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空接飛抄!這麼帥的搶魚姿勢怎能不會!

魚小倌經常能在黑坑看到空接飛抄的釣友, 不僅姿勢超帥, 更重要的是上魚速度明顯比其他人快上一大截, 在搶魚的時候佔據絕對優勢, 讓人十分崇拜。

其實, 除餌料外, 在黑坑垂釣鯽魚很多時候比拼的是基本功, 更直接點說, 就是比拼速度。 在“爆連”的環境下, 誰的速度快, 誰的基本功扎實, 誰的失誤率小, 那麼單位時間內的魚獲肯定就會多, 這點無容置疑。

但是怎麼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拋竿、中魚、回魚、入抄網、卸魚、入護?相信每位元釣友在自己心裡都會有一套流程, 但是你的動作快嗎?

一、鯽魚抓魚篇

思前想後, 最終決定把這個寫在最前面, 個人認為這個動作是整個環節中最影響速度的因素。 對於抓魚, 相信大家並不陌生, 但是真正能做到魚在抄網中, 不做任何的思考, 第一時間能把魚抓起來而且不被掙脫的釣友可能不多。

曾經聽大師們說過魚在側鰭略向下的位置有一個穴位, 按住之後魚就不愛掙扎了。 這裡咱們不討論這種說法的對與錯, 單就一點而言, “點穴”會影響速度。

魚小倌更習慣用的方式是“一把抓”, 直接大拇指與食指呈“U”形狀, 只需要大拇指自然放在魚鰓下方一點點的部位, 稍微在大拇指與食指根部使勁夾住魚, 而不是指尖頭部使勁按壓, 魚此時不會往上躥, 只會往下滑, 當魚下滑的時候, 大拇指橫著自然而然的就卡到了鰓蓋處, 不是把手指頭插入到鰓蓋裡面, 而是橫著頂住。

這樣抓魚的好處是不用去管魚在抄網中的位置(魚肚子朝向),

都能第一時間抓住魚。 其實抓魚的準確度和經驗有著必不可分的關係, 說得流氓點, 抓的多了, 摸的順了, 自然而然就知道從哪兒開始抓, 怎麼摸舒爽。

經常在坑邊能看到很多釣友抓魚之後, 把魚拿在抄網上方摘鉤, 撅著屁股, 由於距離遠, 所以摘起來比較費勁, 其主要原因還是擔心魚會掉, 不放心。 而當你習慣了這個動作會發現, 就算魚再滑都不怕, 我每次都是把魚直接拿到眼前, 摘完直接扔在魚護裡面的。

這裡有一個小小技巧, 當抓住魚後, 保持小臂位置不變, 可以向裡或者向外翻動手腕, 以改變魚頭部的位置, 找到最舒服的位置, 快速摘鉤。

二、鉤漂線外的“殺手”-—— 抄網

提到抄網, 無外乎分三種:並繼、振出和獨挺(一本)。 隨著現在的釣鯽節奏, 曾經風靡一時的並繼抄網已經開始漸漸步入了下坡路。 究其原因, 其實最最最主要就是因為長度, 不論是兩本、三本, 一本半、二本半, 都還是太長了。 而此時的獨挺或者振出, 長度可以縮到很短, 被越來越的人青睞, 甚至手握抄網把剛剛可以碰到水面就可以。

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要這麼短呢?按照之前的思路,抄網越長越好,恨不得魚剛露出水面就可以進入抄網,這樣確實可以一定程度的減少跑魚的可能性。但是,長抄網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就空接而言,抄網越長,實際的可操作範圍越不靈活,空接的過程中,持抄網的手需要微調位置以保證可以順利的接到魚,而此時的抄網過長,接起來越費勁,而反而越短的抄網越舒服。

這裡引出一個新的話題,魚進入抄網後,到底應該不應該把釣竿放在架杆上?答案是:不應該!非常不應該!原因如下:

(1)增加了把釣竿放到架杆上,以及卸魚之後再把釣竿從架杆上拿起來的時間。

(2) 當魚進入抄網後,把釣竿放在架杆上,這時的大線完全處於鬆弛狀態。造成的結果,魚會肆意地在抄網中翻騰,造成子線與魚、或與抄網纏繞的幾率大大增加。而如果一直舉著釣竿,大線受到釣竿的牽引,會一直處於緊繃狀態,這時除中魚之外的另一枚釣鉤,相對不容易掛蹭到抄網,或者纏繞。

可是拿釣竿的手,舉多高合適呢?這個高度需要根據釣線的總長度(包括大線與子線的長度總和)、釣竿的硬度、以及釣位離水面的距離所決定。比如,釣線的長度長、釣竿軟、釣位離水面的距離近,這時候的釣竿就要舉的高一些,甚至伸直大臂與小臂;反之,釣線的長度短、釣竿硬、釣位離水面的距離遠,這時候可以適當的彎曲持竿手臂。持竿的右手把大線蹦的太緊,或者太松,都不是理想的狀態。

以上兩點可能會讓很多釣友覺得無所謂,其實不然。要知道當鯽魚連口的時候,中魚、回魚的環節不會對速度造成巨大的差異,而卸魚的環節往往差距大大相庭徑。很多釣友釣鯽的時候,由於子線纏繞等問題,佔據了卸魚大部分的時間,越急越亂、越亂越急,明知道拋竿入水之後就能出現魚汛,就是快不起來,究其原因與此有關。

此時涉及到一個容易被大家忽視的因素:抄網頭的直徑與深度。

按照原來的習慣,抄網頭大家選擇27-28cm的比較多。但是對於需要空接的釣友,30cm會更合適,越小越不容易找准落點,相對大一些,可能會好一些。深度的選擇一般是20cm左右。太深的話,抄網架在魚護上的時候,伸手不是很容易夠到魚,而且會增加子線刮到抄網布的幾率。太淺的話,抄網端起來的時候要保持非常平的狀態,稍有傾斜魚就會滑出抄網,而且魚越大,越明顯。

三、空接技巧

所謂空接,又叫飛抄,也就是飛魚入抄網,減少了溜魚過程。相比直接飛魚入護,子線可以用得更細一些,而且對於岸離水面比較近的釣場,飛魚入護需要站起身來完成動作,空接則不需要。

首先,需要一根相對較硬的釣竿,越硬越省力。其次,大線與子線的的總長度不宜長,越長越困難。最後,線的號數一般要放大1-2個號,抄網杆的長度要短。

釣竿硬度大,當出現魚訊時,要儘量輕地抬竿,哪怕是0.6或者0.8的子線,如果猛然大力抬竿,也會第一時間斷線。第一下的力只是單純刺魚,感受是否中魚,當中魚後開始發力,先用持續的力把魚“拔”出水面,當魚出水的一瞬間減少用力,持抄網的手去接住掉下來的魚,理想狀態魚是以“倒U“型的狀態進入抄網的。

關鍵:飛魚時身子不能左右傾斜。

當中魚後,一般的做法是提前把抄網放在水裡,等著魚過來,但這樣當左手傾斜去“夠”魚的時候,右手的角度就會不自覺發生改變,落點位置偏離預判位置。正確的做法是保持身子不傾斜,提前把抄網架在腿上,抄網頭搭在魚護圈上,中魚後右手飛魚,左手拿起抄網可以第一時間拿起來,移動到預判位置準備微調接魚。

當魚進入抄網後,持竿右手繃直大線,左手虎口向下握住抄網合適位置(這個位置可根據岸邊與水面之間高度適當調節),平端起抄網,使抄網頭前段架在魚護的護圈上,左手自然的從拿抄網的位置移動到抄網內抓魚,把魚拿起來,當魚離開抄網範圍時,這時候另一根子線無纏繞,右手由抬起繃直狀態快速移動到魚嘴附近摘鉤,左手拿魚入護。

此時右手的動作是,當左手抄魚的時候右手大臂大多數情況下整個胳膊不用完全伸直(依岸與水面舉例而定,如果岸離水面很近,大臂還是要伸直的),左手抄完魚,隨著抄網被抬起,右臂逐漸伸直,或前頂,保持線一直繃著,直到左手抓起來魚,右臂恢復,摘鉤。

甚至手握抄網把剛剛可以碰到水面就可以。

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要這麼短呢?按照之前的思路,抄網越長越好,恨不得魚剛露出水面就可以進入抄網,這樣確實可以一定程度的減少跑魚的可能性。但是,長抄網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就空接而言,抄網越長,實際的可操作範圍越不靈活,空接的過程中,持抄網的手需要微調位置以保證可以順利的接到魚,而此時的抄網過長,接起來越費勁,而反而越短的抄網越舒服。

這裡引出一個新的話題,魚進入抄網後,到底應該不應該把釣竿放在架杆上?答案是:不應該!非常不應該!原因如下:

(1)增加了把釣竿放到架杆上,以及卸魚之後再把釣竿從架杆上拿起來的時間。

(2) 當魚進入抄網後,把釣竿放在架杆上,這時的大線完全處於鬆弛狀態。造成的結果,魚會肆意地在抄網中翻騰,造成子線與魚、或與抄網纏繞的幾率大大增加。而如果一直舉著釣竿,大線受到釣竿的牽引,會一直處於緊繃狀態,這時除中魚之外的另一枚釣鉤,相對不容易掛蹭到抄網,或者纏繞。

可是拿釣竿的手,舉多高合適呢?這個高度需要根據釣線的總長度(包括大線與子線的長度總和)、釣竿的硬度、以及釣位離水面的距離所決定。比如,釣線的長度長、釣竿軟、釣位離水面的距離近,這時候的釣竿就要舉的高一些,甚至伸直大臂與小臂;反之,釣線的長度短、釣竿硬、釣位離水面的距離遠,這時候可以適當的彎曲持竿手臂。持竿的右手把大線蹦的太緊,或者太松,都不是理想的狀態。

以上兩點可能會讓很多釣友覺得無所謂,其實不然。要知道當鯽魚連口的時候,中魚、回魚的環節不會對速度造成巨大的差異,而卸魚的環節往往差距大大相庭徑。很多釣友釣鯽的時候,由於子線纏繞等問題,佔據了卸魚大部分的時間,越急越亂、越亂越急,明知道拋竿入水之後就能出現魚汛,就是快不起來,究其原因與此有關。

此時涉及到一個容易被大家忽視的因素:抄網頭的直徑與深度。

按照原來的習慣,抄網頭大家選擇27-28cm的比較多。但是對於需要空接的釣友,30cm會更合適,越小越不容易找准落點,相對大一些,可能會好一些。深度的選擇一般是20cm左右。太深的話,抄網架在魚護上的時候,伸手不是很容易夠到魚,而且會增加子線刮到抄網布的幾率。太淺的話,抄網端起來的時候要保持非常平的狀態,稍有傾斜魚就會滑出抄網,而且魚越大,越明顯。

三、空接技巧

所謂空接,又叫飛抄,也就是飛魚入抄網,減少了溜魚過程。相比直接飛魚入護,子線可以用得更細一些,而且對於岸離水面比較近的釣場,飛魚入護需要站起身來完成動作,空接則不需要。

首先,需要一根相對較硬的釣竿,越硬越省力。其次,大線與子線的的總長度不宜長,越長越困難。最後,線的號數一般要放大1-2個號,抄網杆的長度要短。

釣竿硬度大,當出現魚訊時,要儘量輕地抬竿,哪怕是0.6或者0.8的子線,如果猛然大力抬竿,也會第一時間斷線。第一下的力只是單純刺魚,感受是否中魚,當中魚後開始發力,先用持續的力把魚“拔”出水面,當魚出水的一瞬間減少用力,持抄網的手去接住掉下來的魚,理想狀態魚是以“倒U“型的狀態進入抄網的。

關鍵:飛魚時身子不能左右傾斜。

當中魚後,一般的做法是提前把抄網放在水裡,等著魚過來,但這樣當左手傾斜去“夠”魚的時候,右手的角度就會不自覺發生改變,落點位置偏離預判位置。正確的做法是保持身子不傾斜,提前把抄網架在腿上,抄網頭搭在魚護圈上,中魚後右手飛魚,左手拿起抄網可以第一時間拿起來,移動到預判位置準備微調接魚。

當魚進入抄網後,持竿右手繃直大線,左手虎口向下握住抄網合適位置(這個位置可根據岸邊與水面之間高度適當調節),平端起抄網,使抄網頭前段架在魚護的護圈上,左手自然的從拿抄網的位置移動到抄網內抓魚,把魚拿起來,當魚離開抄網範圍時,這時候另一根子線無纏繞,右手由抬起繃直狀態快速移動到魚嘴附近摘鉤,左手拿魚入護。

此時右手的動作是,當左手抄魚的時候右手大臂大多數情況下整個胳膊不用完全伸直(依岸與水面舉例而定,如果岸離水面很近,大臂還是要伸直的),左手抄完魚,隨著抄網被抬起,右臂逐漸伸直,或前頂,保持線一直繃著,直到左手抓起來魚,右臂恢復,摘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