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稻花香裡話脫貧

湖南日報記者 周俊

通訊員 張敏 劉宏文

11月10日, 漣源市橋頭河鎮義溪村一片繁忙景象, 村民們正抓緊時間搶收最後一批稻穀。 貧困戶廖愛蓮笑呵呵地說:“過幾天客戶就要來收穀了, 沒想到種水稻也是個好行當。 ”

位於漣源市橋頭河鎮北部的義溪村, 受採礦影響, 地陷嚴重, 水源枯竭, 大量耕地拋荒。 村裡幾乎沒有經濟來源, 全村貧困戶116戶347人, 是一個缺錢少糧的貧困村。

“剛進村的時候, 看著大片田地荒蕪, 真的很心痛。 沒有產業支撐, 村裡上訪的群眾也很多。 ”談起村裡的情況, 中國人民人壽保險湖南省分公司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李湘濤感慨良多。

2015年4月, 李湘濤率扶貧工作隊正式進駐。 經過兩個月的實地考察和反復研討, 扶貧工作隊和村支兩委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在這個採礦沉陷區發展雙季稻種植。

脫貧思路一經公佈, 少數村民持懷疑態度:“在這缺水嚴重的地方, 人畜用水都困難, 還種植水稻?簡直是笑話!”

“不管發展產業還是提升村民生活品質, 解決水的問題是根源。 ”扶貧工作隊向公司申請, 拿出40多萬元新建3口水井, 疏通和整修水利設施, 開挖灌溉管道, 不僅解決了村裡的用水問題, 還實現了水利設施的更新升級。

2016年, 在扶貧工作隊幫助下, 義溪村成立農業生產合作社, 實行股份制運作, 村民可將耕地流轉到合作社,

進行統一耕種, 享受分紅, 還可通過務工形式獲取工資收入。 當年, 合作社共種植雙季稻200畝, 增產糧食3萬公斤, 貧困戶從合作社獲得的勞務收入就達30多萬元, 人均增收1000元。 今年, 合作社進一步擴大規模, 並添置了6台農用機械。

“這批晚稻, 已經被預訂了一大半。 我們的稻穀現在可是俏得很啊!”看著曬穀坪裡堆得滿滿的稻穀, 村支書嚴育德滿臉欣喜。

為幫助村民儘快脫貧致富, 扶貧工作隊把不適合種植水稻的閒置耕地也流轉了起來, 依託湖南省懿仁貿易有限公司, 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形式, 開發藥用銀杏葉專案。 公司負責苗木供應、技術指導和產品銷售, 並與農戶簽訂長期購銷合同。 目前, 銀杏種植面積達200畝, 所有貧困戶全部參與種植。

經過兩年多努力, 如今的義溪村不僅有了水稻、銀杏等產業, 村容村貌也得到改善, 貧困人口年均純收入增加3508元, 已有77人脫貧, 今年底還將有130餘名貧困人口脫貧。

李湘濤說:“脫貧不能一蹴而就。 我還想再花上一年的時間, 把村裡的這些產業做得再大一點, 讓鄉親們真正過上好日子。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