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膝蓋冷,腿發涼,此穴是個“小太陽”!用上就好

眼下寒風漸起, 冬意已濃, 您是不是也有膝蓋冷痛、下肢發涼、肌肉酸痛而行動不便之感呢?如果是這樣的話, 今日, 小編為你說上的這個穴位, 您可要好好品味了。

什麼穴位呢?它有一個可愛的名字, 叫做“伏兔穴”。

這個穴位在哪裡?它就在在大腿前面, 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 髕底上6寸。 取穴的時候有個竅門, 這就是以手腕橫紋抵患者膝蓋上緣, 當中指到達處是穴。

話說這古人, 為什麼要把此穴取名“伏兔”?其中的伏, 就是潛伏的意思。 所謂兔, 指的是人在下跪之時, 此穴處的大腿肌肉肥健如兔, 仿佛兔子臥伏一般。 所以就叫做伏兔穴。

既然這個穴位的取名與肌肉有關, 那麼它的功用, 似乎也和肌肉有某種聯繫吧。 事實上, 的確如此。

話說這伏兔穴, 本屬於足陽明胃經。 伏兔穴的穴義, 就是胃經氣血中的脾土微粒物質, 在這裡沉降堆積。 也即是說,

這裡的脾土物質非常豐厚。 因此, 它可以天然地具有健脾、祛濕、溫補的作用。

我們知道, 在中醫語境中, 脾屬土。 脾, 主氣血生化。 因此, 利用伏兔穴, 可以實現健脾而利氣血的作用。 同時, 脾主肌肉, 對四肢的健康與否有重大影響。 所以, 通過這伏兔穴, 一方面能促進氣血濡養周身,

一方面能補養四肢肌肉, 所以自然可以對肢體疾病, 產生很好的治療作用了。

正因如此, 這伏兔穴的主要功能, 歷來就是治療膝蓋以及發涼、腰部酸痛、下肢酸乏無力, 雙腿麻痹。 這些都是伏兔穴的特點和性質所決定的。

因此, 到了這秋冬二季, 雙下肢出現發涼、冷痛、肌肉乏力、行走不便症狀, 我們就可以利用伏兔穴。 尤其是膝蓋冷痛這一症狀, 用伏兔穴的效果最好。

那麼, 如何來利用伏兔穴呢?就普通人而言, 我們可以採取揉按和艾灸相結合的辦法。 取患側的伏兔穴, 先揉按10分鐘, 然後艾灸10分鐘, 每天堅持操作20分鐘, 可以有效改善不適。 可以說, 這伏兔穴是下肢的天然“小太陽”。 打開它, 讓氣血溫煦肢體, 實在是一件養生之寶。

延伸閱讀:

一招“取嚏法”, 可排出身體所受風寒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排肺寒的實用方法——取嚏法。

「取嚏法」是通過噴嚏幫助排除肺中的寒氣, 可以改善受寒感冒, 呼吸系統的受寒引起的症狀。 對於感冒驟起, 隨時可用。

方法:

用紙撚撓鼻孔或聞胡椒粉,

讓自己打噴嚏。

注意:

若作為平日宣發肺氣, 祛除表寒的保健, 最好不要在下午四點半以後操作。 因為此時陽氣漸收, 肺由宣發轉為肅降。 到酉時(17:00-19:00)就進入腎的納氣時段, 宜藏而不宜生髮了。

轉腳腕就能矯正骨盆、改善腳冷還瘦腿

人體十二條經絡都是循行至腳腕, 這裡分佈著如太溪穴等很多重要的穴位。 所以腳腕對身體確實有著“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影響, 尤其對於改善腳冷、瘦腿美容、矯正骨盆等, 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轉腳腕對場地要求不高, 坐臥站立時均可進行。 坐著時, 可抬起一條腿, 順逆時針各轉片刻;站著時, 可一隻腳支撐身體, 另一隻踮起腳尖, 順逆時針各旋轉片刻;躺著時, 一條腿膝蓋彎曲, 另一腿搭在其上, 順逆時針各轉片刻,然後換腳做。

尤其對於上班的人群,轉動腳腕甚至不會妨礙工作的進行,但是它卻能使腳腕的氣血暢通,骨正筋柔,經絡通暢。

時間若有限,可每只腳每次順時針轉9圈,再逆時針轉9圈,然後換腳。動作要緩慢,做到極限。若時間允許,可以做到身體極限,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剛開始做很多人可能都會覺得小腿酸痛,腳踝僵硬,「通則不痛」,堅持下去就會改善了。小腿圍會減小,腳踝也會擁有更美妙的線條。

順逆時針各轉片刻,然後換腳做。

尤其對於上班的人群,轉動腳腕甚至不會妨礙工作的進行,但是它卻能使腳腕的氣血暢通,骨正筋柔,經絡通暢。

時間若有限,可每只腳每次順時針轉9圈,再逆時針轉9圈,然後換腳。動作要緩慢,做到極限。若時間允許,可以做到身體極限,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剛開始做很多人可能都會覺得小腿酸痛,腳踝僵硬,「通則不痛」,堅持下去就會改善了。小腿圍會減小,腳踝也會擁有更美妙的線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