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戶外教育並不完全是奧巴馬與貝爺的荒野求生

關注“益咕嚕”一起關注孩子國際化明天

一提到戶外教育,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是去野外接受教育, 進而聯想到奧巴馬與貝爺在阿拉斯加吃生魚片的荒野求生。

其實, 這些都不完全是戶外教育, 連同戶外拓展訓練在內, 都只是戶外教育的一個小小分支或展現形式, 都只是為戶外教育所做的初步嘗試。 那麼, 戶外教育到底是什麼呢?

遠離單純的書本知識和課堂教學, 更加注重探索和實踐

其實, 戶外教育就在生活中, 強調的是實踐探索和感知教育, 強調的是基於真正還原的環境, 去體驗和反思。 就像我們在物理課上學了那麼多高深的原理, 為什麼還會因為騎自行車, 只捏了前閘而摔倒?生物課上展示了那麼多現象, 為什麼有博士生連韭菜跟草都分不出來?數學課上學到了微積分, 可卻在距離上沒有一點觀念, 1km到底有多遠?設計理念達到了研究生的水準, 但工作後的作品卻一次次被否定, 理論和現實的差距怎麼那麼大?所以, 戶外教育旨在遠離單純的書本知識和課堂教學, 更加注重探索和實踐, 以獲得更多的一手經驗。

一直以來, 傳統的教育模式讓學生獲得的只是二手知識, 而戶外教育強調的實踐探索和感知教育,

讓學生直接獲得大量的一手知識。 別人的總結, 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基於所有感官的感觸, 經過反思等一些老師的引導過程, 才能最終有效地轉變為自己的知識, 並且能更好地運用和結合。 沒有火種時可以鑽木取火, 但一場大雨就能讓你生不了火、吃不上飯, 如何解決呢?這些就是在戶外課堂中學生可以探索的。 學的知識再多, 如果脫離了生活, 也終將讓人碰壁, 只有從生活中去學, 才能更好的將知識應用於生活。

戶外教育能讓學生學到的知識很有限?

我們所學習的知識來源於生活, 來源於大自然, 大自然是人類最原始、最真實的生活環境。 很多國際學者研究得出, 自然環境可以讓學生更加輕鬆和專注地去學習和瞭解事物, 但現在人的生活已經遠離了自然, 教育也是。 所以, 當談到回歸自然的戶外教育時, 人們普遍的反應是:繁瑣、遙遠和危險, 通過讀書和課堂學習得來的知識又快、又安全, 況且戶外教育能讓孩子學到知識有限,

還不能幫助他們考大學。 事實果真如此嗎?

在瑞典的戶外教育課堂中, 90%以上都是戶外授課, 包括校園、公園、自然山林、農場、採石場、採礦場、少數民族部落、兒童文學作家故鄉、滑雪場等等。 無論颳風下雨, 還是天寒地凍, 該做的活動、討論的問題、表演的小品劇, 都照常進行。 在這過程中, 學生們逐漸放下枷鎖, 打破陳規地去思考, 去觀察, 培養自己細緻觀察的習慣, 也使自己養成了換位元思考、認識自己、理解他人、善於將過去和今天甚至未來聯繫起來——反思等的各種能力。

戶外教育 VS 傳統教育

雖然戶外教育被頻繁提及,但這並不意味著傳統教育已然過時,戶外教育與傳統教育也並非教育的兩個極端,而是相互補充、相互推進的關係。現在,國內的孩子們接受的都是應試教育,雖然有些學校已經開設了戶外教育課程,教育改革也在逐步進行,但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目前,國外教育工作者尚未找到戶外教育和傳統教育最佳的過渡銜接方式,國內的教育工作者也在積極進行探索,但實踐證明,通過戶外教育,學生在校內的學習態度會變得更積極、更深入,在跨學科、跨領域方面可以更好的自我結合、自我反思、自我批判,戶外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劑良藥。

-END-

跨越24個時區,一手國際教育資訊

益咕嚕官網:www.eguru.cn

歡迎投稿,採用有稿酬

投稿郵箱:tougao@eguru.cn

雖然戶外教育被頻繁提及,但這並不意味著傳統教育已然過時,戶外教育與傳統教育也並非教育的兩個極端,而是相互補充、相互推進的關係。現在,國內的孩子們接受的都是應試教育,雖然有些學校已經開設了戶外教育課程,教育改革也在逐步進行,但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目前,國外教育工作者尚未找到戶外教育和傳統教育最佳的過渡銜接方式,國內的教育工作者也在積極進行探索,但實踐證明,通過戶外教育,學生在校內的學習態度會變得更積極、更深入,在跨學科、跨領域方面可以更好的自我結合、自我反思、自我批判,戶外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劑良藥。

-END-

跨越24個時區,一手國際教育資訊

益咕嚕官網:www.eguru.cn

歡迎投稿,採用有稿酬

投稿郵箱:tougao@eguru.cn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