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機器人太空旅行?

在慧星上安插上太空艙, 去太空旅行, 是個不錯的想法, 可是人一年就要消耗幾噸的給養, 看來只能餓死在太空, 只能由機器人先行一步。

慧星是一種自然現象, 古人由於不瞭解它的成因, 因此常常把它的出現與人間發生的某些事物對應起來加以解釋。 一提到彗星, 人們的腦海中就會自然而然的浮現出這樣的圖像:拖著一根長長的, 猶如掃帚一般的尾巴, 發著白色的光芒, 沿著一條奇怪的軌跡劃過天際。 當然了, 隨著天文知識的普及, 人們大多能夠比較準確地瞭解彗星的性質, 並且僅僅把它當作一種特殊的天文現象來進行觀測了。 而在我國的古代, 彗星卻享有一種奇特的地位。 孛星、星孛、妖星、異星、蓬星、長星, 這些都曾經是我國古書上所記載的彗星的名稱。 從這些名字我們就不難看出, 古時之中國人對彗星並不友善, 在他們的眼中, 這種奇形怪狀,

偶爾現於天際的古怪星體乃是不祥之兆, 會給人間帶來災禍的。 彗星一旦出現, 便是大災大難的前兆。 至於民間流傳的所謂不吉利的“掃帚星”, 也正是由形似掃帚的彗星演變而來。 這一種原本很正常的天文現象, 由於自然科學知識的貧乏, 卻在古代中國人心目中烙下了恐懼的烙印。

西方人對於彗星的看法也未見得要高明多少。 自亞里斯多德起, 長達千年的時間裡, 西方人一直認為彗星不過是一種大氣中的燃燒現象, 故而日心說的創始人波蘭科學家哥白尼也認為“希臘人所謂的彗星, 誕生在高層大氣”。 一直到了16世紀末期, 丹麥科學家第谷才首次通過觀測證明1577年的大彗星比月球遠得多, 這樣才算是為彗星驗明瞭正身。

這之後, 科學家和業餘天文愛好者們不斷的探索出彗星的種種特性, 以往一直籠罩在彗星身上的神秘的面紗終於揭開。 人們陸陸續續觀測發現了1600餘顆大大小小的彗星, 然而, 這僅僅是占彗星家族的滄海一粟而已。 由於彗星本身的光芒較弱, 它們只有在離我們相當近的地方才有可能被觀測到, 而一旦它們遠離了太陽, 就不能被人們看到了。 據估算, 單太陽系內的彗星數量就達到了1700萬顆之多, 這些彗星大多分佈在太陽系的外部。

在所有已觀測到的彗星當中, 最出名的無疑是哈雷彗星。 這顆彗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先通過計算確定其存在, 然後再經由觀測證實的彗星。 17世紀時, 英國天文學家哈雷通過計算1682年出現的一顆大彗星的軌道,

發現這顆彗星與天文資料記載中曾於1607和1531年出現的彗星有著相似的軌道。 他通過反復的計算推測, 斷言這是同一顆彗星的三次回歸, 並預言它將遵循76年一現的週期, 在1758年底或1759年初會再次出現。 雖然哈雷最終逝世於1742年而未能親自見到, 但這顆彗星果然在1759年出現了並被哈雷身後的科學家所觀測到。 因而, 為了紀念哈雷這一偉大的計算成果, 這顆彗星被命名為“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在我國歷史上也有過十分豐富的記錄, 從春秋戰國時代開始的二千多年間, 它的每次回歸, 我國史書中都有過準確的記載。 這其中, 《春秋》所記載的魯文公14年(西元前613年)“秋七月, 有星孛入於北斗”, 是世界上關於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