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爆發、遇冷、回暖、再爆發,小程式如何挽救張小龍的尷尬和無數開發者的夢?

從門可羅雀到門庭若市, 小程式這一年裡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折。

“前面不要再插隊了, 大家都自覺一點好嗎?”“我們在這排隊等著進場都站了半個多小時了,

你來了就往隊裡擠, 好意思嗎?”“不要推不要推!一個一個進場!!”

11月9日下午, 2017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的小程式分論壇開始前約一個半小時, 會場門外排起的長隊裡不時地發出這樣的爭吵, 甚至還有人因為插隊互相推搡。 後來在開始前半小時左右趕到的參會者, 只能站在隊伍最後靜靜地看著前面數百人的後腦勺, 跟著一步一步挪進會場。

近千名與會者從全國各地趕來參加微信以及小程式一周年的報告總結, 而更多人最主要的目的實為緊盯小程式接下來可能在哪個領域爆發。 在這些人中, 已經有不少開始追悔自己為什麼沒有在小程式爆發之前就主動擁抱它。

懂懂筆記在現場看到的情景,

無疑傳遞出了一個信號——小程式火了。

然而, 小程式上線這一年的經歷卻像是過山車, 從備受矚目的上線, 到前半年的備受冷遇, 再到近兩個月的爆發。 這種波峰、波谷鮮明的對比, 構成了小程式的“一年成長記”。

“抓住小程式紅利期”, 這是在懂懂筆記與多位元業內人士交流過程中, 聽到最多的一句話。 無論是企業還是開發者, 在他們眼裡, 小程式的爆發似乎成了新一輪增長點。 對他們來說, 無論以後如何, 眼下必須抓住它。

小程式與開發者的歷史轉折

2016年12月28日, 小程式公測一個多月後, 張小龍在微信公開課中激動地闡述了小程式, 他認為會給用戶帶來驚喜。 可能是由於張小龍和微信曾經的光環, 小程式正式上線之前就受到了高度關注。

很多人認為, 小程式是繼微信公眾號之後又一次歷史性機遇, 一大批企業和開發者翹首等待它的上線。 包括聚美優品在內的很多互聯網企業紛紛測試小程式, 希望它能夠成為APP以外新的流量入口。

然而, 第一次轉折發生在上線前三個月。

2017年1月9日, 小程式正式上線, 當時的百度指數達到高點。 但起初湧入的一大批企業和開發者經過一段時間的測試後, 對於小程式的形態、能夠帶來的流量以及前景開始變得模糊, 熱度旋即下挫。 對小程式失望的聲音, 一直延續到3月份。

雞肋, 成了當時很多人對小程式的判斷。

但理工男往往都有一股子悶頭死摳的精神, 張小龍和小程式團隊仍在不斷升級著小程式。 在接下來的三個月, 小程式逐漸開放了更多入口, 包括二維碼、群聊、搜索等等, 而且完善了推廣功能。 另外, 一批騰訊系APP和早期進入的開發者開始在小程式裡得到了一定的增長, 半年時間陸續投身小程式的開發者也超過了20萬。

這些變化讓人感覺到,

小程式有了回暖跡象, 但距離人們對小程式上線之初的預期仍有一定差距。 不過, 這個時候的小程式仍然讓一部分開發者看到了轉折的機會。

“今年六月份聽到風聲然後開始轉型, 之前是做APP和網站開發, 競爭很激烈但收益不高, 所以打算抓住小程式的紅利期。 ”深圳一家科技公司內部人員小李告訴懂懂筆記, “可一開始我們以為錯了, 因為轉型小程式之後, 能夠接到的單比應用開發還少很多。 ”

但是, 在深圳科學園一帶, 應用開發始終是供過於求, 這種狀態導致小李所在的公司面對巨大的競爭壓力, 幾乎到了活不下去的局面。 “做應用開發也快活不下去了, 不如嘗試轉型, 也是抱著搏一搏的心態。 ”小李講道。

“剛開始比較慘, 大部分企業都不理解為什麼要做小程式,所以我們前三個月幾乎沒怎麼開單,有的單還是半送的。”小李對懂懂筆記說,“熬過三個月後,需求突然就多了,很多企業看到螃蟹好吃便開始接受小程式,我們做的比較早,算是搶了先機。

就在懂懂筆記與小李溝通的短短一個多小時裡,就陸續接到了3個訂單,他開心地說道:“這在以前做APP時是想都不敢想的,這個月大概做了30個。”據小李介紹,深圳和廣州一帶有很多轉型做小程式的開發者,有些具備實力的公司也在拓展小程式的業務。

小程式能夠給企業提供的便利正在逐漸體現。以餐飲行業為例,小李公司做過的一個小程式給該餐飲公司帶來了10%的回頭客,消費者粘性和排隊流失率都有一定改善。

幾乎每三個月,小程式就會經歷一次轉折,而小程式的轉折,也成了一批“小李式”開發者的轉折。

不斷搞事情搞出來的商業圖譜

11月9日,微信發佈的最新資料顯示,微信用戶數突破9億人,其中2億人有過小程式使用體驗,覆蓋移動端設備超過1.5億台。這一定程度上表明,小程式已經讓很大一部分使用者建立了的使用習慣。

可以看出,與互聯網領域的慣有發展邏輯一樣,小程式經過爆發、遇冷、回暖、再爆發,已經獲得了用戶和開發者需求的增加,規模也有很大程度的增長。這都讓小程式成了一個全新的商業生態,越來越熱。

小程式上半年遇冷,一部分原因是人民對新事物有一個接受過程,而後半年變熱的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方面是巨量APP的增長到了瓶頸,去面對投資方的時候小程式可能就會成為新的增長點;另一方面,小程式的應用場景可以連接線上線下的服務,這種入口對於傳統企業、互聯網企業都是新的機會,都會展開佈局。” QuestMobile研究總經理劉贊告訴懂懂筆記。

而且,小程式的開發成本和技術門檻相對較低,也是大批人湧入的一個原因。“小程式的成本也就五千、八千,原來具有一定應用開發能力的人就能做。”小李告訴懂懂筆記。

此外,微信團隊的不斷推動,也讓小程式的發展更加平穩。“下半年微信對大流量入口的逐漸開放,比如H5跳轉、視頻入口等,讓使用者的拉新和停留都相對容易一些。”劉贊認為。

能夠看到,與小程式相關的商業也變得越來越豐富。在9號舉辦的小程式論壇上,懂懂筆記親眼目睹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千家企業爭相要與小程式發生“關係”的熱情與期盼。小程式的流量紅利,正在驗證張小龍所說的“移動互聯網的下一站”。

目前,小程式覆蓋了200多個細分行業。根據微信發佈的報告顯示,月訪問人數最多的小程式列業類別是交通出行、電商平臺、工具、生活服務和IT科技類。以共用充電寶小電為例,其官方發佈的資料顯示,基於小程式LBS服務,小電可以擁有大量線下資料,日訂單可達到50萬單,其中95%的客源都來自小程式。

另外,小程式也成為很多線下品牌的電商入口。在剛剛結束的雙十一,很多電商以小程式為基礎構建了去中心化的新模式,比如每日優鮮、蘑菇街、屈臣氏等平臺,都將小程式作為新的流量入口。

小程式從上線初期的不溫不火,到中期的競爭者入局,逐漸被驗證了存在的價值。從目前的市場回饋來看,小程式正在勾畫一種新的商業圖譜。

對於小程式的未來,劉贊認為:“從長遠的趨勢來看,小程式的使用者量和接受度想要達到獨立APP的程度,仍然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週期。未來,小程式除了是流量的重要補充,還可以連接智慧硬體,會是多重要的、多元的連接形式和連接價值。”

大部分企業都不理解為什麼要做小程式,所以我們前三個月幾乎沒怎麼開單,有的單還是半送的。”小李對懂懂筆記說,“熬過三個月後,需求突然就多了,很多企業看到螃蟹好吃便開始接受小程式,我們做的比較早,算是搶了先機。

就在懂懂筆記與小李溝通的短短一個多小時裡,就陸續接到了3個訂單,他開心地說道:“這在以前做APP時是想都不敢想的,這個月大概做了30個。”據小李介紹,深圳和廣州一帶有很多轉型做小程式的開發者,有些具備實力的公司也在拓展小程式的業務。

小程式能夠給企業提供的便利正在逐漸體現。以餐飲行業為例,小李公司做過的一個小程式給該餐飲公司帶來了10%的回頭客,消費者粘性和排隊流失率都有一定改善。

幾乎每三個月,小程式就會經歷一次轉折,而小程式的轉折,也成了一批“小李式”開發者的轉折。

不斷搞事情搞出來的商業圖譜

11月9日,微信發佈的最新資料顯示,微信用戶數突破9億人,其中2億人有過小程式使用體驗,覆蓋移動端設備超過1.5億台。這一定程度上表明,小程式已經讓很大一部分使用者建立了的使用習慣。

可以看出,與互聯網領域的慣有發展邏輯一樣,小程式經過爆發、遇冷、回暖、再爆發,已經獲得了用戶和開發者需求的增加,規模也有很大程度的增長。這都讓小程式成了一個全新的商業生態,越來越熱。

小程式上半年遇冷,一部分原因是人民對新事物有一個接受過程,而後半年變熱的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方面是巨量APP的增長到了瓶頸,去面對投資方的時候小程式可能就會成為新的增長點;另一方面,小程式的應用場景可以連接線上線下的服務,這種入口對於傳統企業、互聯網企業都是新的機會,都會展開佈局。” QuestMobile研究總經理劉贊告訴懂懂筆記。

而且,小程式的開發成本和技術門檻相對較低,也是大批人湧入的一個原因。“小程式的成本也就五千、八千,原來具有一定應用開發能力的人就能做。”小李告訴懂懂筆記。

此外,微信團隊的不斷推動,也讓小程式的發展更加平穩。“下半年微信對大流量入口的逐漸開放,比如H5跳轉、視頻入口等,讓使用者的拉新和停留都相對容易一些。”劉贊認為。

能夠看到,與小程式相關的商業也變得越來越豐富。在9號舉辦的小程式論壇上,懂懂筆記親眼目睹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千家企業爭相要與小程式發生“關係”的熱情與期盼。小程式的流量紅利,正在驗證張小龍所說的“移動互聯網的下一站”。

目前,小程式覆蓋了200多個細分行業。根據微信發佈的報告顯示,月訪問人數最多的小程式列業類別是交通出行、電商平臺、工具、生活服務和IT科技類。以共用充電寶小電為例,其官方發佈的資料顯示,基於小程式LBS服務,小電可以擁有大量線下資料,日訂單可達到50萬單,其中95%的客源都來自小程式。

另外,小程式也成為很多線下品牌的電商入口。在剛剛結束的雙十一,很多電商以小程式為基礎構建了去中心化的新模式,比如每日優鮮、蘑菇街、屈臣氏等平臺,都將小程式作為新的流量入口。

小程式從上線初期的不溫不火,到中期的競爭者入局,逐漸被驗證了存在的價值。從目前的市場回饋來看,小程式正在勾畫一種新的商業圖譜。

對於小程式的未來,劉贊認為:“從長遠的趨勢來看,小程式的使用者量和接受度想要達到獨立APP的程度,仍然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週期。未來,小程式除了是流量的重要補充,還可以連接智慧硬體,會是多重要的、多元的連接形式和連接價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