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成績好就是好學生?這些都是認識誤區,很多人卻仍然深信不疑

我們評判一個學生是壞學生, 因為他的分數不夠, 可是他對人性可能已經有很豐富的理解;我們評判一個好學生, 也是用分數, 卻不代表他有能力面對情感和倫理的種種課題。

分數和人格的發展絕對是兩回事, 知識完全不等於智慧, 也完全沒有辦法轉換成智慧。

................................................................................

又一起校園慘案!

11月12日下午, 湖南省沅江市第三中學, 16歲的羅某傑和47歲的班主任鮑方在教師辦公室發生爭執,

羅某傑拿出隨身攜帶的彈簧跳刀刺傷鮑某, 鮑某隨即被送往醫院經搶救無效死亡。

加害者羅某傑, 是一個從全班二三十名沖到第一名的尖子生。

被害人鮑方, 是羅某傑班主任, 屢被評為“優秀教師”。

尖子生殺死了“優秀教師”

案發前, 鮑方佈置作業:要求大家觀看一部勵志電影並寫完觀後感。

羅某傑走出教室, 表示不想寫, 班主任鮑方生氣地說:“不想寫就轉班。 ”說完, 他就回了辦公室。

幾分鐘後, 羅某傑走出教室, 拿著彈簧跳刀悄悄去了一間教室之隔的教師辦公室。

鮑方的女兒也是父親班上的學生, 跟羅某傑同班3年。 羅某傑很快又回到教室, 校服上有幾處血漬, 右手拿著刀, 他走到鮑老師的女兒面前, 說了一句:“我把你爸爸給殺了”, 隨即跑了出去。

案發現場, 鮑方離自己辦公桌約一米遠, “趴在地上, 渾身是血, 地上也都是血。 ”

事後法醫告訴鮑方的家人, 鮑方共有26處刀傷, 背部有一個很深的口子, 血流不止。 致命的一擊, 紮在脖子上, 刺穿頸部。

案發現場

同學對羅某傑的印象是:有點孤僻, 沉默寡言, 生活節省, 一般一周包括早餐在內只花20塊錢, 愛看漫畫, 但從不與人討論漫畫的細節與內容。

剛進高中時, 羅某傑成績中等, 英語不太好, 隨身帶一本單詞書, 有空就背背單詞。 由於學習刻苦, 在高二時, 逐漸考到全班第一、年級前十名。

老師們都很喜歡羅某傑,

班主任鮑方也對他關注有加。 鮑方安排他坐在教室中間靠前的位置, 還為他爭取了胡楊助學金。

班上的同學想不明白, 班主任對羅某傑這麼好, 他卻執刀刺向老師。

鮑方曾被評為益陽市優秀教師, 女兒也是其班上的學生

網友評論:鮑老師是一位好老師

究竟該汲取什麼教訓

鮑老師曾經獲得過益陽市優秀班主任稱號,小羅的成績一直穩居前列。原本應該是雙贏的一對師生,最終卻是一個失去生命、一個失去未來的雙輸結果。

儘管弑師的極端事件並不具備代表性,但個中教訓仍然令人反思。

沅江市三中校長劉坤龍介紹,學校雖然是封閉式管理,但並未嚴苛到軍事化的程度。“在事發之前的一個月裡,學校都沒有舉行過大型考試。相反,最近一直有高三學生也可以參加的籃球賽。”他說,學校還是全市的養成教育示範學校。平日裡,每個班都會有誠信、守法、尊老愛幼等不同主題的班會,一些主題還會特意請警官、法官來進行宣講。

成績好就是好學生嗎?

不,殺死老師的,不是學生,是畜生。

我們總是把惹事生非的標籤貼在學渣身上,信奉著成績好的學生就一定聽話乖巧,然而回顧這些年的校園案件,其中不乏是“學霸”作案。

2013年4月,上海復旦大學投毒案,碩士研究生林森浩因對生活瑣事不滿,向室友的飲水機中投毒。林森浩說:“我是一個愚蠢的人,做了一件愚蠢的事。”

他掌握了滿腹的醫學知識,卻沒能擁有健全的人格,善良的心地。

2004年,雲南大學大學生馬加爵在殺死4名同學後藏屍宿舍,而其中2名同學僅僅是因為“恰好在那時間來找人”而喪命。

馬加爵在監獄裡的《懺悔書》中寫道:“我的母校是雲南省名氣最高、實力最強的高校,就業前景是很好的,很多報紙上渲染的就業壓力我是沒有感受到的。”

而從小到大,因為成績好受慣了優待的他,也沒有想到會“因為一次打牌吵架,走上這樣的路。”

本是令人豔羨的天之驕子,手握未來競爭的強有力籌碼,卻成為了人人唾棄的社會渣滓。

我們都振振有詞著:成績不代表一切。

可我們卻身體力行地告訴著孩子們:成績就是一切。

於是,“學習好就可以為所欲為”的好學生思維,在孩子們心裡偷偷發芽。

成績優異的學生,往往浸泡在蜜糖罐裡長大。當慣了他人口中的“別人家孩子”,難免不自恃清高,看誰都愚蠢。

家長的苦口婆心聽不進去,認為是囉嗦著沒用的道理;老師善意的批評無法接受,認為是沒事找事,雞蛋裡挑骨頭;同學之間的溝通更是不屑一顧,認為真理都在自己的想法中。

回顧“湖南高三學生刺死班主任”事件,語文老師就曾提及在不少同學眼裡,羅某傑有些看不起人,性子孤傲。

在這樣的思維之下,父母沒有身為家長的威信,老師也失去了權威。

病態的衡量標準之下,我們不僅擔心著孩子壓力過大自殺,還為孩子衝動之下殺死父母、老師而驚恐著。

專家觀點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受教育者已日益多元化,不能再按照同樣的標準和路徑去要求有不同追求的人。“尊重每個人的選擇,在合理範圍內盡可能讓受教育者在自然狀態下發展就是最好的教育。”儲朝暉說。

西南政法大學特殊群體保護與犯罪預防研究中心主任袁林認為,不能將未成年人犯罪的責任簡單歸咎於社會外因。“內因的重要性在於它在每個人身上的表現都不一樣。”袁林表示,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體察入微,儘量和受教育者成為朋友,去瞭解他們真實的想法,而非管理與被管理者的角色設定。

來源丨紅網論壇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繫!

究竟該汲取什麼教訓

鮑老師曾經獲得過益陽市優秀班主任稱號,小羅的成績一直穩居前列。原本應該是雙贏的一對師生,最終卻是一個失去生命、一個失去未來的雙輸結果。

儘管弑師的極端事件並不具備代表性,但個中教訓仍然令人反思。

沅江市三中校長劉坤龍介紹,學校雖然是封閉式管理,但並未嚴苛到軍事化的程度。“在事發之前的一個月裡,學校都沒有舉行過大型考試。相反,最近一直有高三學生也可以參加的籃球賽。”他說,學校還是全市的養成教育示範學校。平日裡,每個班都會有誠信、守法、尊老愛幼等不同主題的班會,一些主題還會特意請警官、法官來進行宣講。

成績好就是好學生嗎?

不,殺死老師的,不是學生,是畜生。

我們總是把惹事生非的標籤貼在學渣身上,信奉著成績好的學生就一定聽話乖巧,然而回顧這些年的校園案件,其中不乏是“學霸”作案。

2013年4月,上海復旦大學投毒案,碩士研究生林森浩因對生活瑣事不滿,向室友的飲水機中投毒。林森浩說:“我是一個愚蠢的人,做了一件愚蠢的事。”

他掌握了滿腹的醫學知識,卻沒能擁有健全的人格,善良的心地。

2004年,雲南大學大學生馬加爵在殺死4名同學後藏屍宿舍,而其中2名同學僅僅是因為“恰好在那時間來找人”而喪命。

馬加爵在監獄裡的《懺悔書》中寫道:“我的母校是雲南省名氣最高、實力最強的高校,就業前景是很好的,很多報紙上渲染的就業壓力我是沒有感受到的。”

而從小到大,因為成績好受慣了優待的他,也沒有想到會“因為一次打牌吵架,走上這樣的路。”

本是令人豔羨的天之驕子,手握未來競爭的強有力籌碼,卻成為了人人唾棄的社會渣滓。

我們都振振有詞著:成績不代表一切。

可我們卻身體力行地告訴著孩子們:成績就是一切。

於是,“學習好就可以為所欲為”的好學生思維,在孩子們心裡偷偷發芽。

成績優異的學生,往往浸泡在蜜糖罐裡長大。當慣了他人口中的“別人家孩子”,難免不自恃清高,看誰都愚蠢。

家長的苦口婆心聽不進去,認為是囉嗦著沒用的道理;老師善意的批評無法接受,認為是沒事找事,雞蛋裡挑骨頭;同學之間的溝通更是不屑一顧,認為真理都在自己的想法中。

回顧“湖南高三學生刺死班主任”事件,語文老師就曾提及在不少同學眼裡,羅某傑有些看不起人,性子孤傲。

在這樣的思維之下,父母沒有身為家長的威信,老師也失去了權威。

病態的衡量標準之下,我們不僅擔心著孩子壓力過大自殺,還為孩子衝動之下殺死父母、老師而驚恐著。

專家觀點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受教育者已日益多元化,不能再按照同樣的標準和路徑去要求有不同追求的人。“尊重每個人的選擇,在合理範圍內盡可能讓受教育者在自然狀態下發展就是最好的教育。”儲朝暉說。

西南政法大學特殊群體保護與犯罪預防研究中心主任袁林認為,不能將未成年人犯罪的責任簡單歸咎於社會外因。“內因的重要性在於它在每個人身上的表現都不一樣。”袁林表示,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體察入微,儘量和受教育者成為朋友,去瞭解他們真實的想法,而非管理與被管理者的角色設定。

來源丨紅網論壇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