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故事:老年時期的樂趣,銀髮青春

肖阿姨與丈夫年齡相差五歲。

老同事們羡慕地說:“真好, 同一年退休, 有伴, 不孤單。 ”

肖阿姨笑眯眯:“還有更好的哪, 我家巧娟馬上要生了, 她產假滿的時候, 我正好退休, 接班帶孫子。 ”

同事們紛紛誇肖阿姨好福氣。

“工作為了養大兒子, 退休為了帶大孫子。 ”肖阿姨不能不讚美自己的偉大。

老伍買回許多烹飪書藉, 開始練習做孫子的“御用廚師”:“咱把孫子喂得白白胖胖, 兒子媳婦好安心工作呀。 ”

孫子一歲半, 兒子媳婦商量著送幼稚園:“獨生子女, 早點送去幼稚園, 他可以跟小朋友玩, 還可以培養……”

老夫婦倆心疼得雙手直搖:“太小了, 太小了。 放家裡, 我們會陪他玩, 我們會培養他……”

媳婦瞪了兒子一眼, 不再堅持。

肖阿姨發現小倆口似乎忙了起來, 經常拖著一身疲憊回家, 有時連飯都懶得吃。

“工作再忙也要注意身體。 ”——只能嘴上說說, 實在沒有精力再管那倆大的, 一個寶寶已經讓她忙得夠嗆。

肖阿姨對寶寶不可謂不精心——衣服由裡到外用手搓, 一點兒髒或稍出一點兒汗就換。

老伍呢?一日三餐兩點心, 寶寶的伙食不帶重樣。 雞或排骨或豬腳, 熬出濃濃的湯, 給寶寶下麵條, 夫妻倆冒著高壓高脂的風險“吭吃吭吃”吃肉啃骨頭。

終於有一天, 兒子宣佈:他們要搬出去過。

“什麼!”天仿佛塌了, 肖阿姨這才明白, 小倆口子半年多來在忙什麼。

“你們真是沒良心喲, 我們哪點做錯了……”烏鴉和小羊被肖阿姨一再地請出做教員。

吵鬧的結果, 是小夫妻倆帶著孩子逃之夭夭。

“哼!別管他們, 等小子們吃了苦頭來求我們的時候……”老伍抱著一線希望發橫。

誰想, 現在幼稚園服務如此周到, 寶寶被送了全托, 早晨七點半送去,

晚上六點半接回家。 一點不耽誤上班。

老倆口心疼著急沒辦法。

生活就像一台突然刹車的機器。 轟隆隆地余響尚在, 卻沒了轉動的理由。

退休生活有說不出的寂寞:肖阿姨一天N次地抹桌椅櫥櫃, 把寶寶留下的衣服疊了又疊。

老伍仍拎著大菜籃子上菜市場, 轉來轉去只買些許青菜豆腐, 剛剛墊個籃底。

他拎著不甚重的籃子, 兩隻腳漫無目的地溜達到附近公園。

公園中心廣場上熱鬧非凡。 老頭老太太們進行著各項體育活動——打門球的, 練木蘭扇的, 玩太極球的……個個轉得像朵花兒。

“嘭察察, 嘭察察……”音樂讓老伍腳底發癢——他可是單位裡有名的“舞林高手”呢。

用各式手袋水杯圍起的圈子是“梅與蘭老年體育舞蹈團”的練習場地。

“梅與蘭”的領隊今年剛過七十整壽, 一頭烏髮, 白裡透紅的臉, 讓老伍初一見面直喊他“阿弟”。

領隊聽說老伍喜歡體育舞蹈, 便讓他下場“走兩步”。

一曲終了, 領隊直搖頭:“小老弟, 你這水準, 只算初入門。 ”

哼!咱當年在單位裡也算數一數二的呢, 只算初入門?老伍氣哼哼地拎起菜籃子便走。

生氣歸生氣, 腳卻不爭氣, 每天定時帶著老伍去小公園走走。

有一天, 老伍看見一位女隊員落了單。 上前一打聽, 得知這名隊員姓馮, 舞伴出國探親去了。

老伍一見有門, 立馬使出渾身解數, “馮老師”長, “馮老師”短地逗得馮女士樂開了花, 拉著他找領隊:“讓小伍試試吧。 ”

領隊看了他許久:“好吧, 看在小馮的份上, 給你一個星期, 不行就換人。 ”他晃晃手機, “想加入的人可多。 ”

老伍很是珍惜得之不易的機會。 每天訓練提早到場, 謙虛地向“馮老師”和領隊請教每一個動作。 回到家, 沒事就琢磨動作、音樂。

肖阿姨從日漸粗鄙的飯食中嗅出味道, 很快得知老伍動向。

家傳秘制的陳釀老醋罎子被打翻, 其味可想而知。 於是, 地下某位陳先生的耳朵紅了又紅。

對體育舞蹈已經癡迷入骨的老伍不為所動,為擺脫老伴的糾纏甚至提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本事你把寶寶要回來呀。”

兒子家客廳,肖阿姨聲淚俱下地控訴那對“變心的翅膀”,言語隱晦,拐彎抹角地暗示兒子。

兒子一張一張地給母親拿面巾紙,至始至終裝傻充愣。

巧娟在電腦前“劈劈叭叭”地不知鼓搗啥,突然對丈夫說:“啥時候了,還不做飯去。”

兒子“哎哎”兩聲,如釋負重地逃進廚房。

媳婦替換下兒子,肖阿姨正想把“革命家史”再次敘述。卻聽媳婦說:“媽,我有一事想請您幫忙。”

肖阿姨忙不迭地抹淚:“有啥事,你說,你說。只要我辦得到……”

“不是單位組織國慶旅遊嘛,個人出一半車費。我錢都交了,臨了有事去不成。您替我去唄。”

肖阿姨失望至極:“不去。”

“您就去吧。人財務不管退。而且,我聽說,二小的姥姥,還有您樓上的何伯伯也去呢。”

肖阿姨勉強答應。

“太好了。”巧娟拍著巴掌,“我買的新相機給您用。”

拿著嶄新的數碼相機,肖阿姨有一種受騙的感覺。不過,這趟旅遊倒是玩得很開心。何伯伯和二小姥姥都誇她照片拍得好。

二小姥姥甚至說:“你有空玩玩攝影啥的也不錯呐。像我,成天給孫子拖累著。出來玩一趟還得跟女兒慪半天氣。”

肖阿姨一想也是,何必守著空蕩蕩的家呢。於是,把相機占為已有,成日背著四處轉悠。拍了相片,要麼拿去與二小姥姥同樂,要麼趁週末瞧孫子的時候在兒子媳婦面前顯派。

漸漸地,肖阿姨不樂意聽他們的評論了:“你們的評論太沒水準,不夠專業。”

原來,她報名參加了老年大學的攝影班。

有道是“風水輪流轉,今天到我家。”這回輪到老伍大吃乾醋:“那個送你到樓下的老頭是誰……你成日不著家,這門窗上灰幾厚。”

“你跳舞是正經事,我玩攝影也是正當來往。”肖阿姨不甘示弱。

老夫妻倆憋著一口氣各忙各的——老伍代表團裡參加全省老年體育舞蹈選拔賽,頭三名可以競級去北京參加全國大賽。

肖阿姨則為《老年報》舉辦的攝影大賽忙碌著。

一年多來,她東奔西走日曬雨淋,人瘦了許多,臉也黑了許多,可黑裡透紅,黑得精神。

兒子翻看著幾張獲獎照片:“其實,您的攝影技術不比他們差,是不是咱的機子差了點兒啊。”

落榜的肖阿姨直搖手:“算了算了。這把年紀,何必去爭什麼名次。”

“媽!”巧娟將照片一放,口氣像在訓孩子,“勝不驕敗不餒麼,您這叫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多少要給寶寶樹立一個積極向上的榜樣吧。”她轉頭,“寶寶,你說是不是。”

寶寶從大蘋果中抬起頭,很嚴肅地一點頭:“唔——”

“小東西。”肖阿姨慈愛地拍他。

“其實,藝術這玩藝,當它達到一定水準的時候,不僅僅需要作者的技能,更多的是在表現作者的思想境界。”兒子指著書上一段話說。

肖阿姨一路琢磨著回到家。

“叮呤呤”,電話鈴聲催促著肖阿姨,她急忙開了門,提起話筒。

“老伴,我得了全省第三名!”老伍開門見山地報喜,“這回出來,真是大開眼界。那麼多老哥哥老姐姐都在跳舞,有的今年八十多……我已經跟領隊說啦,全國大賽我不參加了。我現在最想的是,回家,好好陪陪你。”

“不!”突然琢磨出點什麼的肖阿姨像在訓孩子,“你這是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咱要給寶寶樹立一個積極向上的榜樣麼。你馬上跟領隊說,你要報名,去北京。到時候,我陪你一塊兒去,好好拍幾張照片,拍出咱老年人的風采……”

地下某位陳先生的耳朵紅了又紅。

對體育舞蹈已經癡迷入骨的老伍不為所動,為擺脫老伴的糾纏甚至提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本事你把寶寶要回來呀。”

兒子家客廳,肖阿姨聲淚俱下地控訴那對“變心的翅膀”,言語隱晦,拐彎抹角地暗示兒子。

兒子一張一張地給母親拿面巾紙,至始至終裝傻充愣。

巧娟在電腦前“劈劈叭叭”地不知鼓搗啥,突然對丈夫說:“啥時候了,還不做飯去。”

兒子“哎哎”兩聲,如釋負重地逃進廚房。

媳婦替換下兒子,肖阿姨正想把“革命家史”再次敘述。卻聽媳婦說:“媽,我有一事想請您幫忙。”

肖阿姨忙不迭地抹淚:“有啥事,你說,你說。只要我辦得到……”

“不是單位組織國慶旅遊嘛,個人出一半車費。我錢都交了,臨了有事去不成。您替我去唄。”

肖阿姨失望至極:“不去。”

“您就去吧。人財務不管退。而且,我聽說,二小的姥姥,還有您樓上的何伯伯也去呢。”

肖阿姨勉強答應。

“太好了。”巧娟拍著巴掌,“我買的新相機給您用。”

拿著嶄新的數碼相機,肖阿姨有一種受騙的感覺。不過,這趟旅遊倒是玩得很開心。何伯伯和二小姥姥都誇她照片拍得好。

二小姥姥甚至說:“你有空玩玩攝影啥的也不錯呐。像我,成天給孫子拖累著。出來玩一趟還得跟女兒慪半天氣。”

肖阿姨一想也是,何必守著空蕩蕩的家呢。於是,把相機占為已有,成日背著四處轉悠。拍了相片,要麼拿去與二小姥姥同樂,要麼趁週末瞧孫子的時候在兒子媳婦面前顯派。

漸漸地,肖阿姨不樂意聽他們的評論了:“你們的評論太沒水準,不夠專業。”

原來,她報名參加了老年大學的攝影班。

有道是“風水輪流轉,今天到我家。”這回輪到老伍大吃乾醋:“那個送你到樓下的老頭是誰……你成日不著家,這門窗上灰幾厚。”

“你跳舞是正經事,我玩攝影也是正當來往。”肖阿姨不甘示弱。

老夫妻倆憋著一口氣各忙各的——老伍代表團裡參加全省老年體育舞蹈選拔賽,頭三名可以競級去北京參加全國大賽。

肖阿姨則為《老年報》舉辦的攝影大賽忙碌著。

一年多來,她東奔西走日曬雨淋,人瘦了許多,臉也黑了許多,可黑裡透紅,黑得精神。

兒子翻看著幾張獲獎照片:“其實,您的攝影技術不比他們差,是不是咱的機子差了點兒啊。”

落榜的肖阿姨直搖手:“算了算了。這把年紀,何必去爭什麼名次。”

“媽!”巧娟將照片一放,口氣像在訓孩子,“勝不驕敗不餒麼,您這叫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多少要給寶寶樹立一個積極向上的榜樣吧。”她轉頭,“寶寶,你說是不是。”

寶寶從大蘋果中抬起頭,很嚴肅地一點頭:“唔——”

“小東西。”肖阿姨慈愛地拍他。

“其實,藝術這玩藝,當它達到一定水準的時候,不僅僅需要作者的技能,更多的是在表現作者的思想境界。”兒子指著書上一段話說。

肖阿姨一路琢磨著回到家。

“叮呤呤”,電話鈴聲催促著肖阿姨,她急忙開了門,提起話筒。

“老伴,我得了全省第三名!”老伍開門見山地報喜,“這回出來,真是大開眼界。那麼多老哥哥老姐姐都在跳舞,有的今年八十多……我已經跟領隊說啦,全國大賽我不參加了。我現在最想的是,回家,好好陪陪你。”

“不!”突然琢磨出點什麼的肖阿姨像在訓孩子,“你這是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咱要給寶寶樹立一個積極向上的榜樣麼。你馬上跟領隊說,你要報名,去北京。到時候,我陪你一塊兒去,好好拍幾張照片,拍出咱老年人的風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