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Mr. Backhand,淺析陶菲克的反拍技術

陶菲克, 一位來自印尼桀驁不馴的天才球員, 一位被英國著名解說克拉克讚歎為"Master Class"的羽毛球藝術大師, 其天馬行空的反拍技術一直被球迷津津樂道,

"Mr. Backhand"的名聲不脛而走, 在羽毛球歷史上留下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

反拍技術一直是業餘球友的難點, 陶菲克動作標準, 發力流暢, 為我們提供一個很好的參考, 本篇就讓我們從多個角度賞析陶菲克的反拍中後場技術。

(1)高效流暢的步法

陶菲克多採用並步後退, 以右手球員為例, 左腳為啟動腳, 隨後快速並步後撤, 使身體先平移到位, 這和正手位的後退步法十分相似, 區別在於正手位先轉身而反手位是最後一步轉身, 最後一步以左腳為支點, 右腳自然跨前完成轉身動作。

圖一:紅衣球員並步後撤, 動作流暢有力, 注意最後一步的踏前轉身

這裡有個細節, 移動要根據來球速度進行調整, 切勿移動過快變成了原地等球, 應該把握節奏, 利用好蹬地轉身的力量, 完成“腳”-“腰”-“肩”-“肘”-“腕”的一系列力的傳導。 擊球完成後順勢右腳蹬地回動,

快速投入下一拍。 跟進速度在反拍技術中非常關鍵, 沒有良好的跟進, 對手並不懼怕僅僅幾拍的好球。

(2)協調細膩的發力

圖二:紅衣球員充分利用蹬地力量, 以肘部為支撐點釋放小臂內旋力

陶菲克的整體協調性和柔韌性非常出眾, 充分體現了羽毛球的優雅。

上肢動作中, 通過下肢產生的力量傳導到肘部時, 肘部成為了“炮臺”, 切勿以肩膀作為支點。 此時手肘的穩定是發力的關鍵, 之前內旋蓄力的小臂此時可以盡情揮擊, 將力量鞭打出去, 整套動作一氣呵成。 除了身體力量的傳導, 陶菲克的手腕手指力量也運用自如, 手指的擰動力量是他控球的關鍵一環。

(3)豐富多變的線路

陶菲克的反手後場出球隱蔽, 與他的正手一樣有很好的欺騙性, 這也得益於其手指力量的充分運用, 通過手指控制拍面角度, 增加擊球力度, 陶菲克打出了精准多變的線路, 其中反手直線抽殺如同網球天王費德勒的單反直線穿越球, 是令人賞心悅目的絕招!

圖三:經典反拍線路組織,陶菲克快速抽擊中路追身,打個措手不及!

各種大斜線也是信手拈來,彈後場和斜線劈吊都是一絕。此外,我們也可以留意他中路小斜線的運用,這個角度的平抽球比較靠近對方肩部、肘部等令人難受的位置,可以增加對方回球難度並限制回球角度,無論是用於過渡還是突擊都往往收到奇效。

(4)敏銳的反手嗅覺

以前時有疑惑:從技術上講,專業選手的反拍技術都是千錘百煉,但為何陶菲克顯得如此突出?再三思索下,感覺突破點在於其對反拍的運用思路。

陶菲克把反拍作為銜接和組織進攻的有效手段,克服“反拍被動”的常規思路,突出主動意識,把反拍從“過渡性”提升到“進攻性”的層次,這是特別關鍵的心理準備。

圖四:紅衣球員巧妙捕捉對方平高球,主動運用反拍打出直線穿越球,非常精彩!

通過反拍技術的運用,陶菲克達成一系列戰術目的:

1、運用反拍技術加強連貫速度,因為大幅度的扭腰擊球會導致動作還原相對緩慢,把握時機,通過正反手結合對對手產生持續的壓迫;

2、縮小移動範圍,減輕腰部負擔並節省體力;

3、運用反拍彈擊後場或斜線回球破壞對方網前跟進等。

陶菲克反手彈對方底線

因此,陶菲克的反拍是“理性”的選擇,而不是簡單的“秀操作”,這樣才會有穩定、良好的效果。

最後談談傷病:很多球友在練習反手時,往往會因為移動不到位或急於發力導致過度使用肩膀和手臂力量,容易引起肩周炎等運動疾病,這也是本人的切身之痛。因此,練習時應著重把步法和準備動作先做到位,形成肌肉記憶後再加強發力練習,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望與君共勉,期待大家多多留言交流!

彩蛋:綻放笑容的陶菲克體現充滿孩子氣的一面。

本文系愛羽客羽毛球網原創,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千元稿費等你拿,愛羽客投稿通道:tougao@aiyuke.com

圖三:經典反拍線路組織,陶菲克快速抽擊中路追身,打個措手不及!

各種大斜線也是信手拈來,彈後場和斜線劈吊都是一絕。此外,我們也可以留意他中路小斜線的運用,這個角度的平抽球比較靠近對方肩部、肘部等令人難受的位置,可以增加對方回球難度並限制回球角度,無論是用於過渡還是突擊都往往收到奇效。

(4)敏銳的反手嗅覺

以前時有疑惑:從技術上講,專業選手的反拍技術都是千錘百煉,但為何陶菲克顯得如此突出?再三思索下,感覺突破點在於其對反拍的運用思路。

陶菲克把反拍作為銜接和組織進攻的有效手段,克服“反拍被動”的常規思路,突出主動意識,把反拍從“過渡性”提升到“進攻性”的層次,這是特別關鍵的心理準備。

圖四:紅衣球員巧妙捕捉對方平高球,主動運用反拍打出直線穿越球,非常精彩!

通過反拍技術的運用,陶菲克達成一系列戰術目的:

1、運用反拍技術加強連貫速度,因為大幅度的扭腰擊球會導致動作還原相對緩慢,把握時機,通過正反手結合對對手產生持續的壓迫;

2、縮小移動範圍,減輕腰部負擔並節省體力;

3、運用反拍彈擊後場或斜線回球破壞對方網前跟進等。

陶菲克反手彈對方底線

因此,陶菲克的反拍是“理性”的選擇,而不是簡單的“秀操作”,這樣才會有穩定、良好的效果。

最後談談傷病:很多球友在練習反手時,往往會因為移動不到位或急於發力導致過度使用肩膀和手臂力量,容易引起肩周炎等運動疾病,這也是本人的切身之痛。因此,練習時應著重把步法和準備動作先做到位,形成肌肉記憶後再加強發力練習,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望與君共勉,期待大家多多留言交流!

彩蛋:綻放笑容的陶菲克體現充滿孩子氣的一面。

本文系愛羽客羽毛球網原創,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千元稿費等你拿,愛羽客投稿通道:tougao@aiyuke.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