“一帶一路”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風雲三號”D星發射現場。 張宏偉攝影

“風雲三號”D星將接替已在太空工作8年的“風雲三號”B星, 與C星“搭檔”進行上下午組網觀測, 並與去年年底發射的“風雲四號”A星分別“值守”在800公里和3.6萬公里的高空, 組成我國新一代高低軌道氣象衛星星座。

“風雲三號”D星共裝載了10台遙感探測儀器, 載荷配置和性能指標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 除5台儀器為繼承性儀器外, 紅外高光譜大氣探測儀、近紅外高光譜溫室氣體監測儀、廣角極光成像儀、電離層光度計等4台儀器為全新研製、首次上星搭載,

同時核心儀器中解析度光譜成像儀大幅升級改進, 性能顯著提升。

“風雲三號”D星搭載的紅外高光譜大氣探測儀採用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探測技術, 光譜覆蓋通道較以往儀器通道數量增加了70多倍, 對我國中長期數值天氣預報的支撐能力有極大提升, 可使登陸颱風等高影響天氣預報時效提前到5天至7天。

中解析度光譜成像儀是“風雲三號”系列衛星的核心儀器之一, 升級改進後可以媲美美國即將發射的聯合極軌氣象衛星的成像儀器, 是國際同類最先進的儀器, 可以高精度定量反演雲、氣溶膠、海洋水色等, 為國內外生態治理、災害監測提供科學支援。

此外, “風雲三號”D星搭載的廣角極光成像儀和電離層光度計可以在保障我國空間基礎設施安全、國家航太強國戰略實施中發揮重要作用。

“風雲三號”D星是國內首顆利用南極衛星資料接收站接收資料的對地遙感衛星。 90%的全球觀測資料都能從觀測之時算起80分鐘內傳回國內, 星地資料傳輸速率增加了30%, 計算能力增加了17.5倍, 資料存儲能力增加了近10倍。

據瞭解, 目前我國已經成功發射16顆氣象衛星, 9顆在軌運行, 為氣象、海洋、林業、農業、民航等應用領域提供了大量全球及區域的地球觀測資訊, 為國民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防災減災作出了重要貢獻。 據初步估算, “風雲”氣象衛星投入產出效益比超過1:40, 是我國民用遙感衛星中應用範圍最廣、效益發揮最好的衛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