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她用海上漂來的木頭,裝扮了百年老別墅

楊桃院子在鼓浪嶼已經是一個地標了,

每個踏進楊桃院子的人

都會下意識地抬頭, 找楊桃。

幽然古樸的安海路8號,

院子迎門就是那株楊桃樹,

就著午後的陽光,

第一次這麼仔細地看清楚,

原來楊桃的花也很美。

(圖片來自:水為刀)

在踏上鼓浪嶼之前,

就有朋友向小城君推薦了吳姐,

一枚鼓浪嶼好“地膽”。

見了面才知道,

吳姐不是土生土長的廈門人,

卻比大部分人都要熟悉鼓浪嶼。

這種熟悉源自熱愛,

若不是熱愛這些歷經百年的老別墅,

又怎麼會花一年半的時間,

修繕一棟破敗的老宅。

相對鼓浪嶼喧囂的商業街區, 安海路更像是舊時光裡的住宅區, 左鄰右舍是楊家園、三一堂、八卦樓等風貌老建築。

楊桃院子改自一棟紅磚老別墅, 是某菲律賓華僑的祖產, 主樓仍保留著前主人的“承主紀念樓”牌匾, 走進來才發現, 這座質樸的紅磚樓裡, 藏著一個六百平方米的大庭院。

比老別墅更特殊的,

是這裡的木質傢俱。

在落戶楊桃院子之前,

它們絕大多數已經在海上漂流了數年,

甚至, 數十年。

才有了如此獨特的面貌,

藏著歲月, 藏著故事。

誰能想到, 去海裡找木頭呢?

吳姐從朋友那兒得知, 那些在海上漂泊了幾十年的老漁船木, 耐得住海水侵蝕,擁有獨特的木質紋理,品質極優,很多卻因為漁船的淘汰而被廢棄在岸邊。於是,她與朋友們成立了工作室,請來幾位老木匠師傅,用老船木為原料製作原創傢俱。

2009年8月,一場名叫莫拉克的颱風,給福建省第一大島——平潭島,帶來了大量漂流木。吳姐與朋友就沿著平潭的海岸線,在小漁村裡挨家挨戶地收集這些來自海洋的木料。

來自山林的漂流木和老船木,吳姐把它們統稱為海木。再生海,就是幫這些被廢棄的海木,重新煥發生機。

漂流木顏色較淺,老船木顏色較深

來自山林,在海洋生活了幾十年,又回歸陸地的木頭,每一塊外觀紋路都不一樣,設計師順勢而為,設計成的傢俱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些材料獨特設計原創的木頭傢俱或擺飾,把楊桃院子變成一個絕佳的裝置藝術作品。

有很多人走進楊桃院子不為別的,

坐在樹下喝一杯主人特製的絲襪奶茶,

感受上個世紀初的殖民風情,

和來自山川海洋的奇妙再生。

楊桃院子在鼓浪嶼有三家,

文藝青年們也許會更愛

位於中華路30號的中華紅墨店,

它就像是民國電影的天然片場。

整棟小樓最夢幻的部分,

是一整面牆的琺瑯花窗,

正午的陽光下,

散發著朦朧的彩色光暈,

百年前的定制,破了一塊都無處可尋。

地上的花磚也都是當年的舊物,

舊時富貴人家的大皮箱,

拿來做茶几倒是合適。

拉開細窄的木門,

裡面是現代化的晶片感應門,

舊日的腔調要維護,

現代化的安保也絲毫不漏。

進門處地上的花磚故意反著貼,

你看不到正面的花紋,

看到的卻是背面的logo,

那可是一家百年前的公司。

拐角處簡單的桌椅佈置,

搭配爬滿綠植的古老牆面,

像是男女主人公下一秒就要坐下來,

聊一聊人生。

別墅裡有吳姐搜集來的古董傢俱,

當然也少不了海木,

在設計師手中,

它化身為床頭堅固的守護。

當鼓浪嶼上的老別墅接二連三被人洗去“包漿”粉刷一新的時候,吳姐卻要花了一年兩年的時間去還原一棟老宅,修舊如舊,付出的不只是數倍的金錢,還有敢於堅持的勇氣和熱愛。

楊桃院子的復興古堡店

也有一個大花園,

有著和總店如出一轍的清爽設計,

老宅和海木和諧相伴。

走進室內,

才發覺古堡這個名字的奧妙。

原生態的牆面和島上特有的扁紅磚

頗有時空的穿越感。

在這裡,海木轉移到了牆上,

成了頗具設計感的陳設,

和鐵藝吊燈搭配得琴瑟和鳴。

穿過長長的走廊,爬半層的石階,主樓的背後高地居然別有洞天,有一處視野更高更開闊的花園,吳姐用海木和老別墅裡的舊窗門打造了一個半開放式的茶室。

露臺有兩株巨大的龍眼樹,還有各色果樹,吳姐笑稱,前任主人想必極愛水果。龍眼樹花開正盛,地面和桌幾上都灑著淡黃色的小花。

綠植環繞的露臺

經常遠方來客和本地文藝青年佔據,

聊詩聊畫,喝酒喝茶。

古堡的房間裡,

壁爐、紅磚牆、海木打造的傢俱,

還原出最古典的味道。

那晚小城君住這間,

是有斜頂閣樓的LOFT房,

海島的陽光並不猛烈,

月光卻十分皎潔迷人。

早餐在花園裡吃早飯,

剛走開一會拍照,

回來就發現座位被占了……

在走進楊桃院子之前,

很難想像,

一艘老到無法工作的舊漁船,

一截海上沉浮的原木,能有什麼用?

唯有匠心,

足以令時光回轉,

舊物重生。

耐得住海水侵蝕,擁有獨特的木質紋理,品質極優,很多卻因為漁船的淘汰而被廢棄在岸邊。於是,她與朋友們成立了工作室,請來幾位老木匠師傅,用老船木為原料製作原創傢俱。

2009年8月,一場名叫莫拉克的颱風,給福建省第一大島——平潭島,帶來了大量漂流木。吳姐與朋友就沿著平潭的海岸線,在小漁村裡挨家挨戶地收集這些來自海洋的木料。

來自山林的漂流木和老船木,吳姐把它們統稱為海木。再生海,就是幫這些被廢棄的海木,重新煥發生機。

漂流木顏色較淺,老船木顏色較深

來自山林,在海洋生活了幾十年,又回歸陸地的木頭,每一塊外觀紋路都不一樣,設計師順勢而為,設計成的傢俱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些材料獨特設計原創的木頭傢俱或擺飾,把楊桃院子變成一個絕佳的裝置藝術作品。

有很多人走進楊桃院子不為別的,

坐在樹下喝一杯主人特製的絲襪奶茶,

感受上個世紀初的殖民風情,

和來自山川海洋的奇妙再生。

楊桃院子在鼓浪嶼有三家,

文藝青年們也許會更愛

位於中華路30號的中華紅墨店,

它就像是民國電影的天然片場。

整棟小樓最夢幻的部分,

是一整面牆的琺瑯花窗,

正午的陽光下,

散發著朦朧的彩色光暈,

百年前的定制,破了一塊都無處可尋。

地上的花磚也都是當年的舊物,

舊時富貴人家的大皮箱,

拿來做茶几倒是合適。

拉開細窄的木門,

裡面是現代化的晶片感應門,

舊日的腔調要維護,

現代化的安保也絲毫不漏。

進門處地上的花磚故意反著貼,

你看不到正面的花紋,

看到的卻是背面的logo,

那可是一家百年前的公司。

拐角處簡單的桌椅佈置,

搭配爬滿綠植的古老牆面,

像是男女主人公下一秒就要坐下來,

聊一聊人生。

別墅裡有吳姐搜集來的古董傢俱,

當然也少不了海木,

在設計師手中,

它化身為床頭堅固的守護。

當鼓浪嶼上的老別墅接二連三被人洗去“包漿”粉刷一新的時候,吳姐卻要花了一年兩年的時間去還原一棟老宅,修舊如舊,付出的不只是數倍的金錢,還有敢於堅持的勇氣和熱愛。

楊桃院子的復興古堡店

也有一個大花園,

有著和總店如出一轍的清爽設計,

老宅和海木和諧相伴。

走進室內,

才發覺古堡這個名字的奧妙。

原生態的牆面和島上特有的扁紅磚

頗有時空的穿越感。

在這裡,海木轉移到了牆上,

成了頗具設計感的陳設,

和鐵藝吊燈搭配得琴瑟和鳴。

穿過長長的走廊,爬半層的石階,主樓的背後高地居然別有洞天,有一處視野更高更開闊的花園,吳姐用海木和老別墅裡的舊窗門打造了一個半開放式的茶室。

露臺有兩株巨大的龍眼樹,還有各色果樹,吳姐笑稱,前任主人想必極愛水果。龍眼樹花開正盛,地面和桌幾上都灑著淡黃色的小花。

綠植環繞的露臺

經常遠方來客和本地文藝青年佔據,

聊詩聊畫,喝酒喝茶。

古堡的房間裡,

壁爐、紅磚牆、海木打造的傢俱,

還原出最古典的味道。

那晚小城君住這間,

是有斜頂閣樓的LOFT房,

海島的陽光並不猛烈,

月光卻十分皎潔迷人。

早餐在花園裡吃早飯,

剛走開一會拍照,

回來就發現座位被占了……

在走進楊桃院子之前,

很難想像,

一艘老到無法工作的舊漁船,

一截海上沉浮的原木,能有什麼用?

唯有匠心,

足以令時光回轉,

舊物重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