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尷尬”的龍膽瀉肝丸:服用請牢記“中病即止”|十蹠·每日一藥

龍膽瀉肝丸, 一味清肝膽、利濕熱的中藥, 主治肝膽濕熱、頭暈目赤、耳鳴耳聾、脅痛口苦、和尿赤以及濕熱帶下等病症。

單從藥理上看, 這是一種普通的治療因肝膽濕熱所致的“上火”症狀的中藥, 但在當年卻因其曾經的入藥成分關木通而名噪一時, 也曾讓成千上萬的患者陷入腎衰等疾病所致的痛苦之中。

部分藥品說明書。

所幸, 關木通在通明的行政力量和社會力量的合力下被從《中國藥典》中除名, 被木通所取而代之, 重回到了這個藥的原配藥方組合, 即現在藥品說明書上看到的主要成分:龍膽、柴胡、黃芩、梔子(炒)、澤瀉、木通、車前子(鹽炒)、當歸(酒炒)、地黃、炙甘草。

為什麼要拿掉關木通呢?

十蹠這裡簡單解讀一下:上世紀90年代初, 因在歐美出現馬兜鈴酸腎病群體性事件, 追溯病因系多數患者服用含有關木通成分的龍膽瀉肝丸藥物所致, 後新華社等媒體也報導了這個藥致使部分患者腎損害事件,

這才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 並於2003年4月1日, 由當時的國家藥監局印發《關於取消關木通藥用標準的通知》, 決定取消關木通的藥用標準, 同時責令這類製劑的生產限期用木通科木通替換關木通。

因關木通裡含有馬兜鈴酸, 是一種能損害腎臟的物質, 患者若長期服用含有關木通成分的龍膽瀉肝丸, 可能會誘發急、慢性腎衰或腎小管功能障礙等疾病。

這個行政決定的發佈, 終於平息了當時如火如荼討伐“龍膽瀉肝丸”的局面, 但也讓這個藥背負上導致腎衰竭的“尷尬駡名”, 也曾一度讓這個藥陷入了少用、不用或停用的局面, 這也應驗了那句老話,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患者如此, 生產企業也如此。

其實, 龍膽瀉肝丸並沒有那麼大的毒副作用。 當時, 在關木通事件發酵期, 就有醫學專家出來為其證明, 認為起訴生產企業的患者因服藥不對症且長期服用才導致腎衰症狀發生的, 與藥品本身沒有關係, 並強調了龍膽瀉肝丸只對因濕熱導致的上火管用, 而其他病因導致的上火時服用它可能會恰得其反, 增加對腎臟的傷害。

的確, 凡藥三分毒, 所以要做到對症入藥才能減免毒副作用的發生。 在這, 十蹠也提醒各位受眾, 使用龍膽瀉肝丸做治療時, 一定要遵循醫囑, 做到“中病即止”, 即症狀得到緩解或痊癒時應立即停止用藥, 不要再像以往那樣, 大夫開了多少藥就必須全部吃完方可。

老規矩,

十蹠檢索發現, 目前生產龍膽瀉肝丸的藥企有北京同仁堂、南京同仁堂、廣州花城製藥、蘭州佛慈製藥、樂仁堂製藥、山東孔聖堂製藥、太極集團重慶中藥二廠等, 當中最著名的當屬北京同仁堂的“龍膽瀉肝丸”。

部分藥企的產品。

善學博雅&情感機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