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劉天放:不要把大學生的“雙十一”購買能力放大

作者:劉天放

"雙十一”網路銷售大戰已過去幾天了, 隨著各地快遞配送高峰的到來, 高校則成為另一個“戰場”。 全國各地高校快遞服務點紛紛出現“爆倉”景象, 包裹“堆積如山”, 領快遞的學生排起長隊。

資料統計, 2016年雙十一包裹中, 大學生人均1個, 江蘇、廣東、山東的高校包裹量分別排名前三。 而且, 女生一般是雙十一狂購的主力軍, 包裹量占65%, 男生包裹量達35%。 買!買!買!如果高校內的大學生也成了“買!買!買!”的主力軍, 未必是好事, 哪所高校“最能買”也不值得炫耀。 誠如有快遞員所言, 學生們還不能自己賺錢, 關鍵還是要理性消費,

不要盲目攀比。 而感覺上, 買書的大學生少, 買衣服或其他生活用品的倒占了多數。

在受訪的840名大學生中, 有22人在網購時選擇了臨時貸款, 約占總受訪人數的2.62%, 其中有17人次選擇從生活費中省錢還貸, 15人次選擇做兼職賺錢還貸, 6人次選擇向父母要錢還貸, 2人次選擇用其他方式貸款。 可見, 打腫臉充胖子的“剁手党”在大學生群體中大有人在。

倒是有些院校, 在雙十一前發佈了“理性網路購物倡議書”之類, 這就是學校在看到了有某種非理性消費衝動在學生之間的蔓延時, 想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教育, 讓校園風氣多一些質樸、少一些浮躁, 這顯得很必要。 在網購大軍中, 大學生也是一支強大的購物群體, 但切莫盲目跟風。

雙十一奮力“血拼”後, 有些大學生甚至為此欠下了不少“債務”, 由此引發的各種亂象。

保持一份獨立和個性, 當是當代大學生時常展現的風姿。 如今的在校大學生, 每月的生活費多還要靠父母。 預支生活費用於雙十一購物, 還在喊著“買買買”, 就顯得很幼稚。 看到別人剁手, 自己不加入總覺得少了點什麼——這樣的心態在現代大學生中已經非常普遍, 但這樣做顯然不理智。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不代表齊魯網立場, 僅供參考。 】

建行特約齊魯時評, 歡迎投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