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探索我國下一代重型隱身艦載機,大膽設想,理性分析

隨著第一艘國產航母001A級下水期限的日益臨近, 有些久經不衰的話題又重新進入了大家的視野。 比如我國的彈射起飛型航母何日現真容?神秘的鶻鷹2.0劍指何方?還有一直風靡網路的所謂海四代隱身艦載機。 傳說不論, 但富有創造力的腦洞仍值得玩味。

我軍的下一代艦載機究竟是什麼模樣?這一直為廣大軍迷所津津樂道。 在殲-15才投入使用不久、海軍對於艦載機和航母的時候尚在摸索階段、艦載機飛行員嚴重不足等等難題堆積成山的當下, 就下一代艦載機做出太多超常的構想是無益的。

當然, 要構想的話就得做出科學的探討, 要用圖說話。

彈射型殲十五疑似首飛成功

假如你是海軍, 四代艦載機怎麼選?

海軍大概就三種選擇:

方案A:殲-20改。 空軍型已經量產, 改艦載型研製週期大概5年, 而且5年後有希望和空軍型同時換發具備超巡能力。 研製經費最低,

生產價格因為可以和空軍型共用子系統和部分結構件, 共用生產線, 所以會低於方案B。 戰鬥力較高

殲-20

方案B:重新研發重型機。 研製週期大概10年(因為無論南北方, 都有各自的經驗, 601有J-15經驗, 611有J-20經驗), 10年後具有超巡能力。 研製經費居中(因為發動機、雷達等子系統可以和J-20通用),

生產費用最高。 戰鬥力最高(畢竟是專門設計的艦載機)

方案C:重新研發中型機。 研製週期大概10年(611可以縮小J-20, 601有粽子驗證機了), 但要至少15年後才能有超巡能力(四代中推還沒立項, 參考WS-15立項後15年才可能靠譜)。 研製經費最高(重要子系統全部都要重新研製), 生產費用最低(畢竟是中型機)。 戰鬥力最低(畢竟是中型機)

網友設想艦載機版殲-20正在起飛裝備工作

到2025年, 如果選方案A, 應該已經有至少兩條002裝上完全體J-20H;如果選方案B, 002還在玩J-15, 準備換四代;如果選方案C, 002還在玩J-15, 準備換A狀態中型。

到2030年, 如果選方案A, 我想玩了十年四代的海軍應該已經很明白五代機該是啥樣了, 多半已經立項了;選方案B, 四代機才玩了五年的海軍應該還在考慮五代機到底該長啥樣;選方案C, 剛剛拿到完全體四代機的海軍表示五代機是啥, 能吃麼?

你對這件事怎麼看?歡迎點擊下方評論按鈕, 立刻參與話題討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