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大學生僅憑手機操作,半年不到竟欠款44萬元!

“校園貸”一直是風靡社會的一種網路借貸方式, 因其借款管道方便, 審核易通過的特性, 所以使用者大學生居多。 雖說“校園貸”目前已經被國家監管部門明令禁止, 但是仍存在暗中進行的情況。

【最好騙的是大學生】

最近, 青島大學的小王因為陷入“做單”貸款陷阱, 如今欠債四十多萬元卻無力償還。 拉小王下水的正是同校師兄小鄭。

做單, 是指從協力廠商app借貸平臺借出小額貸款, 給一個指定的收款人, 再由這個收款人來還該貸款, 每完成一筆交易都可以拿到提成。

起初, 小王從小鄭處得知“做單”可以賺錢, 一筆1000塊報酬, 自己不用還貸, 還有提成拿, 對於無收入的大學生來說誘惑十分大。

2016年5月, 小王以自己的身份資訊在一個名叫“名校貸”的借款平臺上, 借款2萬2千元。 隨後, 她便把錢打給了小鄭, 自己也拿到了相應的報酬。

【不到半年欠款+利息44萬餘元】

在之後時間裡,

貸款也確實都是由小鄭償還的, 直到2017年7月份, 小鄭突然告知小王“名校貸”平臺出問題了, 需要另外註冊其他平臺。

在小王與小鄭交流中, 小王得知“名校貸”需要付清欠款, 可是小鄭手上沒有那麼多現錢, 所以需要從其他借貸平臺借錢填補“名校貸”的洞。

看到這裡, 小編想提醒下大家, 這種做法是萬萬不能的, 因為借錢就像個無底洞, 何況是你從另一個地方借錢填補另外一個無底洞呢, 無底洞層層疊加, 最終就會導致不可控的事情發生。

果不其然, 小王經受不住小鄭的請求, 無奈便答應了小鄭的請求, 又從“快貸”借貸平臺上借款3000元。 不久之後, 小鄭向小王提出了正式的工作邀請, 有營業執照的實體公司, 從事工作也與之前一樣,

每借出一筆錢就有五六百塊的固定提成。

小王還沒畢業哪裡經受得住這樣的誘惑, 於是就前往該公司工作, 從2017年7月底至今, 小王共在40多個借款平臺上借款, 總額高達17多萬元, 加上利息共44萬元。 由於欠款過多, 小王無力償還, 便去濟南尋找清帳公司清帳。

小王說:“清帳的意思就是把我現在所有的債務, 讓那家清帳公司出錢還了, 只欠清帳公司的錢。 然後在這個過程中, 清帳公司告訴我, 這是操縱學生掙錢, 告訴我被騙了。 ”

小王隨後聯繫小鄭, 對方缺翻臉不認人, 現在連電話也打不通了。

【一定要保存好證據】

遇到這種事情, 先不要慌張, 報警最重要, 既然數額如此巨大, 小鄭是逃脫不了法律制裁的。

證據永遠是案件的關鍵,

小王可以先搜集一切能夠證明她是接受小鄭的委託代為借款的證據, 如:網路聊天記錄(微信、QQ), 轉帳記錄, 銀行流水等, 則可證明小王與小鄭是委託關係, 借貸平臺即可以向小王或小鄭主張還款。

假如證據可以證明小鄭的違法行為, 他甚至要接受一定的刑事處罰。

【合理消費, 量力而行】

小編記得高中政治就曾經說過, 消費要理性, 不要盲從。 當大家都借“校園貸”的時候, 你沒有能力還款也跟著借, 損失的就不僅是你個人的信譽了。 一位法官自編打油詩告誡當代大學生:“貸款隨便花, 不要相信他, 口袋沒有錢, 回家找媽媽。 ”遠離校園貸, 提前消費需理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