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月經量少是什麼病,月經量少怎麼回事?

月經量少指經血較正常量明顯減少, 甚至點滴即淨者, 有的指經行不暢, 經血減少, 故又稱“經水澀少”、“經量過少”等。 也有把行經時間縮短,

經期少於兩天, 經量因而減少稱作月經量少。

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開放, 很多人年紀輕輕就懷孕了, 不想要去做人流, 刮宮導致子宮內膜越來越薄, 月經量減少甚至閉經也隨之而增多, 通常我們都沒有意識, 大多數人都使用激素治療。 結果反而產生依賴性, 病症也沒有緩解。 不能輕視月經量少, 也不能毫無顧忌的流產打胎, 很容易導致不孕, 另外國外研究發現流產的女性到中年發生心臟病的幾率要比其他人高很多。

中醫認為月經過少的病因病機有虛有實, 虛者多因素體虛弱, 大病、久病、失血或飲食勞倦傷脾, 或房勞傷腎, 而使血海虧虛, 經量減少;實者多由瘀血內停, 或痰濕壅滯, 經脈阻滯, 血行不暢, 經血減少。

經水出於腎, 所以調理月經的根本在於補腎, 而健脾、疏肝在調經中也不可忽視。 通過調理使得腎氣充足, 精血旺盛, 則月經自然通調。 補腎法以填補精血為主。 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 補脾胃可以充足身體的血源。 扶脾法以健脾升陽為主。 而疏肝理氣的目的則在於調暢氣機, 疏通氣血, 如果氣血調和, 則月經通調。 疏肝法須掌握鬱結之主症。

食療方:1、母雞艾葉湯:組成:老母雞1只, 艾葉15克。 用法:將老母雞洗淨, 切塊, 同艾葉一起煮湯, 分2—3次食用。 月經期連服2—3劑。

作用:補氣攝血, 健脾寧心;適用於體虛不能攝血而致月經過多, 心悸怔仲, 失眠多夢, 少腹冷痛, 舌淡脈細。

2、地黃煮酒:材料:生地黃6克, 益母草10克, 黃酒200毫升。 用法:將黃酒倒入瓷瓶(或杯)中,

加生地、益母草, 隔水蒸約20分鐘, 每次服50毫升, 日服2次。

作用:活血止血;適用於血瘀所致之月經過多, 色紫黑, 有血塊或伴小腹疼痛拒按, 舌質紫暗或有瘀點, 脈細澀。

3、枸杞燉羊肉:材料:羊腿肉1000克, 枸杞50克, 調料適量。 用法:羊肉整塊用開水煮透, 放冷水中洗淨血沫, 切塊;鍋中油熱時, 下羊肉整塊, 用開水煮, 薑片煽炒, 烹入料酒熗鍋, 翻炒後倒入枸杞子、清湯(2000毫升), 鹽、蔥, 燒開, 去浮沫, 文火婉約l—1.5小時, 待羊肉熟爛, 去蔥、薑, 入味精.

作用:補腎養血;適用于腎陽虧虛而致月經少或點滴不淨, 色淡紅或黯紅, 質稀, 腰膝酸軟, 頭暈耳鳴, 或少腹冷, 夜尿多, 舌質淡, 脈沉遲。

4、烏骨雞湯:組成:烏骨雞1只, 當歸、黃芪、茯苓各9克。 用法:將雞洗淨, 去髒雜, 把藥放入雞腹內用線縫合,

放砂鍋內煮熟, 去藥渣, 加入調味品後食肉喝湯, 分2—3次服完。 月經前每天l劑, 連服3—5次。

作用:健脾養心, 益氣養血;適用於氣血不足而致月經過少, 經色稀淡, 頭暈眼花, 心悸怔仲, 面色萎黃, 少腹空墜, 舌質淡紅, 脈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