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何校園欺淩屢禁不止?科學家痛心疾首說,暴力使某些人獲得快感

來自美國紐約西奈山醫院的斯科特-拉索博士表示, 他所帶領的研究團隊首次證明了欺淩行為會啟動一個大腦獎賞回路, 從而讓人感到愉悅。 同時, 欺淩者會選擇性的挑選受害者, 因為他們喜歡這樣做。

此外, 研究人員還發現, 操縱這個獎賞回路的活動會改變腦細胞的活動, 並最終改變成為攻擊行為。 兒童欺淩的原因很多, 包括來自家庭中的虐待、冷暴力以及自卑和尋找發洩內心憤怒的途徑等等。

校園欺淩

但新的研究結果表明, 至少有一些欺淩者因為施虐產生的快感讓他們一而再, 再而三地欺負弱小者。 科學家們研究了成年雄性老鼠的大腦活動, 這些老鼠表現出對年輕的下級動物的攻擊性行為。 他們發現, 對於被欺負老鼠, 支配和制服受害者能讓欺淩者更為興奮。

男性更容易向弱小者施加欺淩行為

當欺淩行為發生時, 欺淩者基底前腦的神經元活動將會增強, 同時釋放出一種叫做γ-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性神經化學物質。 這有助於降低某些大腦區域的活動, 通常會削弱其攻擊性。 拉索博士說, 當大腦活動被人為改變時, 好鬥的老鼠變得溫順起來, 不再表現出恃強淩弱的行為。

幼小的欺淩者

也就是說, 欺淩行為和大腦中的獎賞回路之間的聯繫使某些暴力活動變得愉悅, 當欺淩者得到滿足之後, 大腦又會分泌出抑制性的激素, 從而降低欺淩者的攻擊性。 這也是一般校園欺淩行為持續時間並不長, 但卻反復發生的原因之一。


目前這項研究已經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