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些容易犯錯誤的“無心之言”,你千萬要知道

這次分享的仍然是說話之道, 內容選自劉墉的《把話說到心窩裡2》。

我們生活中經常有些無心之言, 你以為無關緊, 但製造問題的, 正是這些無意識說錯的話。 有時候, 無意識的錯誤才是最要緊要的。 因為你說錯了話, 吃了虧, 還不知道怎麼回事, 這就意味著進入了不斷掉坑的迴圈。

下面這些坑, 要小心避免:

1.在別人面前強調你幫了他

人都有這個心理, 就是不願意領別人的情。 問題是, 許多人就有“要別人領他情”的心理, 只要他做了, 他就要說出來, 怕別人不知道。

其實有這個想法也是可以理解, 人都是希望他人看到自己的價值,

得到認同。 但如果這件事通過自己的口說出來, 就容易招來反感。

比如, 一個辦公室裡, 某個人看到辦公室的髒了, 他就主動去掃了地。 然後, 他就開始說:“這地上多髒啊, 掃出了好多垃圾, 現在弄乾淨了, 工作起來都特別有精神。 ”

你看在眼裡, 心裡會想:“得了吧, 掃一個地都要大事宣揚一下。 你的位置髒, 掃自己那邊就好了, 我這邊這麼乾淨, 都沒必要掃。 而且, 平常都有阿姨過來打掃啊。 ”

他以為自己做了好事博得好感, 但其實, 可能起了相反效果。

又比如, 你的朋友送了你一塊手錶, 每次見你帶上都說:“你看, 你戴這個表多好看, 不愧是名牌, 這可是花了多少多少錢買的啊, 真是越看越好看......”

你的內心多少有點鬱悶,

估計下次就不願再戴這塊表了。

施恩惠於別人, 不要總掛在嘴邊, 而被幫助的一方, 則要主動開口提, 因為對方即使嘴上不邀功, 心裡還是希望你能領情。 如果你對此表現平淡, 對方可能會認為你不懂感恩, 不值得幫忙。

比如, 你到外地去探望朋友,

人家一早到車站接你, 你見到他, 就應該先主動說:“真是謝謝你!一大早來接我!”

又比如, 你發現了同事主動打掃辦公室, 順便把你的位置也掃乾淨了, 你不等他開口, 先主動讚美他兩句, 可以既讓他舒心, 也能讓他不好意思提這事, 反而會說:“哪裡哪裡, 小事小事。 ”

再比如, 遇到送你手錶的朋友, 你不等他開口, 就先說:“你看, 你送我的手錶多好看, 跟這身衣服好配, 真是謝謝你!”

這樣, 對方也不好意思一再提起這件事了。

2.不提醒對方說話的場合

一般情況下, 說話講究禮讓, 給對方空間, 別打斷人家說話。 但是在某些情況, 你卻就得主動表達, 搶先一步說話, 讓對方知道說話的場合。

比如, 你和A在一起, 剛好接到B的電話, 說話內容不好被A聽到, 與其支支吾吾含糊應答B, 不如在一開始接電話的時候, 就先主動說:“我沒在忙什麼, 現在正好和A在一起聚聚呢。 ”

那電話的另一頭B就知道你說話不方便了。

這種情況尤其適合開免提接電話的時候。 另外, 在公共場合聽微信語音, 最好用耳機, 一是你能聽清楚,

二是你不知道語音是什麼內容, 如果有敏感的話題, 或者工作上的重要內容, 就大家都尷尬。

說到這, 其實作為打電話的人, 也應該主動識別接電話一方的場景。

比如, 接電話的人說話比平常小聲, 可能是在開會、探病、參加喪禮或在圖書館。 如果語氣沒有平常那麼熟絡, 可能是有其他人在場。

尤其當你要說一些比較重要或者敏感的話題, 不要一股腦兒就開始說, 應該主動問:現在說話方便嗎?

如果在工作中, 就主動先說“用您兩分鐘, 跟您報告一件事, 不知道行不行?”之類的表達。

如果對方不方便, 就改個時間再通話。

3.說話不選時間

每個人都喜歡別人雪中送碳,特別痛恨別人趁火打劫、落井下石。

如果你是員工,你認為有件事主管處理不妥,你能在主管才進辦公室,堆了一桌檔,急著處理,或急著要去開會的時候,去跟他爭嗎?

如果你要討價還價,跟人理論,你會在對方肚子正餓,急著要去吃飯的中午十二點打電話去嗎?

所以,如果有棘手麻煩的事情找別人,就不要在別人忙亂的時候過去。

4.以為有交情就可以不顧場合說話

有些人認為與某人很熟,不管在什麼場合,都毫不諱言,這樣其實讓對方很尷尬。

比如,你認識一個服裝店老闆,你到她店裡買衣服,剛好還有其他顧客,你挑好喜歡衣服,要她給個折扣,她給了你九折,你責怪她不給面子,大家都是熟人,才給個九折,一再要她便宜一點。

問題是,你也沒有顧及她的面子。她如果給你很低的折扣,其他已經買單的顧客肯定當場有意見。沒有買單的顧客,更是會討價還價。於是,在這些顧客面前,她會“一視同仁”。

所以,你最好等其他顧客走了以後再向她拿折扣。

5.發現別人撒謊不留臺階

當你發現別人撒謊,如果無關緊要,最好給別人留個臺階。

比如,幾個朋友在聊天,A說他前天去看了某某展覽,很好看。另一個朋友B附和說,他昨天也去看了,的確很精彩。其實你也去看了,你知道那個展覽昨天是閉館的。

如果你問B,“昨天?”然後B說“是啊”。那最好就不要再追問下去:“你對展覽那個作品最感興趣?”讓B啞口無言,當面被拆穿。這樣大家都尷尬。

你如果非拆穿不可,就早一點拆,甚至在他才說謊說到一半的時候,就把他的話打斷。免得他撒了一堆謊,才發現你早已知情,你是存心看他表演。

6.不明確態度、不及時拒絕

很多人都認為要待人友善,拒絕別人是不禮貌的。即使心裡不大樂意,卻表現得很熱情很感興趣的樣子。其實,這種模糊態度、不懂拒絕更是不禮貌,並且會帶來很多矛盾。

假如,你是個做生意的老闆,別人找你談合作,你對他的產品一點興趣都沒有,偏偏還裝作熱情,要看他樣品,還細心記下他的報價,詢問得十分詳細。對方以為你真的有意向,花精力為你準備各種資料。

到最後,你才告訴他,你已經找到合作夥伴了,對方必定心裡一千個草泥馬,簡直浪費時間啊。

沒有任何意向,何必多問?你問,吊他胃口,最後又拒絕他,不是雙方都不好嗎?所以不如一開始就婉轉地拒絕。同理,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也是一樣。

參考書籍:

《把話說到心窩裡2》,劉墉

3.說話不選時間

每個人都喜歡別人雪中送碳,特別痛恨別人趁火打劫、落井下石。

如果你是員工,你認為有件事主管處理不妥,你能在主管才進辦公室,堆了一桌檔,急著處理,或急著要去開會的時候,去跟他爭嗎?

如果你要討價還價,跟人理論,你會在對方肚子正餓,急著要去吃飯的中午十二點打電話去嗎?

所以,如果有棘手麻煩的事情找別人,就不要在別人忙亂的時候過去。

4.以為有交情就可以不顧場合說話

有些人認為與某人很熟,不管在什麼場合,都毫不諱言,這樣其實讓對方很尷尬。

比如,你認識一個服裝店老闆,你到她店裡買衣服,剛好還有其他顧客,你挑好喜歡衣服,要她給個折扣,她給了你九折,你責怪她不給面子,大家都是熟人,才給個九折,一再要她便宜一點。

問題是,你也沒有顧及她的面子。她如果給你很低的折扣,其他已經買單的顧客肯定當場有意見。沒有買單的顧客,更是會討價還價。於是,在這些顧客面前,她會“一視同仁”。

所以,你最好等其他顧客走了以後再向她拿折扣。

5.發現別人撒謊不留臺階

當你發現別人撒謊,如果無關緊要,最好給別人留個臺階。

比如,幾個朋友在聊天,A說他前天去看了某某展覽,很好看。另一個朋友B附和說,他昨天也去看了,的確很精彩。其實你也去看了,你知道那個展覽昨天是閉館的。

如果你問B,“昨天?”然後B說“是啊”。那最好就不要再追問下去:“你對展覽那個作品最感興趣?”讓B啞口無言,當面被拆穿。這樣大家都尷尬。

你如果非拆穿不可,就早一點拆,甚至在他才說謊說到一半的時候,就把他的話打斷。免得他撒了一堆謊,才發現你早已知情,你是存心看他表演。

6.不明確態度、不及時拒絕

很多人都認為要待人友善,拒絕別人是不禮貌的。即使心裡不大樂意,卻表現得很熱情很感興趣的樣子。其實,這種模糊態度、不懂拒絕更是不禮貌,並且會帶來很多矛盾。

假如,你是個做生意的老闆,別人找你談合作,你對他的產品一點興趣都沒有,偏偏還裝作熱情,要看他樣品,還細心記下他的報價,詢問得十分詳細。對方以為你真的有意向,花精力為你準備各種資料。

到最後,你才告訴他,你已經找到合作夥伴了,對方必定心裡一千個草泥馬,簡直浪費時間啊。

沒有任何意向,何必多問?你問,吊他胃口,最後又拒絕他,不是雙方都不好嗎?所以不如一開始就婉轉地拒絕。同理,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也是一樣。

參考書籍:

《把話說到心窩裡2》,劉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