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告別青蔥,開源的五大熟男范兒

Hi, 大家好!我是何寶宏, 歡迎來到《互聯網的基因》大講堂。

進入2017年, 開源已經火到不行。 千萬不要以為開源是“共用經濟”下誕生的新生事物。 事實上, 開源軟體的概念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出現。 經過了近30年的發展, 開源早已不是當年的“小清新”, 而是已經散發著“熟男范兒”的多金男。

下面, 我就來和大家扒一扒開源的發家史, 以及今天它已擁有的五大“成熟范兒”。

電腦發展的早期, 個人和駭客主導軟體的發展, 軟體是電腦的附屬品甚至贈品, 並且是開源的。

1970-80年代, 軟體業的快速繁榮, 卻導致了軟體個人英雄主義的時代終結,

商業企業和商務軟體逐步興旺。 商務軟體為了保護商業秘密, 向用戶提供的是二進位碼的產品, 也就明顯削弱了軟體使用者的自由和權利, 包括知情權、修改權和傳播權等。

軟體使用者被剝奪的這些權利, 在僅僅10年前的50-60年代, 那個個人駭客的軟體時代, 卻被認為是自然而然的, 是天賦的。

因此, 在軟體業的“黑暗時代”降臨後, 以RMS等為代表的老一代駭客, 希望“尊周禮、復古制”, 發起了一場軟體行業的思想啟蒙運動, 即“自由軟體運動”。

自由軟體運動強調每個人都有自由地使用軟體的權利, 這種權利不應被商務軟體(即閉源軟體)所破壞。 自由軟體運動反對軟體的私有化, 反對軟體的智慧財產權, 反對軟體的版權,

反對軟體的專利。 Copyleft和GPL協定, 就是自由軟體運動的典型產物。

自由軟體運動站在了道德和倫理的高度, 但卻是反商業的。 在一個商業社會裡, 反商業註定是要失敗的, 因為道德不能當飯吃。 軟體行業需要的, 是一個商業和道德的折中, 這就是開源軟體, 一個自由軟體和商務軟體融合的產物。

一方面, 開源軟體採用開放代碼的方式提供產品, 有效放大了使用者的權利(授權協議規定了權利多少)。 另一方面, 在保護商業利益的同時, 有利於克服商業/閉源軟體重複開發、品質和安全難以評判等問題。

今天, 經過近30年的發展, 開源軟體早已不是當初的小清新, 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變化1:從模仿到創新

90-00年代初, 開源軟體基本是對商務軟體的模仿(shanzhai)。

比如有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 就出來個開源的Linux。 有微軟的Office,, 就出來個開源的OpenOffice。 有IBM ESB和Oracle ESB的企業級服務匯流排, 就出來個開源的FuseESB替代等。

從00年代到現在, 開源軟體有時與閉源的商務軟體同步市場, 更多情況下開始引領創新發展了。 比如智慧手機領域的Android, SDN領域的OpenDaylight, 雲計算領域的OpenStack, 大資料領域的Hadoop, 人工智慧領域的Tensorflow等。

變化2:從純軟體到多個行業

早期的開源說的就是軟體, 具體領域一開始也主要集中在“底層”的共性技術, 如作業系統、中介軟體和資料庫等。 現在, 幾乎所有的領域都開源了, 包括流覽器、AI和編碼等。

開源是一種思想, 一種生產模式, 可以延伸到更多應用領域。

現在硬體和設計等開源的越來越多了。 比如OCP組織開放了資料中心和設備的設計,

ODCC應該是國內唯一的開源硬體組織。

變化3: 從對立到合作

開源軟體是自由軟體和商務軟體理念的混血兒。 雖然自由軟體與商務軟體形同水火, 但在發展早期, 二者卻共同反對開源軟體。 RMS指責開源軟體向商業低頭, 微軟公司公開指責開源軟體是癌症。

現在, 幾乎所有的商務軟體中, 都不同程度地包含了開原始程式碼。 幾乎所有的開源軟體, 都需要做二次開發, 從社區版本走向能夠實用的商業版。

2015年前後, 商務軟體的代表性公司微軟, 也開始全面擁抱開源。

變化4: 從個人到企業

早期的開源是興趣驅動的, 經常是個人行為, 學術色彩較濃, 開源社區和開源基金會的公益色彩較明顯。 也就是說,

自由軟體運動的理想和信念還較多。

現在的開源經常是商業驅動的, 經常是公司贊助的“個人行為”, 當然也兼顧一些個人興趣, 開源社區和開源基金會也經常被指責“公司化”了。 也就是說, 開源軟體的商業色彩日隆。

在一個商業的世界裡, 堅持理想從來都是不容易的。

變化5:從拿來到貢獻

前面四點說的是全球, 第五點說中國。

00年代, 在開源世界裡中國一直是拿來主義, “只吃不吐”。 但現在, 中國企業等對開源的態度明顯發生變化, 開始日益積極地參與社區活動, 貢獻自己的代碼和知識。

但大多還是邊緣性的, 編輯性的居多。 最近1年, 偶有中國發起的優秀開源專案, 比如Apache的Kylin和CarbonData。

開源即標準。 中國的開源之路, 正在重複標準化之路。 中國的國際標準化工作,00年代前基本也是拿來主義,被外國人戲稱為中國人參會是3S(Smile, Sleep, Shopping)。大約10年前,中國開始提交國際文稿,但基本是邊緣性的。現在,中國開始引領很多國際標準的制定。

從標準到開源,從跟隨、參與到引領,國力使然。

嘉賓簡介:

何寶宏,從事互聯網研究領域20年的老兵,獲得電腦博士學位,在通信行業從業,著有《互聯網的基因》一書。本講主要面對企業中高層、戰略研究者、工程師和有技術背景的大叔大姐,個人觀點,歡迎吐槽點贊分享 。

中國的國際標準化工作,00年代前基本也是拿來主義,被外國人戲稱為中國人參會是3S(Smile, Sleep, Shopping)。大約10年前,中國開始提交國際文稿,但基本是邊緣性的。現在,中國開始引領很多國際標準的制定。

從標準到開源,從跟隨、參與到引領,國力使然。

嘉賓簡介:

何寶宏,從事互聯網研究領域20年的老兵,獲得電腦博士學位,在通信行業從業,著有《互聯網的基因》一書。本講主要面對企業中高層、戰略研究者、工程師和有技術背景的大叔大姐,個人觀點,歡迎吐槽點贊分享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