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晚秋名花木芙蓉 歷代詩人畫家筆下的芙蓉欣賞

芙蓉國裡盡朝暉 傅抱石/繪

秋末冬初,西風蕭瑟,寒霜遍地,樹葉搖落,百花凋零,而那“誰憐冷落清秋後,能把柔枝獨拒霜”的芙蓉花卻帶露沖寒,醉舞秋風,默默地盛開著,滿樹花影燦爛。

芙蓉又叫木芙蓉,其花大、色美,豔若蓮花,又稱“木蓮”。 在我國種植相當普遍,尤以四川為最。 每臨深秋,成都滿城如錦似繡,芙蓉花綿延幾十裡,因此喚四川為“蓉城”。 史料還記載,自唐代始湖南湘江一帶也廣種木芙蓉,詩人譚用之在《秋宿湘江遇雨》詩裡就有“秋風萬里芙蓉國”之句。 從此,湖湘大地便享有了“芙蓉國”之雅稱。 無怪毛澤東在《七律·答友人》中,就有“芙蓉國裡盡朝暉”的抒情名句。

古人對芙蓉向有很高的評價,說它清姿雅質,獨殿眾芳,秋江寂寞,不怨東風,可稱俟命的君子。 在秋花之中,人們讚美秋菊,稱頌它“淩霜留晚節”的高尚品質,同時,也愛吟誦芙蓉“輕扶一婁春已過,霜打金穗又一秋”。

又因芙蓉於霜降時節開花,有拒霜之能,清代袁枚特作《漁女》一詩贊之:“短蓬輕楫自為家,羞上胭脂渚畔槎。 莫訝風鬟吹不亂,芙蓉原是拒霜花。 ”確實,芙蓉花不僅堪與菊花稱晚節,即便在秋菊萎謝之後,仍灼灼有芳豔,實在是比菊花更勝一籌了。

歷代詩人吟詠芙蓉的詩特多。 唐代白居易《木芙蓉下招客飲》詩雲:“晚涼思飲兩三杯,召得江頭酒客來。 莫怕秋無伴醉物,水蓮花盡木蓮開。 ”飲酒雖無名菜珍肴,卻有優美的環境,水面荷花剛凋落,水邊芙蓉正盛開。 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芙蓉性喜近水,花開時節,水光花影,落花流水,相映成趣。

蘇軾的《木芙蓉》詩,構思不落俗套:“千林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 喚作拒霜知未稱,看來卻是最宜霜。

”秋天到來之時,只有芙蓉花獨自發出芳香,木芙蓉不是“拒霜花”,而是“最宜霜”,進一步讚美芙蓉在風霜中獨自開放的堅強、豪邁的品格。

范成大在《窗前木芙蓉》詩中,托物寄情:“辛苦孤花破小寒。 花心應似客心酸。 更憑青女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 ”詩人看到窗前的木芙蓉花冒著微寒孤獨地開放,想到木芙蓉花的內心也許像自己一樣,倍感到心酸淒涼。 但轉而又一想,木芙蓉花是靠霜雪保留下來的,它是一種堅強的花,詩人的心情遂又樂觀激奮起來。 全詩感情起伏跌宕,表現了詩人豐富的內心情感和樂觀的精神。

柳宗元也寫有《木芙蓉》,寄託自己的情懷,詩雲:“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秋至風露繁。

麗影別寒水,穠芳委前軒。 芰荷諒難雜,反此生高原。 ”寫芙蓉花並不因自己的美麗而向人顯露,它矜持自蔽,當秋風到來時不但不凋落,反而繁茂的開起花來,它美麗而又區別於寒木,但又比荷花耐寒。 詩人極力讚美木芙蓉的可貴品質,寄託自己的志向和操守。

“眾芳搖落後,秋色在林塘。 ”芙蓉花不畏露冷,迎霜盛開,看它枝枝豔影,臨照碧漪,芳姿嫵媚,爛漫似春,一幅多麼瑰麗的秋色啊!這種花如是在春天開放,有可能“若遇春時占春榜,牡丹未必作花魁”。 (徐廷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