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聚焦鄉村振興發展 共話美麗鄉村建設

人民網成都11月19日電(王軍 王波)11月17日—19日,由成都村政學院(中共都江堰市委黨校)、四川省委農工委、《農民日報》社、中國美麗鄉村研究中心(四川大學)聯合舉辦第二屆中國美麗鄉村論壇暨第五屆村政論壇在成都都江堰市舉行。 論壇邀請到國內政商學等業界精英共約300人,聚焦鄉村振興,共話走向“一帶一路”的中國美麗鄉村建設。

作為第五屆四川農業博覽會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論壇聚焦川西林盤生態保護、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社區治理與基層黨建等改革發展實踐,組織現場參觀考察;進行了“一帶一路與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發展——城鄉社區治理”等學術交流活動;並為“四川十大幸福美麗新村”、“2017年度農村基層治理十大創新案例”、“最美鄉村攝影大賽”、四川農村手工藝大師獲獎者頒獎,同時啟動2018年國際創新農業案例徵集大賽。

專家學者齊聚一堂 探討鄉村振興發展

“未來的鄉村,一定是農民的幸福美好新家園,市民創業休閒養老的理想桃花源,人們將在那裡詩意棲居!”論壇上,來自農業部、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和臺灣朝陽科技大學等部門機構專家學者,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基層幹部,圍繞旅遊發展、農村治理、多產融合等方面,進行理論探索與經驗交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鄉村振興戰略。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在“鄉村振興發展——城鄉社區治理”學術交流會上,四川省委黨校副校長、教授裴澤慶以“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與展望”為題,闡述了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地位及應發揮怎樣的作用。

在他看來,基層黨組織必須發揮好主心骨作用、思想引領作用、組織領導作用,“進入新時代,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鄉村振興的國家戰略,有基層黨組織作用的充分發揮,我們一定會齊心協力,把農村建設得更加美好。 ”

作為全國美麗鄉村建設的典範,浙江省的經驗有廣泛的借鑒意義。 浙江省農業和農村工作辦公室原副主任、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顧益康教授與大家分享浙江在美麗鄉村建設上的八個“互促共進”做法。 “堅持美麗鄉村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互促共進、堅持美麗鄉村建設與文化建設互促共進、堅持美麗鄉村建設與美麗經濟互促共進、堅持美麗鄉村建設與新型城鎮化互促共進、堅持美麗鄉村建設與社會建設互促共進、堅持美麗鄉村建設與農村改革互促共進、堅持美麗鄉村建設與美麗黨建互促共進,堅持美麗鄉村建設政府投入與社會投入互促共進機制。

會上,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所長、研究員郭虹作了題為“社區治理體系建設的成都實踐”的演講,為大家帶來了社區治理體系建設的成都經驗。 中國美麗鄉村研究中心副主任、四川大學旅遊學院教授、博導程勵就“鄉村振興戰略下的美麗鄉村建設與農村旅遊發展”話題,分享了農村自主的自治等多種發展模式案例,並談到了自己對於案例的理解和看法。

基層幹部分享鄉村發展經驗

本次論壇,基層案例分享是一大亮點,三位來自基層的幹部現場分享交流了所在村鎮的經驗。都江堰市柳街鎮黨委書記唐彬帶來了“微治理撬動產業富民”的經驗;遼寧省淩源市範杖子村村主任彭宏學分享了該村基層治理的主要舉措及成效;黑龍江雙鴨山市饒河縣小南河村第一書記冷菊貞以“讓好風景變成大產業”為題,就該村的實際情況與嘉賓們進行了交流。

柳街鎮位於都江堰市南端,幅員面積47.2平方公里,轄15個社區,218個村(居)民小組,人口4.1萬人,基層黨組織25個,黨小組118個,黨員1425名,是典型的農業大鎮。同時全國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第一鎮、四川省城鄉綜合整治第一鎮、成都市農村散居院落綜合整治第一鎮。

“我們從2015年開始就探索以院落小單元治理,推動社區發展,撬動產業富民的社區發展治理工作。”分享會上,唐彬建議,要繼續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特別是自來水和排汙設施的投入,解決好進口和出口的問題,能夠徹底改變農村的生態形態和業態。

村級集體經濟是農村黨組織凝聚群眾力量、開展各項工作的物質基礎,關乎黨在農村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

2004年以前,遼寧省淩源市範杖子村的村集體經濟十分困難,為了破解村集體經濟薄弱這一難題,改村圍繞“党建強、產業興,農民富、村和諧”的工作思路,村“兩委”班子立足本村實際抓好甜椒特色產業,充分發揮村黨組織和合作社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積極引領群眾脫貧致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建好班子是基礎,沒有一個好班子,一切都是空談。”村主任彭宏學如實說。

2015年11月,雙鴨山市委向全市415個村、28個街道、123個社區派駐了第一書記,冷菊貞成了饒河縣小南河村第一書記。“剛到小南河的時候,真是嚇了我一跳,這個全縣有名的貧困村,貧瘠的崗子地,滿村的土坯房,更要命的是村窮人心散。但是那裡有好的風景。”據冷菊貞介紹,村上發展鄉村旅遊,打造出了集觀光、攝影、“農家樂”為一體的民俗攝影旅遊基地。如今小南河村已經發展成為全市鄉村民俗旅遊新興景點,共接待省內外遊客1.6萬余人,營業收入80余萬元,參與農戶年均增收3萬餘元。

幸福美麗新村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再出發

此次論壇,成都市蒲江縣西來鎮兩河村、成都彭州市龍門山鎮寶山村、攀枝花市東區銀江鎮阿署達村、瀘州市古藺縣雙沙鎮白馬村、廣元市青川縣青溪鎮陰平村、宜賓市筠連縣騰達鎮春風村、巴中市南江縣長赤鎮青杠村、眉山市丹棱縣雙橋鎮梅灣村、阿壩州汶川縣三江鎮河壩村、甘孜州鄉城縣青德鎮仲德村接過了“四川十大幸福美麗新村”授牌。

入選村覆蓋大小涼山彝區、高原藏區、秦巴山區、烏蒙山區和成都平原等板塊,這也是四川省因地制宜探索不同區域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模式的縮影。記者注意到,這些幸福美麗新村雖然已經成為鄉村發展的樣板,但是他們還是希望能在鄉村振興戰略中進一步發展。

“把雜柑賣到歐洲去。”這是蒲江縣西來鎮兩河村黨支部書記姚慶英會後的想法。

兩河村曾經是出了名的“弱村”“窮村”。如今,該村人均純收入達33150元,幾乎家家住小別墅、戶戶有小轎車,成為遠近聞名的先進村。但,該村的發展目標不止於此,“爭取3年後人均純收入再增加幾萬元。”

在論壇上,這次幸福美麗新村的發展模式讓姚慶英眼前一亮,政商學等業界精英圍繞“一帶一路”的中國美麗鄉村建設話題讓她很受啟發。“我們還要積極‘走出去’,搭上蓉歐快鐵。”姚慶英告訴記者。

而有著“中國西部第一村”之稱的彭州寶山村,其發展目標是:2020年率先實現山區農村現代化。

“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對破解‘三農’問題提到一個新的高度,是對農村農業發展的再提升。”代表寶山村接受“四川十大幸福美麗新村”榮譽的村黨委書記賈卿告訴記者,寶山村也要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再出發。

據悉,該村正著手打造具有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的千畝梯田,構建山美、水美、大地美的綜合立體景觀也在計畫打造中。“通過農村公共管理提升、公共設施提升,村域環境提升,把寶山建設成為美麗之村、幸福之村” 賈卿表示,寶山將結合十九大精神,在原有基礎上,繼續加強鄉村治理,提高鄉村發展水準,使農業農村發展再上新臺階。”

基層幹部分享鄉村發展經驗

本次論壇,基層案例分享是一大亮點,三位來自基層的幹部現場分享交流了所在村鎮的經驗。都江堰市柳街鎮黨委書記唐彬帶來了“微治理撬動產業富民”的經驗;遼寧省淩源市範杖子村村主任彭宏學分享了該村基層治理的主要舉措及成效;黑龍江雙鴨山市饒河縣小南河村第一書記冷菊貞以“讓好風景變成大產業”為題,就該村的實際情況與嘉賓們進行了交流。

柳街鎮位於都江堰市南端,幅員面積47.2平方公里,轄15個社區,218個村(居)民小組,人口4.1萬人,基層黨組織25個,黨小組118個,黨員1425名,是典型的農業大鎮。同時全國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第一鎮、四川省城鄉綜合整治第一鎮、成都市農村散居院落綜合整治第一鎮。

“我們從2015年開始就探索以院落小單元治理,推動社區發展,撬動產業富民的社區發展治理工作。”分享會上,唐彬建議,要繼續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特別是自來水和排汙設施的投入,解決好進口和出口的問題,能夠徹底改變農村的生態形態和業態。

村級集體經濟是農村黨組織凝聚群眾力量、開展各項工作的物質基礎,關乎黨在農村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

2004年以前,遼寧省淩源市範杖子村的村集體經濟十分困難,為了破解村集體經濟薄弱這一難題,改村圍繞“党建強、產業興,農民富、村和諧”的工作思路,村“兩委”班子立足本村實際抓好甜椒特色產業,充分發揮村黨組織和合作社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積極引領群眾脫貧致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建好班子是基礎,沒有一個好班子,一切都是空談。”村主任彭宏學如實說。

2015年11月,雙鴨山市委向全市415個村、28個街道、123個社區派駐了第一書記,冷菊貞成了饒河縣小南河村第一書記。“剛到小南河的時候,真是嚇了我一跳,這個全縣有名的貧困村,貧瘠的崗子地,滿村的土坯房,更要命的是村窮人心散。但是那裡有好的風景。”據冷菊貞介紹,村上發展鄉村旅遊,打造出了集觀光、攝影、“農家樂”為一體的民俗攝影旅遊基地。如今小南河村已經發展成為全市鄉村民俗旅遊新興景點,共接待省內外遊客1.6萬余人,營業收入80余萬元,參與農戶年均增收3萬餘元。

幸福美麗新村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再出發

此次論壇,成都市蒲江縣西來鎮兩河村、成都彭州市龍門山鎮寶山村、攀枝花市東區銀江鎮阿署達村、瀘州市古藺縣雙沙鎮白馬村、廣元市青川縣青溪鎮陰平村、宜賓市筠連縣騰達鎮春風村、巴中市南江縣長赤鎮青杠村、眉山市丹棱縣雙橋鎮梅灣村、阿壩州汶川縣三江鎮河壩村、甘孜州鄉城縣青德鎮仲德村接過了“四川十大幸福美麗新村”授牌。

入選村覆蓋大小涼山彝區、高原藏區、秦巴山區、烏蒙山區和成都平原等板塊,這也是四川省因地制宜探索不同區域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模式的縮影。記者注意到,這些幸福美麗新村雖然已經成為鄉村發展的樣板,但是他們還是希望能在鄉村振興戰略中進一步發展。

“把雜柑賣到歐洲去。”這是蒲江縣西來鎮兩河村黨支部書記姚慶英會後的想法。

兩河村曾經是出了名的“弱村”“窮村”。如今,該村人均純收入達33150元,幾乎家家住小別墅、戶戶有小轎車,成為遠近聞名的先進村。但,該村的發展目標不止於此,“爭取3年後人均純收入再增加幾萬元。”

在論壇上,這次幸福美麗新村的發展模式讓姚慶英眼前一亮,政商學等業界精英圍繞“一帶一路”的中國美麗鄉村建設話題讓她很受啟發。“我們還要積極‘走出去’,搭上蓉歐快鐵。”姚慶英告訴記者。

而有著“中國西部第一村”之稱的彭州寶山村,其發展目標是:2020年率先實現山區農村現代化。

“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對破解‘三農’問題提到一個新的高度,是對農村農業發展的再提升。”代表寶山村接受“四川十大幸福美麗新村”榮譽的村黨委書記賈卿告訴記者,寶山村也要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再出發。

據悉,該村正著手打造具有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的千畝梯田,構建山美、水美、大地美的綜合立體景觀也在計畫打造中。“通過農村公共管理提升、公共設施提升,村域環境提升,把寶山建設成為美麗之村、幸福之村” 賈卿表示,寶山將結合十九大精神,在原有基礎上,繼續加強鄉村治理,提高鄉村發展水準,使農業農村發展再上新臺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