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暨南大思政|暨南大學打好“僑牌”,創新思政工作體系

近日, 暨南大學召開全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 發佈《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意見》總綱文件和8項具體配套制度, 形成了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1+8”制度群,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

暨大師生認為, 要聚焦立德樹人,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勇於擔當, 堅持分類培養、促進融合的思政工作方法, 進一步研究和把握新時期僑校學生思政工作面臨的新情況, 為港澳臺地區和海外培養更多的創新拔尖人才。

建分類培養思政工作體系

“我深刻感受到只有強大的祖國,

才有現在澳門居民的美好生活。 我相信, 隨著港珠澳大橋建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澳門居民的生活會一年比一年好。 ”在觀看了十九大開幕式後, 暨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廣播電視學2013級、澳門籍學生伍凱雯深有感觸。 她正在澳門雜誌社實習, 畢業後計畫參與推動大陸與澳門的交流合作。

暨大是中國第一所由政府創辦的華僑學府, 被譽為“華僑最高學府”。 截至今年9月, 來自127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在校華僑、港澳臺和外國留學生13909人, 居全國第一。

“作為一名在高校學生思政工作一線奮戰了23年的老兵, 我更加覺得肩負的責任之重大, 使命之光榮。 ”暨大學生處處長區向麗介紹, 學校將深入開展核心價值引領工程、思想政治課建設工程、網路陣地建設工程和優良學風塑造工程等11大工程,

致力於打造富有僑校特色的、全方位、全過程、立體化、閉環式的學生思政工作體系。

暨大校長胡軍表示, 學校紮根中國大地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 制定了有針對性的分類培養方案, 把內地學生培養成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把港澳臺僑學生培養成具有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國家認同, 擁護“一國兩制”和國家統一, 弘揚民族精神和中華文化, 能為港澳臺地區和海外社會發展和繁榮穩定做出貢獻的人才;把華人及外國留學生培養成熱愛中華文化, 對中國有深厚感情, 能為住在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和為中外友好往來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才。

搭建優秀港澳臺僑生成長平臺

今年9月, 暨大社會科學部副教授張龍平給部分大一港澳臺新生佈置了一道作業題:實地考察廣東祖籍地, 向同學介紹你眼中的“故鄉”。

“這是一道課外作業題, 也是港澳臺僑學生的‘尋根’過程”。 張龍平說, 暨大港澳臺僑生的國情教育課堂, 既有有趣的歷史知識點, 也有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 學生走遍了中共三大會址、團一大廣場等廣州紅色遺址。

如今, 暨大在課堂教學上構建“中國傳統文化”“文化與人生”“文化與中國發展”“文化與世界”為主要內容的課程模組, 在校園文化活動上舉辦中華知識大賽、經典誦讀大賽、中華文化大講堂等系列活動, 在社會實踐活動上開展中國文化之旅、廣東社會實踐與歷史文化考察和成立“WE創·港澳臺僑青年眾創空間”,

讓港澳臺僑學生感受濃厚傳統文化氛圍、瞭解中國國情和參與創新創業活動。

“作為一名華裔學生, 我在暨大學習很多華人華僑知識, 也參加了十多次省內外社會文化考察活動。 ”暨大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政治專業2015級、老撾華裔林英才說。 暨大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2014級、香港籍學生施嘉祖說, 他在課堂上瞭解了虎門硝煙歷史, 也參加實踐考察活動, 重走了長征路、參觀遵義會議會址, 深入瞭解祖國的歷史、文化和發展。

“暨大在分流培養與多元文化的融合教育上成效顯著, 獲得廣泛好評。 ”暨大黨委書記林如鵬表示, 培養港澳臺僑學生對於促進祖國統一,

維護港澳臺地區和僑居地的繁榮穩定有著重要的作用。 暨大以增強港澳臺僑學生的“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為目標,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切入點, 在課程設置與培養方式上採取“分流培養”與在育人目標上與境內生培養的融合統一。

(會議現場)

原文連結: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7-11/14/content_7681750.htm

本文轉載自《南方日報》

編輯|陳華龍

(會議現場)

原文連結: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7-11/14/content_7681750.htm

本文轉載自《南方日報》

編輯|陳華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