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東南亞大建海軍?陸軍仍占統治地位 海上欲搭美國順風車

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4月3日報導稱, 東南亞國家面臨著越來越糟糕的外部安全環境以及中國在海洋問題上越來越咄咄逼人的態度, 許多評論人士預測該地區將出現大規模的海軍發展。 但到目前為止, 預測沒有成真。 東南亞國家的海軍發展實際上出現了停滯。 具有一定諷刺意味的是, 要說明原因可以看看該地區的陸軍。

東南亞國家的海軍戰鬥力儘管有一定增強, 比如在潛艇方面, 但大部分的發展都是在較小型的艦艇方面, 比如巡邏艇和攻擊快艇。 較大型的近海水面艦艇(比如護衛艦)的數量則出現全面減少。

而在人員方面, 東南亞國家的海軍規模相對較小——平均只有陸軍規模的五分之一。 對比來看, 西方國家的平均海軍規模一般是陸軍的一半。

不可否認東南亞國家的海軍正在特定領域提升它們的戰鬥力。 但總體來說, 沒有顯著證據證明東南亞國家的海軍在發展。 為什麼?一個可能的原因是這些國家搭上了美國安全保障的便車, 但也有重要的內部因素。

儘管從地理上來說東南亞是一個海洋為主的地區, 歷史卻使得該地區的國家傾向于發展陸軍。 東南亞國家的政府不具有權力改變這一現象。 根據東南亞軍事專家克魯瓦桑、錢伯斯和弗爾克爾合寫的論文, 政府對軍隊控制僅在一個東南亞國家得到確保,

就是新加坡。 這意味著在東南亞常見的情況是制度化的陸軍統治地位以及政府對軍隊掌控力不強。 政府不願意或者沒有能力把資金從陸軍轉移到海軍。

泰國、印尼和緬甸擁有東南亞地區最大的三支軍隊, 這三個國家的陸軍統治地位很可能有損海軍的發展前景。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武器貿易資料顯示, 1950年至2015年, 這三個國家海軍的防務進口份額沒有過連續上升。 因為東南亞國家缺少本地的國防工業, 所以進口份額能夠很好表現出防務花費的輕重緩急。

在泰國和印尼, 建國初期的軍事決定給了陸軍非常重要的地位。 幾十年的時間過去了, 陸軍的重要性變成了陸軍的統治地位。

東南亞陸軍占統治地位意味著海軍如果真的要發展的話,

不可能在損害陸軍的情況下發生。 除非國家的安全立場出現顯著改變, 東南亞海軍只能享有固定的資源份額。 這一份額讓東南亞國家的海軍只夠在特定領域進行現代化, 不太可能帶來顯著的發展, 除非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速和國防開支回到20世紀90年代的水準。 但考慮到世界經濟現在的狀況, 這種情況不太可能出現。

這意味著決策者在評估已宣佈的海軍發展項目前景時必須小心謹慎。 20世紀90年代中期, 泰國宣佈, 計畫建設一支在東南亞具有影響力的海軍, 但到了2015年, 泰國海軍的人員數量和護衛艦數量都減少了, 沒有一艘潛艇, 唯一的一艘航空母艦基本不出海。

印尼的“全球海洋杠杆”政策承諾將建設一支更大規模的綠水海軍, 但編制計畫本身帶來的挑戰就導致專案出現長時間的延誤。

這方面還有更廣泛的影響。 由於沒有戰略衝擊, 東南亞國家將不能在短期內開發出有效的戰鬥力以獲得阻止敵方進入某片海洋的能力, 更不要說爭奪制海權或力量投射。 儘管重視陸軍的發展理念可能有助於維護本國穩定, 但到更遠一些的戰場上, 這意味著制衡中國的重擔將繼續由日本、美國或許還有印度的海軍承擔。

資料圖:菲美兩軍士兵參加聯合軍演。 新華社發(烏馬利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