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變革時代的哲學探索”中國青年哲學論壇(2017)在金堂盛大開幕

11月18日,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主辦, 金堂縣人民政府、賀麟教育基金會共同承辦的中國青年哲學論壇(2017)暨首屆賀麟青年哲學獎評審會議在賀麟先生家鄉金堂盛大開幕。 本次會議為期兩天, 18日舉行開幕式、青年哲學學術交流大會;19日進行學術論文評審及頒獎, 參會嘉賓參觀賀麟故居。

本次活動, 在全國範圍內邀請了21名具有代表性的優秀青年學者參會, 參會者將報告其學術論文主旨並和在場嘉賓進行學術研討, 之後由28名中國哲學界知名學者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將現場投票選出獲獎者(獎項分為賀麟青年哲學獎和賀麟青年哲學獎提名獎)。

本次會議是集中展現當代中國青年哲學學者思想風采和學術造詣的一次盛會, 來自全國各地、跨越哲學領域不同二級學科的優秀青年學者將圍繞“變革時代的哲學探索”展開熱烈而充分的交流與交鋒,

對青年哲學人才成長及當代哲學建設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開幕式上,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將與金堂縣人民政府簽訂合作框架協議, 在金堂建立“賀麟哲學研究基地”, 共同推進中國哲學小鎮建設。

在會上, 相關專家教授對青年才俊提出期望"要更多地關注當今時代的現實問題,

只有回答現實提出的問題, 才能創造出符合時代的理論"“歷史從哪裡開始, 思想進程也必須從哪裡開始”“越是民族的, 越是世界的”

當代中國正經歷著廣泛而深刻的變革, 這種變革呼喚並推動著哲學的探索創新。 當代中國哲學必須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來把握和回應時代變革所湧現出來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必須以自己特有的高度和深度來提煉和表達民族復興之路上所創造和凝聚的時代精神。

金堂縣, 位於成都東北部, 山清水秀, 人傑地靈。 金堂縣五鳳鎮, 走出了一代哲學大師——賀麟, 中國當代著名的西方哲學史家、哲學思想家、翻譯家和教育家, 被譽為“東方黑格爾研究之父”。 賀麟先生誕生地賀麟故居, 金堂縣2010年4月在原址上恢復建設, 將其打造成青少年國學教育基地和國內哲學教育研究獎項頒授基地。 2016年11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正式命名五鳳鎮為“中國哲學小鎮”。 目前, 金堂縣正積極將“中國哲學小鎮”培育成“中國特色小鎮”。

連結:賀麟先生簡介

賀麟(1902—1992), 字自昭, 四川金堂人。 中國現代著名的哲學家、哲學史家、黑格爾研究專家、翻譯家、教育家, 現代新儒學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賀麟從小就受到儒學薰陶, 尤其對宋明理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早年就讀于成都石室中學, 1919年考入清華學堂, 師從梁啟超、吳宓、梁漱溟等大師。 1926年赴美國留學, 先在奧柏林大學獲學士學位, 後又入哈佛大學獲碩士學位。 1930年轉赴德國柏林大學專攻德國古典哲學。 1931年回國後長期任教於北京大學哲學系, 並在清華大學兼課。 抗戰時期, 賀麟主持“西洋哲學名著編譯委員會”, 留下了至今無可比肩的“西方文化譯叢”。 新中國成立後, 賀麟等哲學界知名人士也曾受毛澤東之邀, 到中南海豐澤園作客,一同探討哲學問題。

1955年以後,賀麟歷任中國社科院哲學所西方哲學史研究室主任、哲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名譽會長,以及中國民主同盟北京市委委員、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第三屆、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並于198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賀麟對西方哲學有很深的造詣,對黑格爾、斯賓諾莎、懷特海等西方近現代哲學家都有深入的研究。就中國哲學和儒家思想而言,他早年主張“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認為“不可離心而言物”,在三十年代曾創立了與馮友蘭“新理學”相對的“新心學”體系;他同時主張“融匯中西、儒化西學”,成為現代新儒家的宣導者和新儒學代表人物之一。

賀麟的著作主要有:《近代唯心論簡釋》《文化與人生》、《當代中國哲學》、《現代西方哲學講演集》等。譯作有黑格爾的《小邏輯》、《精神現象學》、《哲學史講演錄》,斯賓諾莎的《倫理學》等。

到中南海豐澤園作客,一同探討哲學問題。

1955年以後,賀麟歷任中國社科院哲學所西方哲學史研究室主任、哲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名譽會長,以及中國民主同盟北京市委委員、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第三屆、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並于198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賀麟對西方哲學有很深的造詣,對黑格爾、斯賓諾莎、懷特海等西方近現代哲學家都有深入的研究。就中國哲學和儒家思想而言,他早年主張“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認為“不可離心而言物”,在三十年代曾創立了與馮友蘭“新理學”相對的“新心學”體系;他同時主張“融匯中西、儒化西學”,成為現代新儒家的宣導者和新儒學代表人物之一。

賀麟的著作主要有:《近代唯心論簡釋》《文化與人生》、《當代中國哲學》、《現代西方哲學講演集》等。譯作有黑格爾的《小邏輯》、《精神現象學》、《哲學史講演錄》,斯賓諾莎的《倫理學》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