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救援案例」2017藍天救援隊狼塔救援大紀實

2017.9.17日早晨8:10, 剛從烏孫古道帶隊回來巴州藍天救援隊長最美接到自治區藍天救援隊副隊長山人的電話, 狼塔C線有驢友失聯, 要求巴州隊立即準備進山展開救援。 求救資訊就是命令, 巴州藍天救援隊最美隊長立即打電話聯繫能夠出隊的隊員。

不過能夠參與狼塔線路救援的救援人員在一個地區是不多的, 整個隊伍不超過10人, 一是要對線路熟悉, 二是要有充分的體能做保障, 三就是要有合適的裝備了, 最為重要的是能夠立即出隊, 救援時間不等人。 而且出隊以後時間長短就不確定了, 出隊人員幾乎沒有與家人商議的時間。

不過這對於藍天救援隊的隊員和志願者也都習以為常了, 平時我們早已做好了心裡和體能等準備, 並多次啟動了各種應急救援工作, 隊員和家人已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沒過半小時, 最美隊長已聯繫了2名隊員和一名志願者可以立即出隊, 10時20分已經有我和最美隊長、志願者阡陌三人到集結地點報到了, 看來馬上出隊應該沒有問題的, 我們都是經常外出救援的“老玩家”了, 裝備都是隨時待命。

10時40分, 隊友犛牛也到了, 我們一共是兩台越野車, 4人本來可以乘坐一輛越野車輛出行的, 但考慮到狼塔線路在218線巴倫台鎮擦汗怒爾達阪進古仁郭楞村後, 幾乎沒有像樣的道路, 只有崎嶇的山地牧道可以通行。

且要翻越兩座3000米以上的達阪, 在過去常有越野車輛出事或上不去後又返回的情況發生, 為了保險起見我們還是選擇兩輛越野車一起去, 事後證明, 這一決定是正確的。

10時50分兩輛越野車載著四名隊員從庫爾勒出發了, 一路上自治區藍天救援隊安少華隊長與山人副隊長不斷的打來電話叮囑我們注意事項並溝通最新資訊,

最美隊長又立即聯繫了巴州政府應急辦楊曉東主任說明此次救援情況, 並請求政府部門給予幫助開取進山的通行證, 州應急辦楊曉東主任立即與和靜縣政府應急辦聯繫給與幫助。

中午到和靜縣政府後, 不到10分鐘, 通行證事宜已辦妥, 雖說今天是星期天, 政府的工作效率卻十分迅速, 我們沒有耽誤多少時間, 簡單吃了午餐後, 13時20分我們立即開始了進山了。

過了218黃水溝收費站後, 天山峽谷矗立兩邊, 連綿不斷, 電話信號也時斷時續, 此刻救援中最為重要的裝備——通訊設備工具就顯得越發重要起來。 我一直擔心也是這個問題,

我們沒有海事衛星電話, 也沒有北斗盒子, 出發前我們的衛星電話與聯繫了幾部衛星電話因都未交費無法使用而放棄, 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在“啞巴”牧民營地有一驢友有北斗盒子, 發出求救資訊就是通過這部衛星盒子向外發出的, 我希望在我們以後的救援中能夠為我們提供幫助。 事實證明, 通訊短板為後幾天的救援造成了很大困難。

15時05分, 我們到達巴倫台鎮採購了必要的食品與補給就立即踏上了進山的路程, 16時10分我們駛出218國道, 進入古仁郭楞村金礦道路。 在此時與我們自治區藍天救援隊山人隊長取得最後的聯繫確認失聯驢友仍然沒有消息後, 我們的越野車就駛入了崎嶇的山路, 此時我們與外界的聯繫也到此中斷了。

以後的情況只有靠我們自己的判斷和經驗了, 不過從幾位隊友透露出堅毅的目光中, 我的擔心也漸漸平復下來。

下午16:40時我們到達了古仁郭楞村的檢查站路口, 我們出示了和靜縣政府應急辦開具的通行證並與警衛交談確認這三天沒有任何外人(驢友)從該站出去。 我們判斷失聯人員仍未出山, 而前面就是哈拉哈特達阪, 狼塔C線人員就是從此達阪進入或走出線路的, 這裡是必經之路, 我希望我們這次會有好的運氣。

越野車翻越了2個山坡, 開始駛入牧場道路翻越哈拉哈特達阪, 剛爬上一段陡坡後, 前面的路蜿蜒直上, 不見盡頭, 這對於我這個多次走過新藏線路和川藏線路的老司機來說也不免吃了一驚, 怪不得這兩年走過這段路的司機談虎色變不願去。不知有多少彎道,且十分狹窄,山谷裡不時有牧人趕著羊群走過,如果遇到雨雪天氣這些道路將變得十分危險,進入冬季後這些道路將被徹底封閉了。

我們小心翼翼駕駛著車輛隨著山路盤旋而上,在接近達阪埡口時前方出現了3個背著背包的行走下來的人,從外表一看我就知道這3人是出山的驢友,我們希望能得到失聯驢友的消息。逐漸走進後車輛停了下來,我們熱情的打過招呼,通過瞭解得知他們真的就是與失聯驢友一起徒步狼塔的隊員,今天剛從啞巴牧民營地讓牧民把他們送到哈拉哈特達阪埡口,準備返到巴倫台鎮後回家。

通過瞭解得知到現在仍然沒有失聯人員的消息,不過現在啞巴牧民營地有一名報案的山友正在等我們。這時我注意到一名自稱江蘇籍的驢友胸前掛著一部北斗盒子通訊工具,我就問是不是用這部北斗盒子發出的求救資訊,他說是的,我問營地現在有沒有北斗盒子,他說已經沒有了。

我最擔心的事情成為了現實,我希望他能將這部北斗盒子留下來,但他表示不行,我們唯一的希望就此落空。不過已沒有辦法了,我們彼此互不熟悉,他不可能將自己的北斗盒子留下的,他們還有幾十公里的山路要走,通訊對於他們也十分重要。我們只好相互道別,告訴了他們出山的線路,我們就繼續我們的行程翻越達阪,通訊怎麼解決,現在一時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了。

下午17:40我們終於到和靜縣的渾紮牧場, 渾紮牧場是優良的黃金牧場,水草豐美,從這裡往達阪兩側的山谷裡望過去,秋草給山坡披上了一件金黃色的外套,起伏的山巒像金色的波浪,線條柔美,再遠一些則是天山的雪山。

這裡也是狼塔C線與V線的結合部,也是驢友們穿越狼塔V線驢友獲取補給的重要地方。2016年10月6日,先後有60多人的山友從狼塔C線出來準備穿越狼塔V線,因大雪天氣卻被困於此,未獲得任何補給而被迫放棄穿越V線。

我們將從這裡前往啞巴牧民的營地,越野車此時還有道路可以行駛。 此時海拔3000多米的山區已進入深秋,天空湛藍,不時的有野山羊從遠處的山坡上跑過,看來這裡的生態環境良好。 我們開著越野車繼續沿著草地的道路繼續緩慢行駛,道路沿著谷底草地向前延伸著。我也不知到道路會在哪裡中斷,我只是想讓越野車能夠多行駛一段路程以遠減輕我們以後徒步負重的路程,其實這個決定十分的不明智,我知道前面的道路並走不了多遠,果然第一個麻煩就在眼前了。 突然間車輛一斜,我的越野車已不能動彈了,立即下車觀看,發現車輛已陷入了一個不十分明顯的溝渠裡,這裡幾乎是一片沼澤地,草地下暗溝很多,還有水流不斷流過。我上車掛上倒車想脫困出來卻使車輛左前輪又陷入了深溝中,輪胎陷的更深了,而且傾斜的更厲害了,只好下來招呼犛牛的車輛過來幫忙拖車,這裡幾乎是一片沼澤地,地下的草地又濕又軟,通過反復的不斷挖掘、拖車弄了近2個小時,最後終於將我的車拖了出來,車輛底盤也有所損壞,不過情況還好不是太嚴重,可是這麼一折騰的我們已經精疲力竭了,車是再也不能向前開了。這時天色已漸漸晚了,現在一直後悔為了省一點路程而造成這麼大的耽誤。

太陽就快落山,高海拔山區天黑的很快,氣溫也驟降了下來,看來我們今天已別無選擇了只能就地紮營了。紮下營來,弄好了晚餐,大家都累了就趕緊鑽帳篷休息了。

夜裡清冷無比,四周山峰冰冷高大的身影,像一尊巨大的冷峻的神獸,默然看著我們。風從帳篷周圍冽過,夜空璀璨的銀河,連同這一起遠離塵世喧囂的雪山、冰川、河流,構成一種神秘的語言,直達我們每個人的心底。我躺在冰冷的睡袋裡聯想到今天的事情突然意識到我們是多麼的卑微和渺小,是那麼不堪一擊,這裡只有大自然力量才是主宰和永恆的,也只有自然的美也才是磅礴和璀璨的。

第二天一大早拉開睡袋鑽出帳篷的那一刻,空氣中凜冽的寒意撲面而來,恨不得立刻躲回帳篷去,真冷啊。這是高海拔山區典型的氣候,不過太陽一出來就會好了。我還是套上所有的衣服,開始忙活收拾,大家吃了簡單的早餐,收拾了行裝立即向啞巴牧民營地徒步進發。

今天開始一路是上坡路段,剛開始還有些不適應,我們頂著朝陽氣喘吁吁的向上行進著。太陽出來後周圍的山巒反著青黃的背影,遠處更高一些山巒,被陽光鍍上了一層美麗的金色,橘黃色的光芒,在柔美的山坡上流轉,美得不可方物,氣溫也漸漸暖和起來。一路踩著草場裡的小道緩坡向烏蘭達阪行進,草地裡有一個個潛藏在草下的水泡子,是雪山融水流淌下來的,並在地下的暗溪滲上來,走在上面就像走在海綿上一樣,一不小心一腳踩下去就會陷進泥裡,所以走的時候不能掉以輕心,先用登山杖探路,把腳踩實了再走,不然陷進去就悲催了。一路上有兩條牧羊狗陪著我們,昨晚我們給它們喂了一些吃的,所以今天陪著我們走了好大的一程,仿佛是在給我們帶路似的,可能後來到了別人的底盤後才依依不捨回頭離開了。

 沿路有幾個牧民的小木屋,不過現在都沒有人了。一路上要留意草場裡暗藏的水泡子,還好前往烏蘭達阪的路不算太難,只是上坡緩慢,這種路雖然一時望不到頭,但只需埋頭行走,便自然會有到達阪頂的一刻。上午12:10,我們終於到達了海拔3380米的烏蘭達阪頂。在達阪頂坐下,休息了一會繼續沿路下山。到了中午13時我們漸漸地接近了我們今天要找的啞巴牧民營地,報案人就是在這裡發出的求救資訊。

一直被驢友稱為“啞巴牧民營地”,其是就是這裡的一戶蒙古族牧民人家,這裡是冬窩子(冬季牧場)牧場,夫妻倆長年在此放牧。這裡是狼塔C線和V線的分岔口,其中一條路再走一天,C線就可以出山到達南疆了,往另一條路,則開始了V線的旅程。他們在此放牧,見多了南來北往的驢友,知道這條線上許多驢友的故事,比如在他們家吃飯的、住宿的、雇馬的、求助的、生病的、迷路的……

爬上一個坡道已轉頭就看見啞巴牧民的小木屋,屋前站了幾個人並有幾匹馬,遠遠的看見我們一直就在張望著。我知道他們是在等待什麼,走近後看見一個戴著高度近視眼鏡的中年男子在焦急的轉著圈子,我一眼就看出他就是這次救援的報案人了。果真通過交談得知他網名“妖帝”,今年40歲,來自山東聊城,與失聯驢友“小馬哥”是老鄉。他們今年在網上與全國其他省市的驢友相約今年9月徒步狼塔C+V線路,最後組隊19人。他們9月10日從呼圖壁的白楊溝煤礦開始出發,一路順利,13日晚到達河源峰的一棵樹營地紮營,準備第二天翻越庫勒特啊騰達阪。14日早晨9:10分隊伍出發後,“妖帝”在途中就沒有見到小馬哥的身影,起初他以為小馬哥在隊伍的後面。不過在登上庫特阿騰達阪頂的埡口休息時也沒有見到人,心想小馬哥是不是可能一個人走在了前面,可是到了晚上狼塔牧場營地,依然沒有見到“小馬哥”的身影,這才才發現小馬哥確實是失聯了。四處尋找和等待也無果,今天已是失聯第四天了。一起其他來的14人驢友已相繼離開啞巴牧民營地繼續狼塔V線的行程,也有3人昨天從這裡出山返到巴倫台鎮去了,現在這裡只有留下了他一人等待我們的到來。

我們介紹了自己是新疆巴州藍天救援隊的, 我可以看出“妖帝”神情已疲憊不堪,且精神壓力很大,說話的語氣十分焦急。我們也是老山友了,對他的感受我們感同身受。據“妖帝”講,,他和小馬哥是一個地方的山友,這次一起從山東老家裡出來。“小馬哥”平時喜歡探險,能力也強,一路上沒有分開過,不過這次從一棵樹營地小馬哥率先發,後一直就沒有見到人影,只到晚上紮營時才確認小馬哥沒有隨隊伍一起到達,估計是走錯路了。不過在狼塔走錯路是常有的事,開始妖帝只是希望小馬哥自己能夠趕上隊伍,而兩天后等待無果,他們在家鄉就瞭解藍天救援隊,也十分信任藍天救援隊,所以就向新疆藍天救援隊發出了求救資訊。

情況就是這樣,我們一邊吃簡單的午餐一邊商討搜救計畫。這時一直在眺望遠處的妖帝發現了遠處河谷裡走過來了幾個人,好像是徒步過來的驢友。哦,這可是一個重要的機會,我們滿懷希望的趕忙趕過去。走進一看卻沒有發現小馬哥的影子,經過瞭解他們4人也是山東青島的山友,這次徒步狼塔比妖帝他們稍晚出發,到達一棵樹營地也是晚了一天時間,當晚也紮營在一棵樹了營地了,不過在營地裡沒有發現任何其他人員。第二天一路翻越達阪過來途中至今也未遇到任何其他徒步的驢友。

我們想得到小馬哥的消息看來是失望了,妖弟的表情更是近乎陷入絕望,一直在低聲嘀咕他能去哪了。這幾名山友中還有一名67歲的老哥,今天走到這裡已顯得疲憊至極,一直躺在草地上休息,他說他不敢過河水,走的大阪上面比隊伍晚了一個小時。我們讓他們今天在此休息一下,可他們說今天還要繼續穿越V線,我們向他們介紹了前方達阪的線路和路況,叮囑他們要注意安全就返回了牧民營地。

雖然沒有得到失聯小馬哥的消息,我卻可以判定小馬哥並沒有翻越過庫特阿騰達阪,而應該是走向了另外一條路,台河的源頭——河源峰方向。一棵樹營地海拔2700米,在河谷邊上,河谷的中間就是台河。上游就是潔白威嚴的河源峰,感覺近在咫尺,君臨天下,氣勢逼人。這是狼塔最核心的區域,這裡是人跡罕至,四周雪山環繞,道路艱險難覓,如果他選擇這裡翻越河源峰達阪,可能把他推向更加危險的境地,後果不堪設想。正確的道路其實不是去翻越河源峰達阪,而是沿著營地不遠處左側的一個不起眼的小山谷進入,最後翻越庫特阿特阿騰達阪。不過正因為路口不起眼,才常常有山友在這裡走錯了方向,2016年8月,一支19人的隊伍集體走錯了方向陷入困境2天,後在牧民的帶領下才走了出來,難道“小馬哥”也是奔上河源峰方向,不過為什麼他沒有意識到錯誤原路返回呢?種種不確定的因素,看來我們得加緊行動的步伐了。

為了加快進度我們已不可能繼續選擇重裝徒步進行搜救了,救援行動重要的一條就是儘量縮短救援的時間,這樣可以使受困的人員減少受傷害。正好營地有6匹馬和兩位呼圖壁的牧民,他們對狼塔的線路情況瞭若指掌,並且在夏季常在狼塔牧場為商業隊伍做服務,當然收費也不便宜,不過我們已顧不了許多,我們決定租用牧民的兩匹馬來駝我們的裝備,我們輕裝徒步跟隨搜尋。

協商好價錢,交代給了牧民的裝備我們就準備出發了,15:15分我們在啞巴牧民的木屋與“妖帝”告別,牧民和馬隊隨後出發(這個細節的決定給我們今天的救援又造成了不小的麻煩,戶外一忌就是同行一路卻分開行動)。出發的時候我注意到妖帝背過身體趴在牧民圍場的防護欄上的鐵絲網上喃喃自語,又似乎在抹眼淚,頓時我又感到我們肩上的擔子又沉了許多。我們輕裝每人只帶了一瓶水就趕緊出發,回頭看阡陌時,他居然穿了一套齊腰深的防水褲,想到馬上要過的很多河流時我不禁讚歎他準備的真周到。

我們計畫的線路是沿著哈爾嘎騰郭勒溝的河谷地帶翻越黑達阪(碎石達阪)、蒙特開增達阪、庫特阿騰達阪最後到達他們最後一起紮營的一棵樹營地,徒步路程近50公里,通常2天才能到達,而今天天色已晚,能走到哪裡我們不知道,不過找人心切,我們還是急急的出發了。

哈爾嘎騰郭勒溝河谷邊的樹葉已經發黃,已是進入秋天了,河水由東向西急流而下。我們快進入的山谷的溝口時,我回頭望瞭望後面,卻始終沒有看到我們雇傭的馬匹跟隨上來,心裡有些嘀咕他們怎麼那麼慢呢。而此時已顧不上他們了,我們現在要不斷的躺過山谷裡的河流,這段河道大部分不到10米寬,水流湍急,水下有很多的石頭,深及膝蓋左右,河水沖在上面騰起很大的白色浪花,河水清澈透明,但十分冰冷。

我在第一道河邊簡單的看了一下,就毫不猶豫趟過去了,隊友們跟在後面。河水冰徹刺骨,把人徹底打了個冷顫,我用羡慕的目光看了看走在後面阡陌的防水褲,心想那個真不錯。

我們每走幾十米就要趟過同一條河流,因為不斷受到冰涼的河水刺激,我的兩條腿已變的麻木了,後來已感覺不到開始的冰冷刺骨了。每個人都是機械的往前趟過一道又一道的河水,沒有數過趟過多少了。最美的腳在徒步穿越烏孫古道就磨起了大泡,疼痛難忍,但她卻一點沒有落後,一直緊緊跟隨,我只希望馬隊早點跟隨上來。

時間已經超過了一個半小時了,行進了4,5公里依然沒有看到馬隊跟上來的影子,我這時有些困惑了,雖然徒步穿越過兩次狼塔線路,卻沒有反向走過這個路線,天山裡的山脈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景色是完全不同的,有時會讓人產生錯誤的感覺,而我的GPS卻被牧民的馬隊駝走了,這真的是一個失誤。在山裡如果不十分熟悉線路,憑感覺行走就會犯下錯誤。途中經過了一個廢棄的金礦,我突然覺得不對勁了,在我的記憶裡沒有這個地方。看得出來這裡曾有過明顯人類活動的痕跡,但現在一片狼藉,已被亂石淹沒,也不知道廢棄了多久。大概因為金礦的存在,於是曾經有一條路通向這裡。不走哈爾嘎騰郭勒溝還有一條路可以到達黑達阪,我記得馬道就在上面,於是我們決定先登上了山坡。這個山坡很陡我們費了很大的勁,阡陌還粘了一身毛刺,最後終於登上山坡,四周眺望依然看不到任何馬隊的影子,我們現在與馬隊走散了。

我們肯定選擇的線路不對,與牧民沒有走到一個線路上,否則馬隊早就會追上我們了。現在只有原路返回重新找路了,大家也沒有過多的抱怨開始向回走,又開始頻繁的過河了。其實我們是在河谷裡錯過了一個不十分明顯的右轉路口,而是繼續向前走了大約4公里時,趕緊退回吧,不過在返回途中隊友們已有些跟不上了。

終於找到了正確的路口,這一下耽誤了不少寶貴的時間,加上剛才來回過冰冷的河水,兩個隊員已出現了體能不支和失溫狀況。我讓大家原地休息,我獨自一人前去尋找馬隊,只見河邊有清晰的馬蹄印,只是依然不見馬隊的蹤影,此時太陽已漸漸落山了,我不禁有些擔心我們今天的處境了,我們沒有任何過夜的裝備和食品,與馬隊走散,而此時馬隊也肯定也在尋找我們,於是我決定先返回與隊友會合再說。

大家會合後,經過商議決定今天先返回啞巴牧民營地後再做打算。9點10分天快黑時大家拖著疲憊的身體返回了啞巴牧民的小木屋營地,今天又無功而返了。不過妖帝趕來迎接我們,得知我們的經歷後,看著渾身濕透和疲憊的我們,十分理解我們的返回,勸我們今天休息一下,明天再說。這時天已完全黑了下來,大家正商量如何尋找馬隊時,外面傳來了狗吠和馬的嘶鳴聲,我們知道是牧民回來了。出去一看正是我們的馬隊,馬匹跑的渾身濕透只喘粗氣,兩個牧民在抱怨一路上沒有看見我們,來回找了我們兩趟後,怕我們走錯路就沒有輕易的紮營或盲目前行就返回來了,牧民們還是比較有經驗啊,好在現在大家都安全回來了。高原上草原的夜晚,氣溫驟降,我們頂著寒風趕緊紮營,妖帝出於對我們的關心,讓牧民給我們飩羊肉吃。

大家經過這麼一折騰也已都累了,紮好帳篷就趕緊坐在啞巴牧民簡陋卻十分溫暖的小木屋裡,大嬸從屋外的地窖裡拿出羊肉,利索地開始剁肉、切土豆。屋子裡晾著一排排牛肉幹,牛糞燃起的爐火使整個房子溫暖如春,火爐烤得人暖暖的。大嬸麻利地忙活著,半個小時後,香氣彌漫了整個屋子,一大盆香噴噴的羊肉和土豆端了上來,雖然不是很爛,但我們都餓了,已經顧不上這些了,牧民用刀把肉剔下來,我們沾著鹹鹽往下吞感覺很香。我們討論著明天的行動計畫,聽木屋的牧民說現在有一條路可以從古仁郭楞村一直開到這個木屋營地,不必去渾紮牧場,我頓時覺得這是個好消息。不過明天怎樣安排一直沒有定論下來,喝飽吃足後困意就上來了,決定趕緊休息吧,漫長的一日終於結束了。

夜裡帳篷裡很冷,雖然很累卻一夜都沒有睡好,失聯的小馬哥牽掛的每一個人的心,妖帝的帳篷就在我們旁邊,我感覺他更是一晚沒有睡覺似的翻來覆去的,我在為自己今天的失誤而自責,一直在反復考慮明天的行動計畫,每一次翻身都被冰冷潮濕的睡袋驚醒。

在迷迷糊糊的睡了幾個多小時後,天氣剛亮我就鑽出了帳篷,新的一天開始了。外面的氣溫寒冷而潮濕,晚上涼在外面的鞋子、襪子和帳篷上結了厚厚的霜,凍的硬邦邦的。大家都起來後,就趕緊拿往啞巴的木屋裡的火爐旁烤烤,在吃早餐時我把考慮成熟的今天的行動方案和大家講了:我們今天兵分兩路,一路繼續搜救,一路返回巴倫台與後方聯繫彙報情況,為了加快行動進程,搜救人員雇傭馬匹與牧民一起搜救,受傷的最美隊長與犛牛帶著妖弟一起出山與後方聯繫,彙報溝通搜救情況,與後方平臺做好下一步的預案,並且強調回來時一定要帶一部北斗盒子進來,順便再補給些食品,進來的時候將車輛一直開到這個木屋營地,這樣更利於下一步的行動。我與阡陌與兩名牧民一起騎馬翻越達阪儘快到達狼塔牧場展開搜救,這個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

方案制定好大家各自準備去了,19日上午9時40分,我們準備好兩隻隊伍各自出發,出發前在營地我與妖帝告別,他緊緊擁抱著我不願鬆開,說我們一定要注意安全,不用多說,此時我理解他內心的感受。我並不設想最壞的結局,對他承諾:“你放心,我一定會把他帶回來!”,這時,我看到這個40歲的男人眼眶濕潤了,儘管我也不知道前路等待我們的是什麼,會有怎樣的結果,只是心中有個強烈的信念不願辜負他的期望。

我們今天出發後的行動快了許多,雖說是騎著馬,卻也不輕鬆,隨著馬隊的深入,路越來越不好走,騎馬對我不是什麼難事,不過阡陌就有些困難了,只見他緊緊的抓著馬鞍,一刻也不敢鬆手,顯得十分的緊張,危險路段要下馬徒步而過,不過他一直在頑強的跟上馬隊,今天的行動計畫是翻越兩座達阪,到達狼塔牧場展開搜救。

馬隊不斷的趟過冰河,跨上山巒, 峽谷兩邊的群山景色層次分明,草地、松林、高山礫石、雪峰,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發出美倫夢幻的光澤。我們沿著馬道不停的在河道、山腰、草地、棧道間跋涉上坡下坡,中午時分接近了黑達阪,達阪山頂的積雪在晴空下熠熠生輝,山腰的馬道蜿蜒曲折,清晰可見,蒼鷹在天空翱翔,我們的馬隊就沿著碎石路徑盤旋而上。

繼續往上攀登,路突然變得越來越陡,也越來越危險。深不可見底的懸崖,崎嶇、佈滿碎石的羊腸小徑,嶙峋凸出的怪石,都在提醒著我們要小心謹慎,否則跌落或滑墜後果不堪設想。這時,天空突然起霧了而且越來越厚,有時把所有的山峰都遮住了。有一段路,人幾乎是在霧裡穿行,只知道是在往上攀登,卻不知道身處何處,也看不見頂峰,更不知道還要多久才能到達埡口,只聽見牧人趕馬的吆喝聲與口哨聲在山谷清澈的迴響。

蒙特開增達阪和喀臘戈依特開增達阪是呼圖壁縣和和靜縣的分界線,兩者相隔3.5公里。分界線以南是和靜縣圖爾扈特蒙古人的冬牧場,以北就是呼圖壁縣哈薩克牧人的牧場。

蒙特開增達阪是座冰達板,海拔也最高的3960米。山上常年積雪。隨著海拔的不斷升高,路是越來越難走了,一群黑褐色的動物從河道裡沖出,往山坡上一路狂奔,從它們頭頂上碩大的角可以看出是一群北山羊,數量接近50只,它們是從山上下來喝水的。不過我們今天騎馬並未感覺到很累,只是馬匹已大汗淋漓了,不斷的喘著粗氣,一座翻越達阪下來,騎馬也並不很舒服,特別是阡陌更是遇到下坡就下馬徒步,沒有辦法,只好委屈他跟上馬隊了。路上我騎的馬馬掌掉了,因為要翻越冰達阪,馬掌是不能少的,我們一路上停下打了兩次馬掌,好在兩個牧民釘馬掌的技術嫺熟,隨身攜帶的裝備不少,沒有 耽誤多少時間,我們也學習不少馬匹的知識。

下午18時我們接近了蒙特開增達阪的埡口,剛踏入下坡的路段不久,我就遠遠的望見有兩匹馬從山腰一路相向而來,前面的馬匹上坐著一個年輕的哈族牧民,後面還有一個人,不過看不清楚,但憑感覺他不是牧民,這可能是個好消息,兩隊人馬慢慢的接近了,前面的哈族牧民在相互打招呼,我就趕緊喊了一聲:後面的那位是小馬哥嗎?他回答:“是的”,那一刻,我們知道這次救援已獲成功,我的承諾給妖帝的諾言也已實現,那一刻心裡不知有多高興了,只是遺憾不能馬上將這個消息帶給他們。

我們立刻下馬通過與與小馬哥交談得知:他在一棵樹營地那天早晨出發後,本想走在隊伍前面,而他並不知庫特阿騰達阪的路口就在營地20米的處的一個並不十分明顯路口,卻錯誤一直不停的繼續向前未停下腳步,一個人一直走上了台河的源頭河源峰山腳下,這時發現隊伍並沒有跟上自己的道路,在登上一座山坡後,環顧四周群山聳立,自己已無路可走時,他終於明白自己今天已走錯了路。隨後陷入深深的陷入恐慌之中,後又企圖尋找就近的路口幻想能夠抄近路追上隊伍,最終失敗了,這時他才終於開始返回了,而這已錯過了許多寶貴的時間,下山後不久天就黑了,他更不敢貿然前行了,只好在一塊大石頭下紮下營過夜,這樣他就錯過了與當天晚上在一棵樹營地紮營的另一支4人的隊伍,導致他在第二天上午11時到達一棵樹營地時,沒有遇到任何驢友隊伍和牧民,不過他認出了這是他曾經紮營過的營地,而這時他曾在戶外學習班的所學的知識令他冷靜下來,選擇就地紮營等待救援,他的食品夠他支撐一個多星期,而這一等待就是三天。由於在三天裡未遇到任何人員的指引,後來通過手機裡下載的地圖與攻略及地面上的馬蹄印找到了正確的翻越達阪路口,第四天早晨一早就開始沿線路翻越庫特阿騰達阪,一路上再未犯任何錯誤成功到達小樹林營地,最後碰到一牧民,今天正是通過這位牧民將他帶上達阪,走出了幾天的困境。

救援也許需要一點運氣,突如其來的驚喜使所有的人員都感到興奮異常,人員平安回來,大家幾天來懸著的心終於放下,於是與牧民商議一起返回啞巴木屋營地。

大家騎馬一路很快當晚就到達了出發時的木屋營地,大家都松了口氣,而最美他們外出的人員仍然沒有回來的消息,不過這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他們今天要辦很多的事情估計一時回不來了,好消息是他們回來時車輛可以一直開到對面的山坡上,這樣可以節約很多時間。晚上我們又將牧民的不多的羊肉都拿下來煮了一頓,還與牧民們喝了一點酒。牧民用牛糞燃燒的火爐把小木屋烘烤的十分溫暖,火焰不僅給大家帶來了溫暖和光明,也拉近了人與人之間距離,小馬哥說這裡真好像家一樣,大家聊的十分高興,每人都很興奮。

一直到夜深了,我們走出木屋,天空繁星璀璨,一輪彎月撒下銀輝照著了清冷的草原大地,顯得那樣的安詳、淡雅。如果……如果徒步狼塔每天都是這樣的時光該多好啊!當晚真的睡了個好覺,儘管阡陌的呼嚕打的震天響,帳篷裡也感覺沒有那麼冷了。

到了第二天下午,最美他們外出還是沒有消息,大家不免焦慮不安起來,不斷的在院外朝山上張望,我擔心這段非常不確定的山路是否會對他們的行車造成影響,他們也不知道失聯人員已安全的情況,在外面一定也會很著急吧。不止一次曾經有過走出去尋找給他們打電話的念頭,不過根據長期的戶外經驗,相約的地點最好要堅守,以免大家相互走岔了,雖說漫長的等待讓人不安。直到晚上9:00多天快黑的時候,我們聽到了外面狗的叫聲,知道一定是他們回來了,大家出去一看,山坡上果然有燈光,果真的是他們回來了。

小馬哥早已急不可耐的奔了出去,我們也前去迎接他們了,雖早已設想他們兄弟見面的情景,但是看到小馬哥的安全歸來,奔過來的妖帝還是喜極而泣,當場淚飆,拉著小馬哥的手又拍又打不停的訴說,這個堅強的男子漢聲音一度哽咽。是啊,這幾天他承受了怎樣的煎熬和壓力,此刻就讓他盡情的發洩一下吧。

木屋的女主人這次採購了一大堆食品和生活用品,大家一起來回搬運了幾趟才回到營地。最重要是是他們帶來了北斗盒子,我們迅速的將這個消息轉發出去,好讓他的家人我們隊友放心,新疆安少華隊長等也向我們表示了祝賀。晚上溫暖的小木屋裡歡聲不斷,大家拿出了啤酒進行慶祝,妖帝更是拉著小馬哥不斷的互訴衷腸,最後一醉方休。夜晚的星空璀璨,我們躺在帳篷裡都為這次行動的成功而興奮,相信今晚也許會有人今夜無眠了。

21早晨8點我們就起來了,用過早餐,今天我們將返回出山了。告別了熱情的牧民和溫暖的木屋,我們就踏上了返回的路程了,這次要真心感謝這些純樸的牧民的支持和幫助,沒有他們的幫助這次的救援會困難很多,他們才是這裡的主人,而我們都是這裡的過客。

回來的路程我們兵分兩路,我和最美隊長、阡陌徒步去混紮達阪找我們的車輛,犛牛與妖帝他們乘車在古仁郭楞村與我們會和。回家的路程也輕快多了,我們在混紮找到我們車輛一路返回,當晚21時全體人員安全返回庫爾勒市區,本次狼塔救援順利結束。

而20日最美與犛牛在外出尋求幫助的途中卻也在渾紮達阪救出了67歲的山東青島驢友鄧某,原來老先生在遇到我們後,到達渾紮達阪後身心俱疲,實在無力繼續前行,與同伴商議後便一人留了下來原地等待救援。最後碰上我們這一組的隊員,“當時老人疲憊不堪,腳部都腫了,連自己的鞋子都穿不上,當時我們把他接上車送到巴倫台吃飯是他是光著腳下車,吃飯都有點困難。”最美隊長對救援時碰到老人情景歷歷在目,原本想挑戰年高齡穿越“狼塔C+V線”的驢友,沒想到路遇各種險情,險遭不測,在困境遇到我們隊友將他帶出。出山后最美隊長又安排焉耆縣的隊員為老山友安排好吃住並與9月21日14時將鄧某送上了去烏魯木齊的火車,在焉耆火車站,67歲的山東驢友鄧某拉著巴州藍天救援隊隊員的手不住的感謝:“我這次遇上你們實在是幸運,感謝藍天救援隊,我回去要把這次的經歷寫下來就叫求生。”堅強的老人此時像孩子一般淚流滿面。

小馬哥在22日的微信朋友圈裡說: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人生需要感恩和珍惜的人和事太多太多,感謝親朋好友們對我的關愛,每一次刻骨銘心的戶外經歷都值得紀念和反思,其實我們每時每刻的人生都是精彩的,都是值得珍惜的!再見狼塔!再見新疆!

在哈薩克語中,狼塔意為:有群狼守護的塔山,這是一條隱藏在北天山支脈依連哈比爾尕山深處的線路。狼塔C線穿越需要翻越冰山隘口、橫渡激流、行走空中棧道、穿越草原、森林……風景絕美而又驚險刺激、集巍峨壯美的天山風光之大成。在新疆戶外,就有“狼C歸來不走路”之說。它也是新疆戶外目前已經開發和探明的難度級別最高的徒步線路之一。關於它,有著諸多的傳說:有讓人絕望的白楊溝大阪、令人膽戰心驚的空中棧道、高聳入雲的蒙特開曾冰大阪;也有一眼望不到邊的最美的高山牧場以及有著油畫般景色的台普希克瑪河谷和而特蘭塔河谷;還有可以長到一公斤以上巨型蘑菇以及成群的北山羊和尾隨而來的惡狼......這是一條在新疆最經典的天山山脈穿越線路,是一條錘煉你的意志、鍛煉你的心智的自虐之路。

正是看到這樣傳說,愛好徒步探險的鄧某老人辭別家鄉親人,來新疆走“狼塔之路”,想挑戰年齡極限,沒想到遇到不測。“我當時徒步至狼塔C線臺布其馬克(驢友稱老虎嘴),準備涉水過河時發生意外,因水流湍急、防護措施不當等原因,造成我被水沖走了近20米,經過同伴的營救才逃過一劫,後來走路腳底起了泡特別痛。不知道什麼時間能走出困境,我回去要寫這次的求生經歷。”鄧某說正當自己絕望時,途中遇到正在救援的巴州藍天地震救援隊的隊員,終於走出了困境。

狼塔C線和夏特古道、烏孫古道並稱為新疆最為頂級的三條徒步線路。其中狼塔線路最為艱險,狼塔C線起始于呼圖壁大河谷,翻越5個近4000米的達阪,行程140多公里抵達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的巴倫台的古仁郭楞村,穿越時間一般是7到8天。

近年來,不斷有“驢友”在狼塔C線出事的消息,這也引發廣大戶外驢友們的關注,而大家在關注救援情況的同時,如何不盲目進行戶外運動,也成為大家討論的話題。巴州藍天救援隊提醒, 新疆天山狼塔線屬於高危高強度難度山地徒步穿越探險線路,適合有較強戶外徒步經驗、身體健康、體能較好、意志堅強、心態穩定、有團隊協作精神和重裝長線自虐徒步經歷者,否則將對你本人造成致命的災難,甚至會連累你的隊友,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所以請驢友們一定要量力而行。

注:為了當事人的隱私,人員均按網名處理。

內容源於公眾號:新疆巴州藍天地震應急救援隊

怪不得這兩年走過這段路的司機談虎色變不願去。不知有多少彎道,且十分狹窄,山谷裡不時有牧人趕著羊群走過,如果遇到雨雪天氣這些道路將變得十分危險,進入冬季後這些道路將被徹底封閉了。

我們小心翼翼駕駛著車輛隨著山路盤旋而上,在接近達阪埡口時前方出現了3個背著背包的行走下來的人,從外表一看我就知道這3人是出山的驢友,我們希望能得到失聯驢友的消息。逐漸走進後車輛停了下來,我們熱情的打過招呼,通過瞭解得知他們真的就是與失聯驢友一起徒步狼塔的隊員,今天剛從啞巴牧民營地讓牧民把他們送到哈拉哈特達阪埡口,準備返到巴倫台鎮後回家。

通過瞭解得知到現在仍然沒有失聯人員的消息,不過現在啞巴牧民營地有一名報案的山友正在等我們。這時我注意到一名自稱江蘇籍的驢友胸前掛著一部北斗盒子通訊工具,我就問是不是用這部北斗盒子發出的求救資訊,他說是的,我問營地現在有沒有北斗盒子,他說已經沒有了。

我最擔心的事情成為了現實,我希望他能將這部北斗盒子留下來,但他表示不行,我們唯一的希望就此落空。不過已沒有辦法了,我們彼此互不熟悉,他不可能將自己的北斗盒子留下的,他們還有幾十公里的山路要走,通訊對於他們也十分重要。我們只好相互道別,告訴了他們出山的線路,我們就繼續我們的行程翻越達阪,通訊怎麼解決,現在一時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了。

下午17:40我們終於到和靜縣的渾紮牧場, 渾紮牧場是優良的黃金牧場,水草豐美,從這裡往達阪兩側的山谷裡望過去,秋草給山坡披上了一件金黃色的外套,起伏的山巒像金色的波浪,線條柔美,再遠一些則是天山的雪山。

這裡也是狼塔C線與V線的結合部,也是驢友們穿越狼塔V線驢友獲取補給的重要地方。2016年10月6日,先後有60多人的山友從狼塔C線出來準備穿越狼塔V線,因大雪天氣卻被困於此,未獲得任何補給而被迫放棄穿越V線。

我們將從這裡前往啞巴牧民的營地,越野車此時還有道路可以行駛。 此時海拔3000多米的山區已進入深秋,天空湛藍,不時的有野山羊從遠處的山坡上跑過,看來這裡的生態環境良好。 我們開著越野車繼續沿著草地的道路繼續緩慢行駛,道路沿著谷底草地向前延伸著。我也不知到道路會在哪裡中斷,我只是想讓越野車能夠多行駛一段路程以遠減輕我們以後徒步負重的路程,其實這個決定十分的不明智,我知道前面的道路並走不了多遠,果然第一個麻煩就在眼前了。 突然間車輛一斜,我的越野車已不能動彈了,立即下車觀看,發現車輛已陷入了一個不十分明顯的溝渠裡,這裡幾乎是一片沼澤地,草地下暗溝很多,還有水流不斷流過。我上車掛上倒車想脫困出來卻使車輛左前輪又陷入了深溝中,輪胎陷的更深了,而且傾斜的更厲害了,只好下來招呼犛牛的車輛過來幫忙拖車,這裡幾乎是一片沼澤地,地下的草地又濕又軟,通過反復的不斷挖掘、拖車弄了近2個小時,最後終於將我的車拖了出來,車輛底盤也有所損壞,不過情況還好不是太嚴重,可是這麼一折騰的我們已經精疲力竭了,車是再也不能向前開了。這時天色已漸漸晚了,現在一直後悔為了省一點路程而造成這麼大的耽誤。

太陽就快落山,高海拔山區天黑的很快,氣溫也驟降了下來,看來我們今天已別無選擇了只能就地紮營了。紮下營來,弄好了晚餐,大家都累了就趕緊鑽帳篷休息了。

夜裡清冷無比,四周山峰冰冷高大的身影,像一尊巨大的冷峻的神獸,默然看著我們。風從帳篷周圍冽過,夜空璀璨的銀河,連同這一起遠離塵世喧囂的雪山、冰川、河流,構成一種神秘的語言,直達我們每個人的心底。我躺在冰冷的睡袋裡聯想到今天的事情突然意識到我們是多麼的卑微和渺小,是那麼不堪一擊,這裡只有大自然力量才是主宰和永恆的,也只有自然的美也才是磅礴和璀璨的。

第二天一大早拉開睡袋鑽出帳篷的那一刻,空氣中凜冽的寒意撲面而來,恨不得立刻躲回帳篷去,真冷啊。這是高海拔山區典型的氣候,不過太陽一出來就會好了。我還是套上所有的衣服,開始忙活收拾,大家吃了簡單的早餐,收拾了行裝立即向啞巴牧民營地徒步進發。

今天開始一路是上坡路段,剛開始還有些不適應,我們頂著朝陽氣喘吁吁的向上行進著。太陽出來後周圍的山巒反著青黃的背影,遠處更高一些山巒,被陽光鍍上了一層美麗的金色,橘黃色的光芒,在柔美的山坡上流轉,美得不可方物,氣溫也漸漸暖和起來。一路踩著草場裡的小道緩坡向烏蘭達阪行進,草地裡有一個個潛藏在草下的水泡子,是雪山融水流淌下來的,並在地下的暗溪滲上來,走在上面就像走在海綿上一樣,一不小心一腳踩下去就會陷進泥裡,所以走的時候不能掉以輕心,先用登山杖探路,把腳踩實了再走,不然陷進去就悲催了。一路上有兩條牧羊狗陪著我們,昨晚我們給它們喂了一些吃的,所以今天陪著我們走了好大的一程,仿佛是在給我們帶路似的,可能後來到了別人的底盤後才依依不捨回頭離開了。

 沿路有幾個牧民的小木屋,不過現在都沒有人了。一路上要留意草場裡暗藏的水泡子,還好前往烏蘭達阪的路不算太難,只是上坡緩慢,這種路雖然一時望不到頭,但只需埋頭行走,便自然會有到達阪頂的一刻。上午12:10,我們終於到達了海拔3380米的烏蘭達阪頂。在達阪頂坐下,休息了一會繼續沿路下山。到了中午13時我們漸漸地接近了我們今天要找的啞巴牧民營地,報案人就是在這裡發出的求救資訊。

一直被驢友稱為“啞巴牧民營地”,其是就是這裡的一戶蒙古族牧民人家,這裡是冬窩子(冬季牧場)牧場,夫妻倆長年在此放牧。這裡是狼塔C線和V線的分岔口,其中一條路再走一天,C線就可以出山到達南疆了,往另一條路,則開始了V線的旅程。他們在此放牧,見多了南來北往的驢友,知道這條線上許多驢友的故事,比如在他們家吃飯的、住宿的、雇馬的、求助的、生病的、迷路的……

爬上一個坡道已轉頭就看見啞巴牧民的小木屋,屋前站了幾個人並有幾匹馬,遠遠的看見我們一直就在張望著。我知道他們是在等待什麼,走近後看見一個戴著高度近視眼鏡的中年男子在焦急的轉著圈子,我一眼就看出他就是這次救援的報案人了。果真通過交談得知他網名“妖帝”,今年40歲,來自山東聊城,與失聯驢友“小馬哥”是老鄉。他們今年在網上與全國其他省市的驢友相約今年9月徒步狼塔C+V線路,最後組隊19人。他們9月10日從呼圖壁的白楊溝煤礦開始出發,一路順利,13日晚到達河源峰的一棵樹營地紮營,準備第二天翻越庫勒特啊騰達阪。14日早晨9:10分隊伍出發後,“妖帝”在途中就沒有見到小馬哥的身影,起初他以為小馬哥在隊伍的後面。不過在登上庫特阿騰達阪頂的埡口休息時也沒有見到人,心想小馬哥是不是可能一個人走在了前面,可是到了晚上狼塔牧場營地,依然沒有見到“小馬哥”的身影,這才才發現小馬哥確實是失聯了。四處尋找和等待也無果,今天已是失聯第四天了。一起其他來的14人驢友已相繼離開啞巴牧民營地繼續狼塔V線的行程,也有3人昨天從這裡出山返到巴倫台鎮去了,現在這裡只有留下了他一人等待我們的到來。

我們介紹了自己是新疆巴州藍天救援隊的, 我可以看出“妖帝”神情已疲憊不堪,且精神壓力很大,說話的語氣十分焦急。我們也是老山友了,對他的感受我們感同身受。據“妖帝”講,,他和小馬哥是一個地方的山友,這次一起從山東老家裡出來。“小馬哥”平時喜歡探險,能力也強,一路上沒有分開過,不過這次從一棵樹營地小馬哥率先發,後一直就沒有見到人影,只到晚上紮營時才確認小馬哥沒有隨隊伍一起到達,估計是走錯路了。不過在狼塔走錯路是常有的事,開始妖帝只是希望小馬哥自己能夠趕上隊伍,而兩天后等待無果,他們在家鄉就瞭解藍天救援隊,也十分信任藍天救援隊,所以就向新疆藍天救援隊發出了求救資訊。

情況就是這樣,我們一邊吃簡單的午餐一邊商討搜救計畫。這時一直在眺望遠處的妖帝發現了遠處河谷裡走過來了幾個人,好像是徒步過來的驢友。哦,這可是一個重要的機會,我們滿懷希望的趕忙趕過去。走進一看卻沒有發現小馬哥的影子,經過瞭解他們4人也是山東青島的山友,這次徒步狼塔比妖帝他們稍晚出發,到達一棵樹營地也是晚了一天時間,當晚也紮營在一棵樹了營地了,不過在營地裡沒有發現任何其他人員。第二天一路翻越達阪過來途中至今也未遇到任何其他徒步的驢友。

我們想得到小馬哥的消息看來是失望了,妖弟的表情更是近乎陷入絕望,一直在低聲嘀咕他能去哪了。這幾名山友中還有一名67歲的老哥,今天走到這裡已顯得疲憊至極,一直躺在草地上休息,他說他不敢過河水,走的大阪上面比隊伍晚了一個小時。我們讓他們今天在此休息一下,可他們說今天還要繼續穿越V線,我們向他們介紹了前方達阪的線路和路況,叮囑他們要注意安全就返回了牧民營地。

雖然沒有得到失聯小馬哥的消息,我卻可以判定小馬哥並沒有翻越過庫特阿騰達阪,而應該是走向了另外一條路,台河的源頭——河源峰方向。一棵樹營地海拔2700米,在河谷邊上,河谷的中間就是台河。上游就是潔白威嚴的河源峰,感覺近在咫尺,君臨天下,氣勢逼人。這是狼塔最核心的區域,這裡是人跡罕至,四周雪山環繞,道路艱險難覓,如果他選擇這裡翻越河源峰達阪,可能把他推向更加危險的境地,後果不堪設想。正確的道路其實不是去翻越河源峰達阪,而是沿著營地不遠處左側的一個不起眼的小山谷進入,最後翻越庫特阿特阿騰達阪。不過正因為路口不起眼,才常常有山友在這裡走錯了方向,2016年8月,一支19人的隊伍集體走錯了方向陷入困境2天,後在牧民的帶領下才走了出來,難道“小馬哥”也是奔上河源峰方向,不過為什麼他沒有意識到錯誤原路返回呢?種種不確定的因素,看來我們得加緊行動的步伐了。

為了加快進度我們已不可能繼續選擇重裝徒步進行搜救了,救援行動重要的一條就是儘量縮短救援的時間,這樣可以使受困的人員減少受傷害。正好營地有6匹馬和兩位呼圖壁的牧民,他們對狼塔的線路情況瞭若指掌,並且在夏季常在狼塔牧場為商業隊伍做服務,當然收費也不便宜,不過我們已顧不了許多,我們決定租用牧民的兩匹馬來駝我們的裝備,我們輕裝徒步跟隨搜尋。

協商好價錢,交代給了牧民的裝備我們就準備出發了,15:15分我們在啞巴牧民的木屋與“妖帝”告別,牧民和馬隊隨後出發(這個細節的決定給我們今天的救援又造成了不小的麻煩,戶外一忌就是同行一路卻分開行動)。出發的時候我注意到妖帝背過身體趴在牧民圍場的防護欄上的鐵絲網上喃喃自語,又似乎在抹眼淚,頓時我又感到我們肩上的擔子又沉了許多。我們輕裝每人只帶了一瓶水就趕緊出發,回頭看阡陌時,他居然穿了一套齊腰深的防水褲,想到馬上要過的很多河流時我不禁讚歎他準備的真周到。

我們計畫的線路是沿著哈爾嘎騰郭勒溝的河谷地帶翻越黑達阪(碎石達阪)、蒙特開增達阪、庫特阿騰達阪最後到達他們最後一起紮營的一棵樹營地,徒步路程近50公里,通常2天才能到達,而今天天色已晚,能走到哪裡我們不知道,不過找人心切,我們還是急急的出發了。

哈爾嘎騰郭勒溝河谷邊的樹葉已經發黃,已是進入秋天了,河水由東向西急流而下。我們快進入的山谷的溝口時,我回頭望瞭望後面,卻始終沒有看到我們雇傭的馬匹跟隨上來,心裡有些嘀咕他們怎麼那麼慢呢。而此時已顧不上他們了,我們現在要不斷的躺過山谷裡的河流,這段河道大部分不到10米寬,水流湍急,水下有很多的石頭,深及膝蓋左右,河水沖在上面騰起很大的白色浪花,河水清澈透明,但十分冰冷。

我在第一道河邊簡單的看了一下,就毫不猶豫趟過去了,隊友們跟在後面。河水冰徹刺骨,把人徹底打了個冷顫,我用羡慕的目光看了看走在後面阡陌的防水褲,心想那個真不錯。

我們每走幾十米就要趟過同一條河流,因為不斷受到冰涼的河水刺激,我的兩條腿已變的麻木了,後來已感覺不到開始的冰冷刺骨了。每個人都是機械的往前趟過一道又一道的河水,沒有數過趟過多少了。最美的腳在徒步穿越烏孫古道就磨起了大泡,疼痛難忍,但她卻一點沒有落後,一直緊緊跟隨,我只希望馬隊早點跟隨上來。

時間已經超過了一個半小時了,行進了4,5公里依然沒有看到馬隊跟上來的影子,我這時有些困惑了,雖然徒步穿越過兩次狼塔線路,卻沒有反向走過這個路線,天山裡的山脈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景色是完全不同的,有時會讓人產生錯誤的感覺,而我的GPS卻被牧民的馬隊駝走了,這真的是一個失誤。在山裡如果不十分熟悉線路,憑感覺行走就會犯下錯誤。途中經過了一個廢棄的金礦,我突然覺得不對勁了,在我的記憶裡沒有這個地方。看得出來這裡曾有過明顯人類活動的痕跡,但現在一片狼藉,已被亂石淹沒,也不知道廢棄了多久。大概因為金礦的存在,於是曾經有一條路通向這裡。不走哈爾嘎騰郭勒溝還有一條路可以到達黑達阪,我記得馬道就在上面,於是我們決定先登上了山坡。這個山坡很陡我們費了很大的勁,阡陌還粘了一身毛刺,最後終於登上山坡,四周眺望依然看不到任何馬隊的影子,我們現在與馬隊走散了。

我們肯定選擇的線路不對,與牧民沒有走到一個線路上,否則馬隊早就會追上我們了。現在只有原路返回重新找路了,大家也沒有過多的抱怨開始向回走,又開始頻繁的過河了。其實我們是在河谷裡錯過了一個不十分明顯的右轉路口,而是繼續向前走了大約4公里時,趕緊退回吧,不過在返回途中隊友們已有些跟不上了。

終於找到了正確的路口,這一下耽誤了不少寶貴的時間,加上剛才來回過冰冷的河水,兩個隊員已出現了體能不支和失溫狀況。我讓大家原地休息,我獨自一人前去尋找馬隊,只見河邊有清晰的馬蹄印,只是依然不見馬隊的蹤影,此時太陽已漸漸落山了,我不禁有些擔心我們今天的處境了,我們沒有任何過夜的裝備和食品,與馬隊走散,而此時馬隊也肯定也在尋找我們,於是我決定先返回與隊友會合再說。

大家會合後,經過商議決定今天先返回啞巴牧民營地後再做打算。9點10分天快黑時大家拖著疲憊的身體返回了啞巴牧民的小木屋營地,今天又無功而返了。不過妖帝趕來迎接我們,得知我們的經歷後,看著渾身濕透和疲憊的我們,十分理解我們的返回,勸我們今天休息一下,明天再說。這時天已完全黑了下來,大家正商量如何尋找馬隊時,外面傳來了狗吠和馬的嘶鳴聲,我們知道是牧民回來了。出去一看正是我們的馬隊,馬匹跑的渾身濕透只喘粗氣,兩個牧民在抱怨一路上沒有看見我們,來回找了我們兩趟後,怕我們走錯路就沒有輕易的紮營或盲目前行就返回來了,牧民們還是比較有經驗啊,好在現在大家都安全回來了。高原上草原的夜晚,氣溫驟降,我們頂著寒風趕緊紮營,妖帝出於對我們的關心,讓牧民給我們飩羊肉吃。

大家經過這麼一折騰也已都累了,紮好帳篷就趕緊坐在啞巴牧民簡陋卻十分溫暖的小木屋裡,大嬸從屋外的地窖裡拿出羊肉,利索地開始剁肉、切土豆。屋子裡晾著一排排牛肉幹,牛糞燃起的爐火使整個房子溫暖如春,火爐烤得人暖暖的。大嬸麻利地忙活著,半個小時後,香氣彌漫了整個屋子,一大盆香噴噴的羊肉和土豆端了上來,雖然不是很爛,但我們都餓了,已經顧不上這些了,牧民用刀把肉剔下來,我們沾著鹹鹽往下吞感覺很香。我們討論著明天的行動計畫,聽木屋的牧民說現在有一條路可以從古仁郭楞村一直開到這個木屋營地,不必去渾紮牧場,我頓時覺得這是個好消息。不過明天怎樣安排一直沒有定論下來,喝飽吃足後困意就上來了,決定趕緊休息吧,漫長的一日終於結束了。

夜裡帳篷裡很冷,雖然很累卻一夜都沒有睡好,失聯的小馬哥牽掛的每一個人的心,妖帝的帳篷就在我們旁邊,我感覺他更是一晚沒有睡覺似的翻來覆去的,我在為自己今天的失誤而自責,一直在反復考慮明天的行動計畫,每一次翻身都被冰冷潮濕的睡袋驚醒。

在迷迷糊糊的睡了幾個多小時後,天氣剛亮我就鑽出了帳篷,新的一天開始了。外面的氣溫寒冷而潮濕,晚上涼在外面的鞋子、襪子和帳篷上結了厚厚的霜,凍的硬邦邦的。大家都起來後,就趕緊拿往啞巴的木屋裡的火爐旁烤烤,在吃早餐時我把考慮成熟的今天的行動方案和大家講了:我們今天兵分兩路,一路繼續搜救,一路返回巴倫台與後方聯繫彙報情況,為了加快行動進程,搜救人員雇傭馬匹與牧民一起搜救,受傷的最美隊長與犛牛帶著妖弟一起出山與後方聯繫,彙報溝通搜救情況,與後方平臺做好下一步的預案,並且強調回來時一定要帶一部北斗盒子進來,順便再補給些食品,進來的時候將車輛一直開到這個木屋營地,這樣更利於下一步的行動。我與阡陌與兩名牧民一起騎馬翻越達阪儘快到達狼塔牧場展開搜救,這個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

方案制定好大家各自準備去了,19日上午9時40分,我們準備好兩隻隊伍各自出發,出發前在營地我與妖帝告別,他緊緊擁抱著我不願鬆開,說我們一定要注意安全,不用多說,此時我理解他內心的感受。我並不設想最壞的結局,對他承諾:“你放心,我一定會把他帶回來!”,這時,我看到這個40歲的男人眼眶濕潤了,儘管我也不知道前路等待我們的是什麼,會有怎樣的結果,只是心中有個強烈的信念不願辜負他的期望。

我們今天出發後的行動快了許多,雖說是騎著馬,卻也不輕鬆,隨著馬隊的深入,路越來越不好走,騎馬對我不是什麼難事,不過阡陌就有些困難了,只見他緊緊的抓著馬鞍,一刻也不敢鬆手,顯得十分的緊張,危險路段要下馬徒步而過,不過他一直在頑強的跟上馬隊,今天的行動計畫是翻越兩座達阪,到達狼塔牧場展開搜救。

馬隊不斷的趟過冰河,跨上山巒, 峽谷兩邊的群山景色層次分明,草地、松林、高山礫石、雪峰,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發出美倫夢幻的光澤。我們沿著馬道不停的在河道、山腰、草地、棧道間跋涉上坡下坡,中午時分接近了黑達阪,達阪山頂的積雪在晴空下熠熠生輝,山腰的馬道蜿蜒曲折,清晰可見,蒼鷹在天空翱翔,我們的馬隊就沿著碎石路徑盤旋而上。

繼續往上攀登,路突然變得越來越陡,也越來越危險。深不可見底的懸崖,崎嶇、佈滿碎石的羊腸小徑,嶙峋凸出的怪石,都在提醒著我們要小心謹慎,否則跌落或滑墜後果不堪設想。這時,天空突然起霧了而且越來越厚,有時把所有的山峰都遮住了。有一段路,人幾乎是在霧裡穿行,只知道是在往上攀登,卻不知道身處何處,也看不見頂峰,更不知道還要多久才能到達埡口,只聽見牧人趕馬的吆喝聲與口哨聲在山谷清澈的迴響。

蒙特開增達阪和喀臘戈依特開增達阪是呼圖壁縣和和靜縣的分界線,兩者相隔3.5公里。分界線以南是和靜縣圖爾扈特蒙古人的冬牧場,以北就是呼圖壁縣哈薩克牧人的牧場。

蒙特開增達阪是座冰達板,海拔也最高的3960米。山上常年積雪。隨著海拔的不斷升高,路是越來越難走了,一群黑褐色的動物從河道裡沖出,往山坡上一路狂奔,從它們頭頂上碩大的角可以看出是一群北山羊,數量接近50只,它們是從山上下來喝水的。不過我們今天騎馬並未感覺到很累,只是馬匹已大汗淋漓了,不斷的喘著粗氣,一座翻越達阪下來,騎馬也並不很舒服,特別是阡陌更是遇到下坡就下馬徒步,沒有辦法,只好委屈他跟上馬隊了。路上我騎的馬馬掌掉了,因為要翻越冰達阪,馬掌是不能少的,我們一路上停下打了兩次馬掌,好在兩個牧民釘馬掌的技術嫺熟,隨身攜帶的裝備不少,沒有 耽誤多少時間,我們也學習不少馬匹的知識。

下午18時我們接近了蒙特開增達阪的埡口,剛踏入下坡的路段不久,我就遠遠的望見有兩匹馬從山腰一路相向而來,前面的馬匹上坐著一個年輕的哈族牧民,後面還有一個人,不過看不清楚,但憑感覺他不是牧民,這可能是個好消息,兩隊人馬慢慢的接近了,前面的哈族牧民在相互打招呼,我就趕緊喊了一聲:後面的那位是小馬哥嗎?他回答:“是的”,那一刻,我們知道這次救援已獲成功,我的承諾給妖帝的諾言也已實現,那一刻心裡不知有多高興了,只是遺憾不能馬上將這個消息帶給他們。

我們立刻下馬通過與與小馬哥交談得知:他在一棵樹營地那天早晨出發後,本想走在隊伍前面,而他並不知庫特阿騰達阪的路口就在營地20米的處的一個並不十分明顯路口,卻錯誤一直不停的繼續向前未停下腳步,一個人一直走上了台河的源頭河源峰山腳下,這時發現隊伍並沒有跟上自己的道路,在登上一座山坡後,環顧四周群山聳立,自己已無路可走時,他終於明白自己今天已走錯了路。隨後陷入深深的陷入恐慌之中,後又企圖尋找就近的路口幻想能夠抄近路追上隊伍,最終失敗了,這時他才終於開始返回了,而這已錯過了許多寶貴的時間,下山後不久天就黑了,他更不敢貿然前行了,只好在一塊大石頭下紮下營過夜,這樣他就錯過了與當天晚上在一棵樹營地紮營的另一支4人的隊伍,導致他在第二天上午11時到達一棵樹營地時,沒有遇到任何驢友隊伍和牧民,不過他認出了這是他曾經紮營過的營地,而這時他曾在戶外學習班的所學的知識令他冷靜下來,選擇就地紮營等待救援,他的食品夠他支撐一個多星期,而這一等待就是三天。由於在三天裡未遇到任何人員的指引,後來通過手機裡下載的地圖與攻略及地面上的馬蹄印找到了正確的翻越達阪路口,第四天早晨一早就開始沿線路翻越庫特阿騰達阪,一路上再未犯任何錯誤成功到達小樹林營地,最後碰到一牧民,今天正是通過這位牧民將他帶上達阪,走出了幾天的困境。

救援也許需要一點運氣,突如其來的驚喜使所有的人員都感到興奮異常,人員平安回來,大家幾天來懸著的心終於放下,於是與牧民商議一起返回啞巴木屋營地。

大家騎馬一路很快當晚就到達了出發時的木屋營地,大家都松了口氣,而最美他們外出的人員仍然沒有回來的消息,不過這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他們今天要辦很多的事情估計一時回不來了,好消息是他們回來時車輛可以一直開到對面的山坡上,這樣可以節約很多時間。晚上我們又將牧民的不多的羊肉都拿下來煮了一頓,還與牧民們喝了一點酒。牧民用牛糞燃燒的火爐把小木屋烘烤的十分溫暖,火焰不僅給大家帶來了溫暖和光明,也拉近了人與人之間距離,小馬哥說這裡真好像家一樣,大家聊的十分高興,每人都很興奮。

一直到夜深了,我們走出木屋,天空繁星璀璨,一輪彎月撒下銀輝照著了清冷的草原大地,顯得那樣的安詳、淡雅。如果……如果徒步狼塔每天都是這樣的時光該多好啊!當晚真的睡了個好覺,儘管阡陌的呼嚕打的震天響,帳篷裡也感覺沒有那麼冷了。

到了第二天下午,最美他們外出還是沒有消息,大家不免焦慮不安起來,不斷的在院外朝山上張望,我擔心這段非常不確定的山路是否會對他們的行車造成影響,他們也不知道失聯人員已安全的情況,在外面一定也會很著急吧。不止一次曾經有過走出去尋找給他們打電話的念頭,不過根據長期的戶外經驗,相約的地點最好要堅守,以免大家相互走岔了,雖說漫長的等待讓人不安。直到晚上9:00多天快黑的時候,我們聽到了外面狗的叫聲,知道一定是他們回來了,大家出去一看,山坡上果然有燈光,果真的是他們回來了。

小馬哥早已急不可耐的奔了出去,我們也前去迎接他們了,雖早已設想他們兄弟見面的情景,但是看到小馬哥的安全歸來,奔過來的妖帝還是喜極而泣,當場淚飆,拉著小馬哥的手又拍又打不停的訴說,這個堅強的男子漢聲音一度哽咽。是啊,這幾天他承受了怎樣的煎熬和壓力,此刻就讓他盡情的發洩一下吧。

木屋的女主人這次採購了一大堆食品和生活用品,大家一起來回搬運了幾趟才回到營地。最重要是是他們帶來了北斗盒子,我們迅速的將這個消息轉發出去,好讓他的家人我們隊友放心,新疆安少華隊長等也向我們表示了祝賀。晚上溫暖的小木屋裡歡聲不斷,大家拿出了啤酒進行慶祝,妖帝更是拉著小馬哥不斷的互訴衷腸,最後一醉方休。夜晚的星空璀璨,我們躺在帳篷裡都為這次行動的成功而興奮,相信今晚也許會有人今夜無眠了。

21早晨8點我們就起來了,用過早餐,今天我們將返回出山了。告別了熱情的牧民和溫暖的木屋,我們就踏上了返回的路程了,這次要真心感謝這些純樸的牧民的支持和幫助,沒有他們的幫助這次的救援會困難很多,他們才是這裡的主人,而我們都是這裡的過客。

回來的路程我們兵分兩路,我和最美隊長、阡陌徒步去混紮達阪找我們的車輛,犛牛與妖帝他們乘車在古仁郭楞村與我們會和。回家的路程也輕快多了,我們在混紮找到我們車輛一路返回,當晚21時全體人員安全返回庫爾勒市區,本次狼塔救援順利結束。

而20日最美與犛牛在外出尋求幫助的途中卻也在渾紮達阪救出了67歲的山東青島驢友鄧某,原來老先生在遇到我們後,到達渾紮達阪後身心俱疲,實在無力繼續前行,與同伴商議後便一人留了下來原地等待救援。最後碰上我們這一組的隊員,“當時老人疲憊不堪,腳部都腫了,連自己的鞋子都穿不上,當時我們把他接上車送到巴倫台吃飯是他是光著腳下車,吃飯都有點困難。”最美隊長對救援時碰到老人情景歷歷在目,原本想挑戰年高齡穿越“狼塔C+V線”的驢友,沒想到路遇各種險情,險遭不測,在困境遇到我們隊友將他帶出。出山后最美隊長又安排焉耆縣的隊員為老山友安排好吃住並與9月21日14時將鄧某送上了去烏魯木齊的火車,在焉耆火車站,67歲的山東驢友鄧某拉著巴州藍天救援隊隊員的手不住的感謝:“我這次遇上你們實在是幸運,感謝藍天救援隊,我回去要把這次的經歷寫下來就叫求生。”堅強的老人此時像孩子一般淚流滿面。

小馬哥在22日的微信朋友圈裡說: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人生需要感恩和珍惜的人和事太多太多,感謝親朋好友們對我的關愛,每一次刻骨銘心的戶外經歷都值得紀念和反思,其實我們每時每刻的人生都是精彩的,都是值得珍惜的!再見狼塔!再見新疆!

在哈薩克語中,狼塔意為:有群狼守護的塔山,這是一條隱藏在北天山支脈依連哈比爾尕山深處的線路。狼塔C線穿越需要翻越冰山隘口、橫渡激流、行走空中棧道、穿越草原、森林……風景絕美而又驚險刺激、集巍峨壯美的天山風光之大成。在新疆戶外,就有“狼C歸來不走路”之說。它也是新疆戶外目前已經開發和探明的難度級別最高的徒步線路之一。關於它,有著諸多的傳說:有讓人絕望的白楊溝大阪、令人膽戰心驚的空中棧道、高聳入雲的蒙特開曾冰大阪;也有一眼望不到邊的最美的高山牧場以及有著油畫般景色的台普希克瑪河谷和而特蘭塔河谷;還有可以長到一公斤以上巨型蘑菇以及成群的北山羊和尾隨而來的惡狼......這是一條在新疆最經典的天山山脈穿越線路,是一條錘煉你的意志、鍛煉你的心智的自虐之路。

正是看到這樣傳說,愛好徒步探險的鄧某老人辭別家鄉親人,來新疆走“狼塔之路”,想挑戰年齡極限,沒想到遇到不測。“我當時徒步至狼塔C線臺布其馬克(驢友稱老虎嘴),準備涉水過河時發生意外,因水流湍急、防護措施不當等原因,造成我被水沖走了近20米,經過同伴的營救才逃過一劫,後來走路腳底起了泡特別痛。不知道什麼時間能走出困境,我回去要寫這次的求生經歷。”鄧某說正當自己絕望時,途中遇到正在救援的巴州藍天地震救援隊的隊員,終於走出了困境。

狼塔C線和夏特古道、烏孫古道並稱為新疆最為頂級的三條徒步線路。其中狼塔線路最為艱險,狼塔C線起始于呼圖壁大河谷,翻越5個近4000米的達阪,行程140多公里抵達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的巴倫台的古仁郭楞村,穿越時間一般是7到8天。

近年來,不斷有“驢友”在狼塔C線出事的消息,這也引發廣大戶外驢友們的關注,而大家在關注救援情況的同時,如何不盲目進行戶外運動,也成為大家討論的話題。巴州藍天救援隊提醒, 新疆天山狼塔線屬於高危高強度難度山地徒步穿越探險線路,適合有較強戶外徒步經驗、身體健康、體能較好、意志堅強、心態穩定、有團隊協作精神和重裝長線自虐徒步經歷者,否則將對你本人造成致命的災難,甚至會連累你的隊友,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所以請驢友們一定要量力而行。

注:為了當事人的隱私,人員均按網名處理。

內容源於公眾號:新疆巴州藍天地震應急救援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